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汝含《鼓山游记》序 翻译
(2012-11-14 20:05:48)
标签:
洪汝含鼓山游记《诗经》葛覃景物 |
分类: 文言文翻译 |
洪汝含《鼓山游记》序
明
①作文游山记最难。未落笔时,搜索传志,铺叙程期⑴,洋洋洒洒,堆故实于满纸⑵,但数别人财宝而已,于一种游情了不相关。即移之他处游亦可,移之他人游亦可。拘而寡韵,与泛而不切,病则均焉。
写游山的文章最难。还没有落笔时,搜寻传记方志,详细地叙述行程日期,落笔时洋洋洒洒,满纸是堆砌的典故,这样的文章只是在清点别人的财宝而已,与游山的情感毫不相关。这种文章即使换成写游别处也可以,换成写别人游也可以。凡是这样的文章,拘谨而缺少韵味,内容空泛而不真切,毛病都是一样的。
②记游如作画,画家必须摹古,间复出己意,着色生采,自然飞动。及乎对镜盘礴⑶,往往难之。乃以为画不必似,盖远近位置,木石向背,逼真则碍理,两为入耳⑷。法既不伤,于境复肖,又何以似为病也?
写游记如同作画,作画的人必须模仿古人的画法,间杂着自己的想法,着上颜色,这样的画作自然灵动。可是等到他自己面对景物凭借自己的能力作画的时候,往往感到难以落笔。我于是以为作画不必与实际景物相似,因为景物的远近位置,树木石头的朝向,太相似了就违背作画的法则,画作与实际景物二者能处理得恰当就可以了。这样既不违背作画的法则,与景物又相像,又凭什么说相似是一种弊病呢?
③友人洪汝含氏,作《鼓山游记》。余读之,初若不汲汲于游者。或为岚翠招之⑸,或为友朋动之,或自崖而返,或登顶者再。惟随其兴之所适,及乎境之所奏⑹,故其为记,亦不为传志故实之所窘缚,与夫年月里数之所役使。神情满足,气色生动,嘻笑戏谑,皆成文章。以如意之笔术,夺难肖之画工。此所谓合作也⑺。传《诗》之《葛覃》曰:“葛者,妇人之所有事也。为是诗者,咏歌其所有事,而又及其所闻见,言其乐从事于此也⑻。”噫!汝含氏之游,可谓乐矣,是宜记。
我的朋友洪含汝,写了《鼓山游记》。我读了,起初他好像不是急切地想游山。文章的内容有写受翠绿的山色所招引,有写受朋友鼓动,有写从山崖返回,有写两次登上山顶。只是由着自己的兴致爱到哪里就到哪里,只求景色与自己的游兴相合,所以他写的《鼓山游记》,不受传记方志掌故的束缚,也不受游山的日程与行程远近限制。神情满足,气色生动。嬉笑戏谑,都能写成文章。用符合自己心意的笔法写的游记,胜过那些难以把景物画得与原物相似的画匠。这就是所谓的合乎游记写作法度的作品。解说《诗经》中《葛覃》篇的传中说:“葛,是妇人所干的事。写这首诗的人,歌咏妇人所做的事,又写她所见所闻,说的是她乐意做这些事。”咦!洪含汝游鼓山,可以说是快乐了,这就应该记下来。
注释:⑴程期:日期。⑵故实:典故。⑶盘礴:指恣意作画。⑷入:指合适。⑸岚翠:山气呈现的翠绿。⑹奏:通“凑”。会合。⑺合作:谓书画诗文等合于法度。⑻传《诗》:《诗经》毛亨传。传:解说经义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