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传 翻译
(2013-05-16 15:49:31)
标签:
学校土坟第七教育 |
分类: 文言文翻译 |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氾。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是生员。与汝南张劭是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请求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回来,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等候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的约定,你为什么那么肯定地相信他呢?”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二人一起来到厅堂,行了礼,又饮了酒,高高兴兴地告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於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怳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於是乃前。式遂留止冡次,为脩坟树,然後乃去。
范式在郡里任功曹之官。后来元伯病情严重,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早晚前去探望,元伯临终时,叹息着说:“只恨没有见到我的死友!”子征说:“我和君章对你这样尽心,这还不是死友,你还想找谁呀?”元伯说:“像你们这样,是我活着时的好友。山阳范巨卿,是我所说的死友。”不久,元伯病亡。范式忽然梦见元伯戴着黑色的帽子,帽子的缨络下垂,拖着鞋子,口里喊着:“巨卿,我在某天死了,会在某时下葬,永在黄泉了。你没有忘记我,能赶得上我下葬吗?”范式恍惚之中醒了过来,又是悲伤又是叹息,眼泪直流,他把梦中的情景一五一十告诉了太守,请求前往奔丧。太守虽然心中不信,但是很难不满足他的那份情意,就答应了他。范式就穿上了拜见朋友的服装,在元伯下葬日之前,骑着快马赶往元伯家。范式还没到,而元伯的灵柩已经出发,到了墓穴之后,将要下葬,但是灵柩就是不肯动。元伯的母亲摸着灵柩说:“元伯,难道你还在盼望着谁吗?”于是就停止落葬,过了好一段时间,才看到有人坐着白马拉着的挂着白布的车子,大声哭着赶来。元伯的母亲远远看到了,就说:“这一定是范巨卿啊。”范巨卿到来后,在元伯灵柩前磕头,说:“走吧元伯!你我生死异路,从此永别了!”送葬的聚在一起有上千人,都为他们二人的情谊而流泪。范式就拉着牵引棺材的绳子在前面引路,元伯的灵柩于是才前行。范式在元伯的坟墓旁停留了下来,为元伯在坟旁种下了树,然后才离开。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屍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於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於柩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
后来范式来到京城,在太学里听老师讲学。当时长沙的生员陈平子也一同在太学学习,但是与范式没有见过面。陈平子患病快死了,他对妻子说:“我听说山阳范巨卿,是一位有气节的人,别人可以把自己的生死托付给他。我死后,只要把我的尸体埋在巨卿家前面。”于是撕下一块白布写了一封信,送给巨卿。陈平子死后,妻子按照他的话做了。当时范式出门在外正好回来,读了信,见到了掩埋尸体的土坟,又是悲伤又是感动,他朝着坟墓哭着作揖,把陈平子认为是自己的死友。于是照顾平子的妻子儿女,亲自把陈平子的灵柩护送到快到长沙。在离开长沙四五里的地方,范式把那封写在白布上的信放在灵柩上,哭着告别而去。陈平子的兄弟听到这件事,再去找范式却再也找不到了。长沙的上计掾史到京城,上奏章表彰范式的行为,太尉、司徒、司空三家官府一同征召他,他都不去应召。
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於卒伍,不亦惜乎!”嵩曰:“侯嬴长守於贱业,晨门肆志於抱关。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勑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范式被州里推荐为茂才,四次任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县的孔嵩,家中贫困父母年老,于是改姓换名,受雇佣为新野县阿里乡管理街道的士卒。范式巡视到新野,新野县令选孔嵩当引导的骑兵迎接范式。范式见到孔嵩,认出了他,拉着他的臂膀说:“你不是孔仲山吗?”范式对着孔嵩叹息,讲到了彼此的生平。范式说:“从前和你一起穿着长衫,在太学中游玩休憩,我蒙受了国家的恩典,做了刺史,可是你身怀治国之学,却隐身在士卒的行列,不是太可惜了吗?”孔嵩说:“侯嬴长年从事下等的职业,早晚看着城门,一心想把守门人的职业做好。孔子想到蛮夷之地去居住,就不认为那里是闭塞落后。贫困是士人应该经历的阶段,哪里用得着鄙视呢?”范式下令县令代替孔嵩作引导人,孔嵩认为先前受雇佣做引导人的任务还没完成,坚持做引导的事情。
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於是送马谢之。嵩官至南海太守。
孔嵩在阿里做街卒,自身行为端正,砥砺操行,街道中的年青人都服从他的教化。于是被官府征召。前往京城,半路上在下亭这个地方过夜,几个盗贼偷去了他的马,不久知道他就是孔嵩,于是互相责备:“孔仲山是个好人,怎么可以侵犯他偷他的东西呢?”于是把马送还孔嵩,向他道歉。孔嵩官做到南海太守。
式后迁庐江太守,有威名,卒於官。(新校本後汉书/列传/卷八十一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范式)
范式后来调任庐江太守,有威望,在任上去世。
【译后】翻译完这篇文章,知道什么叫“人心不古”了!
【注释】
(1)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2)告归乡里:告:请求。
(3)结言:用言辞订约。
(4)相信之审:审:确定,一定。
(5)死友:交情笃厚,至死不相负的朋友。
(6)重违:难违。
(7)投其葬日:投:临,在……以前。
(8)窆biǎn:下葬。
(9)会:聚合。
(10)绋:拉棺材的大绳。
(11)留止冡次:次:旅行时停留的处所。
(12)脩 xiū:同“修”。
(13)烈士:有节气有壮志的人。《韩非子·诡使》:“而好名义不仕进者,世谓之烈士。”
(14)瘗yì:掩埋。
(15)掾yuàn
(16)游息帝学:帝学:国学,指国家设立的学校。游息:游玩、休憩。
(17)侯嬴:事见《信陵君窃符救赵》。
(18)子欲居九夷: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闭塞落后了。”
(19)勑:同“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