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掉队——读冈察尔小说《永不掉队》
(2011-06-26 22:36:38)
标签:
杂谈 |
我热爱俄苏文学,心底深处一直存着对它的神往。
俄苏文学,不懦弱,不低俗,不眩迷,不迎合,犹如北方的大河,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都悄无声息地自由地向着北冰洋流淌。它的沉默下面深藏着一种不动声色的炽热执着和朴实,使得全世界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贵贱,都永存着对俄苏文学的敬仰热爱与眷恋。
可以沦落到社会最底层,可以在沙漠中踽踽独行,可以在油腻的餐馆忍受老板的呵斥去洗碟子,因为,心中有高尔基,有屠格涅夫,有肖洛霍夫,当然还有兹维塔耶夫、尼基金与科尼亚什克中尉。
《带星星的火车票》、《芬兰驭手》、《与儿子会面》、《白轮船》、《大师与玛格丽特》、《永不掉队》、《岸》、《热的雪》……
包括前苏联电影《合法婚姻》、《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秋天的马拉松》、《解放》……都是我的生命的滋养。
高中时,我特别喜欢冈察尔的小说《永不掉队》。
高考前的五一劳动节,一个人孤零零在空荡荡的寝室里复习,当夜幕降临,蓦地,空虚与害怕自天而降,想起枕头下还有一本苏联短篇小说选。
赶忙拿出来,按照惯性会翻到《永不掉队》。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众多科学家、文学家、知识分子们全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投入战斗。
葛洛巴,莫斯科大学的副教授,其时已近50岁,也作为红军的一个普通战士,上了前线。
葛洛巴的连长高洛沃依,才20出头。
一次急行军后,葛洛巴因为上了年纪而掉队,当他不顾一切找到队伍后,满怀欣喜的葛洛巴却遭到年轻连长高洛沃依破口大骂,还被粗鲁地推攘。
战斗中,葛洛巴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因为胆怯而掉队,用燃烧瓶烧毁了法西斯的一辆坦克,自己也陷入了熊熊大火中……
当高洛沃依目睹这一切后,深深地感动了。在战争间隙,他在填写阵亡者名单时,想到自己对葛洛巴的粗暴,不禁十分后悔,默默地说道:让生者和死者都原谅他吧。
战后,高洛沃依复员后进入了莫斯科大学。
他没有想到,葛洛巴并没有牺牲,依然顽强地在莫斯科大学教授物理,虽然他已双目失明。
两个火线上的战友,相遇时,并没有热烈拥抱,因为一想到当年自己对葛洛巴的粗鲁,高洛沃依就生出沉甸甸的内疚。
当葛洛巴主动与高洛沃依握手时,高洛沃依只能伸出左手,葛洛巴问为什么?高洛沃依说在战争中失去了……
一次,探讨物理学的某个课题时,所有学生都回答不上葛洛巴的问题,他只好问高洛沃依,高洛沃依也回答不上。情急之下,高洛沃依说不读大学,随便找个工作算了。
这时,葛洛巴说,当年我掉队,你骂了我,我当时很难受,但知道当时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跟上队伍,没有责怪你。现在,虽然不是在战场上抗击侵略者,但祖国同样需要我们在知识的战场上战斗,同样也不能掉队,一切困难,能有战争期间那样厉害吗?为什么不能克服?
高洛沃依这时明白自己狭隘了,葛洛巴不仅没有记恨当年他的粗暴,反而对他格外尊重理解和爱护。这让他分外感动,终于放弃了休学的打算。
我只记得小说最后一句话好像是:
望着葛洛巴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高洛沃依不禁默默地说,他可真有指挥员的气概!
俄苏文学,经常触及到生活中极为不如意的地方,但俄苏文学洋溢着积极的元素,读着读着,总会有一股暖流慢慢地涌遍全身,沸腾期我们奋斗抗争的力量、勇气乃至于激情。
人到中年,精力体力都赶不上从前,最落寞的莫过于当年的理想已然粉碎幻灭。但无论如何不如意,如何的一个灾殃接着一个灾殃,都要有一种“永不掉队”的信念,都永远不要颓唐,都要永远珍惜每一天的落叶清风和阳光。
永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