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都的秋》的写作手法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

(2009-03-17 19:21:32)
标签:

教学研究

《故都的秋》

教育

分类: 教学研究

《故都的秋》的写作手法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吗?

论者都认为《故都的秋》的写作手法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对这种说法,笔者不敢认同。

先来辨析一下这些“概念”的含义。

“以情驭景”,“驭”是驾驭的意思,驾驭马匹,就是叫马朝东它就朝东,叫它往西它就往西。“以情驭景”,就是说“情”可以左右“景”,叫它怎样,它就怎样。“情”能“驭”(左右)景吗?“景”,是客观的存在,作为主观产物的“情”,怎么能“驭”(左右)客观存在的“景”呢?可以说,“以情驭景”完全是一个违背科学常识的伪概念。

“以景显情”,怎么解读这个“概念”?笔者以为,按照这个“概念”,作者写景是手段,而“显情”是目的。这样,我们就有必要来看一看《故都的秋》的抒发的是什么“情”。笔者以为,郁达夫在文中抒发了热爱故都的秋的感情,这样的理解应该不会有什么错误。那么,这种“情”是通过写“清、静、悲凉的景”“显示”出来的吗?不是。可能有人认为,作者内心的悲凉难道不是通过“景”表现出来的吗?不错,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笔下的“悲凉”的景物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凉,但是,郁达夫写让人感到悲凉的景物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他内心的悲凉吗?不是。作者在文中清楚地表明了他爱的就是故都的清、静、悲凉的秋景。所以,笔者认为,“以景显情”不是作者的目的,也与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不相吻合。把“以景显情”说成是文章的写作手法,显然不妥。另外,笔者以为,“以景显情”的含义与“借景抒情”的含义大同小异,为了不至于把学生的头脑搞的稀里糊涂的,教师大可不必“创新”出一个“以景显情”来代替“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是“写作手法”吗?我们所说的“写作手法”,是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说的,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都是。“情景交融”不是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说的,它只是说明了“情”和“景”之间的关系,把“情景交融”说成是写作手法,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那么,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到“情景交融”这个说法呢?笔者以为,在分析情和景的关系时,可以用到这个概念;在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时,可以用到这个概念;在鉴赏诗文的意境时,可以用到这个概念。仔细分辨以上用法,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从文章本身的角度来说的,而不是从作者的角度来说的。

《孤独的秋》的写作手法,不是“以情驭景”,也不是“以景显情”,也不是“情景交融”,那么,它到底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呢?笔者的上一篇博文谈到,作者是在品尝故都的清、静、悲凉的秋景,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他用的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文章是怎么运用这种手法的,本文不具体展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