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城市,早在明清时已经广泛种植玉兰。遍布京城街角的雪白、绯紫的玉兰花,把早春的北京点缀得格外美丽。无需绿叶的陪伴,大朵大朵的玉花儿,让人备感温馨、愉悦。老北京说起赏玉兰,更愿意到西山古寺之中,赏花品茗聊天,别有一番风味。而论起西山古寺之中的玉兰,一般是两处,一处是大觉寺,另一处是潭柘寺。
今年春来早,3月30日,我便约上了几位朋友,前往大觉寺和潭柘寺观赏玉兰。
我们首先来到大觉寺。大觉寺以古树名木众多而著称,寺内的“七绝”有五绝都是古树名木。其中的“一绝”就是玉兰。在寺的南院“四宜堂”(又名“南玉兰院”)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其“四宜”之名乃是清雍正皇帝所起,即一年四季都有佳景之意。在四宜堂北殿堂门西侧,矗立着一棵清乾隆年间所植的白玉兰,距今近300年。它高达数米,干周长达1.5米,是北京的“古玉兰之最”。它以花繁瓣大,玉洁清香,一干一花,刚劲俊逸而驰名京城。



在四宜堂北殿堂门东侧,还有一株玉兰,花型似翩翩起舞的飞燕。






大觉寺的北配院(北玉兰院)也有两棵近百年的古白玉兰。不过,当我们去时,已经开始凋谢。






这一天是周末,前来赏花的市民络绎不绝,将小院挤得满满当当。

大觉寺里,除了玉兰还有连翘、杏花和桃花,满寺姹紫嫣红,令人心旷神怡。






离开大觉寺,我们来到了潭柘寺。潭柘寺的“二乔玉兰”,是享誉京城的名花。已有200余年历史,位于寺内毗卢阁东侧,是我国迄今为止仅有的两珠清代双色玉兰,因其花瓣兼有粉、白双色,十分娇艳,使人流连忘返,又好似三国时期,东吴乔公之大乔、小乔两位倾城之女,故名“二乔玉兰”。










除了“二乔玉兰”,潭柘寺内还有白玉兰和紫玉兰。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其明清风格的古建筑与五颜六色的花朵共同谱写了古寺迎春的乐章。






古寺中的丁香别有味道。






潭柘寺里也是游人如织。

游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老人(包括我自己),拍照的时候,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意外。下面这位女士,第一次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还非常正常,第二次之时,身体已经后仰,摔了个仰面朝天,好在没有大碍。唉,拍花有风险,老人需谨慎!


待到玉兰花谢,大觉寺和潭柘寺还会有牡丹登场,届时,这里仍是春意盎然之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