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4日中午,游览完双塔寺,我们离开太原,前往30公里外的榆次。
榆次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得名来自于夏商周之前的炎帝部落榆罔,西周时期称为“赤狄”,曾建立榆州国,春秋战国时为晋国所灭,但“其社存焉,谓之榆社。地次相接者为榆次。”现存榆次古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位于汉故城西南,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初建成时为土城,“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明嘉靖、成化年间,为防御蒙古进犯把土城墙全部砌为砖墙,建四门和瓮城。明清时期,古城以城隍庙为中心,南北大街店铺林立,市场繁荣,有“金太谷、银祁县、榆次多的是米和面”之说。上世纪50年代城墙城门被拆毁,只有西城门被保留了下来。2002年晋中市政府开始对榆次老城进行抢救性修复,拆掉一些民居,迁走居民,保留了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东西花园、遗址花园等古建筑群,开发成占地1000亩的旅游区,向游人开放。除旅游外,主要用于影视剧拍摄,《乔家大院》、《走西口》、《龙票》、《李卫辞官》、《双枪李向阳》、《关中男人》、《李大钊》等多部电影电视在此拍摄。
对于有部分新修古建的老城是否值得游览,我们心有疑惑,但玄鉴楼的名头太大,我们还是慕名而来。
为了游览方便,我们选择住在老城里面。私家车不能进老城,客栈老板和伙计到老城东门停车场接我们到位于南大街的客栈。一进老城,即见市楼。

客栈老板介绍说:市楼是老城的中心,市楼东面主干道上,有县衙、城隍庙,是榆次老城的政治中心;市楼西面主干道上,有文庙、凤鸣书院,形成老城的文化教育中心;县城和郭城的南北向中轴线上的街道,构成榆次老城的商业街市,老城总共一平方公里的样子。
放下行李,我们就前往城隍庙。
榆次城隍庙: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榆次市城内东大街北侧。创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明、清两代均有重修。现存城隍殿和两厢围廊,仍为元代初创时的建筑;山门、玄鉴楼、钟鼓二楼、八字琉璃影壁为明代建筑;其余后殿、乐亭、献殿等为清嘉庆年代的遗物。

山门前后均有雕塑与彩绘。山门前廊下左右各塑着一尊两米多高的门神,手持兵刃、怒目凝视。






玄鉴楼紧靠着山门,两层四檐,分前后两个部分;前、后部开间不等,高低不同,造型特殊,结构精巧,是明代山西楼阁式建筑中的佳作。名之为玄鉴,有“深奥微妙”“可以借鉴”之意,呈现出等级的尊贵。1999年,玄鉴楼曾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100处古建筑之一。

可惜玄鉴楼距离山门太近,无法拍下正面全貌,但其上吞兽、脊刹及各色饰物繁多,色彩艳丽,可拍些局部。


玄鉴楼背面是一座两层楼高单檐歇山顶的乐楼,乐楼前又是一座卷棚顶的戏台。三座不同时期的建筑,分三次而建,但却浑然一体,表现出不同一般的艺术魅力。戏台中间漏空,平时供人员进出。唱戏时,将搁上木板,便成了一座完整的戏台。

乐楼之下的八字琉璃麒麟影壁斜插院中,墙上嵌绿色琉璃浮雕,形成屏障,构成回音极佳的院落。




城隍庙的主殿是建于元至正22年的显佑殿。大殿建在台基之上,五间面阔,绿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前有卷棚顶三间面阔的献殿。大门两旁的楹联写的是“百善孝为先,论人不论事,论事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看来,城隍爷对人的考核,很具体合理。



显佑殿东西两侧都有配殿。东配殿是冥王殿,内供东岳大帝和十殿阎王,还有一幕幕的地狱情景雕塑。西配殿是元辰殿。殿内供奉斗姆元君和六十元辰神。殿内有壁画。





显佑殿后是寝殿,是城隍爷休息地方。寝殿为面阔五间的悬山顶建筑,檐下挂的横匾写着“寝殿”两字。大门两边的楹联:
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想下俺这里轻饶那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建国后,榆次城隍庙曾作为展览馆、图书馆使用。文革期间图书馆约三十万册图书被洗劫一空,1971年城隍庙被榆次胶鞋厂占用,直至1984年国庆迁出。之后,国家、省和市拔专款整修了城隍庙。
西有边门,西边的庭院是一处江南风格的山水园林,名叫西园,庙、亭、廊交错,石舫有特色,景致很美。有财神殿、多景楼、思乡阁等。



从西园可以眺望玄鉴楼。


出西园往西,就来到了县衙。榆次县衙比其他县的大得多,一般规定县衙为三进,可它有五进,已是府衙的规格。

县衙前堂后寝,曾建有五堂二十六个院落,房舍400余间;其间牌楼、牌坊、厅、堂、廊、轩、楼、阁,众多的建筑形式精彩纷呈,砖雕、木雕、石雕等古典建筑的艺术构件为数极多,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解放后县衙一直为公安局所在地,所以县衙的设施都得到完整保存。




始建于宋代的榆次文庙各种设施很完备,现存棂星门、大成门等为明代建筑。


棂星门,四柱三楼木牌楼式建筑,五踩斗栱上托彩色琉璃瓦顶;门两边各连一个影壁,壁上是琉璃镶嵌四爪飞龙。

主殿大成殿气势磅礴,不过此殿却是新建的,

文庙对面有一新修的石牌坊。

结束白天的游览,计划晚上拍些夜景。回客栈拿好脚架等物件,发现天时尚早。恰逢同行的朋友过生日,于是就先去吃晚饭,为朋友庆生。
酒足饭饱,原以为太晚了,拍不到什么,没想到,出门一看,天色尚可,马上开拍。

第一目标:市楼,位于老城东南西北四条主街的交汇处,楼高近二十五米,纯体木结构,三层四重檐,十字歇山顶,犹如展翅的凤凰,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是一座代表三晋风格的典型古建筑。夜色下,景观灯一开,与白天所见大有不同,的确有些震撼。


市楼往东,有一座二层楼阁“思凤楼”,一直是榆次老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两层三重檐的阁楼,飞檐腾空欲飞,远看恰似凤凰起舞。思凤楼是宋天圣年间榆次县令文彦博为纪念西晋成宁年间榆次县令荀藐修建的。可惜原建筑亦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毁坏,现楼是2002年榆次区政府修建“榆次老城”景区重建的。

仅仅过了二十分钟,天色就完全黑下来了,我们只好收摊回客栈。


游览榆次老城之后非常感慨,古建修复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老祖宗的古建技艺在当今应该继承下来,古建修复要体现那个时代的韵味。我感觉,榆次老城保护性修复花了工夫,古风古韵得以很好地体现,而且没有粗制滥造。可以说,古城保护与复建,榆次比较成功,值得一游。
太原------历史悠久的潜龙之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