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错读了“春蚕食叶响回廊”

(2014-02-17 08:29:11)
标签:

穿新衣

回环

举子

考生

教育

分类: 试题研究

我错读了“春蚕食叶响回廊”

/ 归园田居主人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辛弃疾的这首词中,“春蚕食叶响回廊”句,我在《2013年语文高考天津卷的一道乌龙题》中解读为“考生们书写的声音就像春蚕啃食桑叶一样在回廊里沙沙作响”,近几天忽然醒悟,这样的解读是错误的,因为古人书写的工具是毛笔,不是像现代人用钢笔,——现代人多用圆珠笔,书写时也不会有“沙沙声”——所以古人书写时不会有声音。

想到这一点后,自然会发生疑问:既然这一句不是写考生们在考场书写答卷的情形,那么它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辛弃疾在送自己的学生参加秋试的词中,为什么要写“春蚕食叶”呢?

我最初的想法是“春蚕食叶响回廊”句不是比喻,就是写“春蚕食叶”的真实情形,可是这里又有两个问题,既然这首词所写的时间已经是秋天,为什么还要写“春蚕”呢?“回廊”是什么?想到了后一个问题,我豁然开朗了:古代养蚕的是穷人,穷人的屋舍简陋,不会有“回廊”——回环曲折的走廊,一般的富人家里也不会有“回廊”。古代什么人家里有“回廊”?只有那些特别有钱的人家,在私家园林里会建造“回廊”,上面有遮雨的“屋顶”,供散步、赏景之用。而有钱人的私家园林中也绝对不会有“养蚕”这样煞风景的事,再说“回廊”两旁也不会有蚕室。所以“春蚕食叶响回廊”这一句写的肯定不是“春蚕食叶”的真实情景。这样,我的思路又回到写“考场”上来了。——既然古人书写用的是毛笔,不会有“春蚕食叶”的声响,那么是什么声音像“春蚕食叶”呢?——是磨墨,对,是磨墨!考生在考场上使劲地磨墨,就会发出“春蚕食叶”般的沙沙声。古人科举考试,考生一人一间逼窄的屋子,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考场内的走道曲折回环,那就是“回廊”了。这样,“春蚕食叶响回廊”的疑问全都解开了。

顺便说一下,“白苎新袍入嫩凉”句,“苎”是“苎麻”。古代富人家穿的是丝绸,只有穷人才穿麻布衣服,而穿棉布衣服则是明朝的黄道婆把海南的棉花种植、纺纱织布技术传到江南之后的事情。宋朝的范郭之穿“白苎新袍”,他家肯定不会富裕。不富裕的人家在什么时候会穿“新袍”呢?年长一点的人都知道,家境不富裕的人家一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或者是特别的日子才会穿新衣。参加秋试对范郭之来说,是一件特别隆重的事,所以他才会在秋试时穿上“白苎新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