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琴 翻译
(2012-07-16 15:38:14)
标签:
雅音宋体流行音乐gb2312指法 |
分类: 文言文翻译 |
论琴
高子说:“琴,就是禁。禁止邪恶,以匡正人心。”所以《记》里说:“君子没有特殊的原因,不离开琴瑟。”孔子家族的瑟曲,如今已经听不到了,确实可贵啊。古人弹琴的时候,风云会随之而起,黑鹤会从空中飞来,可以使精神通彻,使百姓的财富增多,那是因为琴声和谐而感动了万物的缘故。如今只白白地保留着那个乐器,琴曲中的古代意蕴已经没有了。欧阳公说乐器还在而意蕴不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琴声中和谐地鸣响的是声,参差错落、次第有序又能相互呼应的是韵,韵律中有华彩的叫音。所以哀与乐、邪与正、刚与柔、喜与怒,从人心中发出,而国家的太平和混乱、家庭的废弃与兴旺、学说的兴盛与衰落、流行的成功与失败,倾听琴声就可以预先知道,哪里是别的乐器所能告诉你的?
②知琴者,以雅音为正。按弦须用指分明,运动闲和,气度温润,故能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是为君子雅业,岂彼心中无德、腹内无墨者,可与圣贤共语?世人悦于听乐,而无味于琴者,悦其声之淫耳。乐用七音而二变,与宫徽(应是“徵”字)联用,故声淫而悦耳。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
懂琴的人,认为雅音是正统。按弦必须用指分明,运指要悠闲平和,气度温和,所以能在乐曲中弹奏出高山流水的声音,在手指下听到松风月夜的旨趣,这是君子高雅的爱好,哪里是那些心中没有德行、腹中没有文采的人,可以与圣贤一起谈论的?世人喜欢听流行音乐,但是对琴不感兴趣,那是喜欢流行音乐它能迷惑人。流行音乐用七种音阶还有二种变化,与宫、徵两个音阶联用,所以乐声悦耳而能迷惑人。琴则用五个音阶,变化很少,而且很少与别的调式联用,所以声音虽然雅正,却不宜于演奏流行音乐。
③今人不究意旨,不亲明师,不讲谱法,不娴手势,遂使声之曲折,手之取音,缓急失宜,起伏无节,知声而不知音,运指而不运意,奚取弹为?
今人不探究琴的旨意,不亲近懂琴的乐师,不讲谱法,不熟指法,于是使得乐声的曲折,手指的取音,缓急不合适,起伏没有节奏,知道声音但不懂得音乐,挥动手指却不讲究情感的表达,那是弹什么呀?
④有等务尚花巧急骤,夸奇逞高,不求法度。准绳之中有敷畅悠扬之妙,操多散声以类箜篌;巧取按声,以同筝阮;大失雅音,重可笑耳。孰知散、按间出,清以泛声,谓得中道。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
(有删改)
有的人弹琴与众不同,崇尚花哨急骤的指法,卖弄奇妙高难的技巧,不讲求法度。他们的演奏,琴弦中有悠扬的长处,抚琴多散声,使琴声与箜篌的声音类似;按的指法也作了巧妙的改变,使琴声与筝阮的声音相同;与雅正的琴音有很大的差距,那是太可笑了。有谁知道散、按的指法间或出现,再间以没有杂音的泛音,这才是符合了抚琴的正确方法。如今流行的弹琴,变换了传统的演奏方法,把朴素变成了浅薄,力求与他人不同,不知道学习古人,这就与抱着琵琶的伶人相同,哪里有古代圣贤所谓的修身养性、顺着自己朴实的天性的旨意呢?
注释:①阜:增长。②雅业:高雅的爱好。③淫:过分,过度。④等务:不同的。⑤敷畅:发扬。⑥散声、按声、泛声:音乐术语。⑦浇:浮薄。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