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景山公园西侧,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这里原是辽、金、元所建的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公园的主要景点由三部分组成。南部以团城为主要景区,中部以琼华岛上的永安寺,白塔,悦心殿等为主要景点,北部则以五龙亭,小西天,静心斋为重点。
一般人去北海公园,总是以琼华岛为首要欣赏地,团城次之,往往会忽略北海北岸的景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家住在景山西街,我经常去北海公园游玩,现在还留有一些那个时期的照片,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琼华岛。然而,北海北岸的主要景观有:静心斋,西天梵境(大西天),九龙壁,五龙亭,阐福寺和极乐世界(小西天)。不长的湖岸,竟然密集地分布着近10个景点,而且都非常经典,万万不可忽略。
冬日里,择一晴朗的时候,我前往北海公园,专门在北海北岸观赏游玩。
进北海公园北门,向西不远,就是静心斋。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始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竣工,形成现在这样的规模与布局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之后,其素有京城最美“园中之园”之称。前面是造型简朴的三开间、前后廊的正门。

门内即是第一进院落,四周用抄手廊将建筑相连,形成庭院,院中横隔一方荷池,清澈明净的池水,上着浮冰,中央置有一人工雕凿的山子石,洁白玲珑,亭亭而立。隔池相望,即是全园的主体建筑镜清斋。此斋高堂五楹,前廊后厦,。斋前临池楯栏为白石罗汉板,方首望柱,雕饰古朴典雅。


乾隆时期,著名的喇嘛章嘉呼图克图和达天、莲筏两和尚经常被请到这里为乾隆讲解经典。嘉、道、咸三朝,后妃祭佛、游园后也到这里小歇、吃点心。光绪年间,慈禧住在仪銮殿的时候,每天中午都要在此用膳、休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日军司令部设在这里。袁世凯执政后,1913年全部翻修,作为宴请外宾的专门庭院。1949年北平解放,北京图书馆借用静心斋存放书籍,后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务院参事室也同时迁入静心斋。1982年5月静心斋首次向市民开放。

进西侧院,院中小池一方,池中、池畔叠石围合, 隔走廊向北可见枕峦亭,是一片宁静的小院。


越过走廊,枕峦亭近在眼前,亭下的太湖巨石堆叠。六角小亭精巧美观,被乾隆誉为“莲朵涌珠宫”。

向右望去,豁然开朗之际,一片山光水色,纷呈涌现在人们面前,这便是第二进院落,全园的主庭院。

三开间的沁泉廊,东西横跨于北来的山壑水口之上,地位冲要,是主院建筑空间组织及造景的构园中心。

由沁泉廊而东,有雕镂精巧的汉白玉单孔拱桥飞跨池上,俗称“小玉带桥”,是庭院东部的重要点景建筑。周围的焙茶坞和罨画轩,首尾顾盼,俯临清池,勾连以单面游廊,是全园东端景物的结束。


爬山廊位于园子最北边缘,与院墙结合布置成半壁廊,遮挡了园外的闹市景象。 爬山廊一路向西,一直到叠翠楼,再向南,与镜清斋西侧游廊相接。现在,游人禁止沿廊而上,叠翠楼难以一窥其貌。


主院东南,前庭迤东,是静心斋的第三组庭院,即东跨院。东跨院的景物,仅一屋、一斋、一亭、一池、一道花墙、几间游廊而已;布局十分简洁。其中,抱素书屋是当年乾隆和皇太子的读书处。“抱素”取自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里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办公场所,他在此处撰写了《我的前半生》。

韵琴斋,顾名思义为听琴处。“韵琴”并非单寻常琴声,亦指院中泉落之声似琴声。


出了静心斋,往西不远,就是“西天梵境”(大西天),这里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
西天梵境建筑群最前面(南面)为四柱七楼琉璃牌楼一座,石台明,石须弥座,石券洞,城砖砌墙身,外抹红麻刀灰,歇山黄琉璃瓦绿剪边屋面,正面额曰“华藏界”,背面额曰“须弥春”。均为乾隆皇帝御书。
这座精美的“须弥春”牌楼,也叫“般若祥云”牌楼,它和圆明园的“慈云普护”牌楼是姊妹之作。而后者已毁于英法联军之手,所以于今这座“般若祥云”牌楼可算作北京珍贵的文物之一了。

山门由三座单独券门组成,中间大,两次间略小。





西天梵境的主建筑是大慈真如宝殿,五开间,重檐庑殿屋面,上覆黑琉璃瓦黄剪边,正脊、岔脊、吻、兽都是黄琉璃制品。整座建筑的大木、斗拱、椽子、飞檐、边檐、瓦口、望板装修均用楠木制做,故又称楠木殿,是明代木构建筑当中的精品。



大慈真如宝殿的后面是西天梵境的第三进院落,现被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占用。
西天梵境的西面是著名的五色琉璃镶砌的九龙壁,两面各有蟠龙9条,戏珠于波涛云际,造型生动,色彩明快。

九龙壁其实仅是大圆镜智宝殿的影壁。大圆镜智宝殿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大圆镜智宝殿遭到抢劫和破坏、焚毁。1919年,袁世凯的消防部队的厨子在附近做饭时,不慎再引大火。两次火劫让整个大西天经厂和附近一处庙宇片瓦无存。1925年,北海公园对外开放,此处遗址被改建为北海体育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还在北海体育场看过篮球比赛。现在,北海体育场已经被一些貌似古建的建筑所代替,据说是某个私人在使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附近还有御膳堂和快雪堂建筑群,由于没有开门,我也就没做停留。
过了快雪堂,临湖就是五龙亭。



五龙亭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 年),中为龙泽亭,左为涌瑞亭、浮翠亭;右为澄祥亭、滋香亭。原是帝后及近臣垂钓赏月的地方,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年)将木制弧形桥改为石桥,并安装了青石栏板、柱子。光绪二十六年(
1900
年)栏板、柱子遭八国联军破坏,
1974年照原样予以恢复。现存五龙亭成为人们眺望白塔及北海湖光山色和休息的地方。









五龙亭北面就是阐福寺,龙泽亭就正对着阐福寺的山门。

站在阐福寺山门内回望龙泽亭。

阐福寺原是明代的一个行宫,清康熙年间,圣祖常奉其母后避暑于此。孝庄皇后死后,还在这里停灵开吊。清乾隆七年(1742年)曾把这里作为先蚕坛的茧馆,每年的初夏,清后妃们在这里举行“受茧礼”。乾隆十年,他的生母孝圣太后下令改喇嘛庙,乾隆十一年(1746年)高宗谕旨就其址改为佛殿,仿照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规模,定名阐福寺。今天,阐福寺内正在举办一个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摄影展览。

阐福寺的正殿是大佛殿。大佛殿外形很象三层高楼,而内部却是一座三层相通的大殿,所以又叫大佛楼,形体和构造同于雍和宫的大佛楼。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占领军北海管理公所”设在阐福寺内,大佛殿内的无数珠宝被日、法、俄三国侵略军盗挖一空。1919年春,袁世凯的公府卫队改编消防队,这伙人在佛殿内做饭起火,大佛殿随之火焚殆尽。
小西天在阐福寺西侧,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 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
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

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

殿内四面窗扉、楠扇细镂花纹,殿内高处悬挂金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上方为金光灿灿的八角穹窿团龙藻井,十分庄严。

极乐世界殿北面就是万佛楼建筑群。万佛楼与极乐世界殿统称小西天,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是高宗为其母孝圣皇太后祝福祈寿所建,是一组完整的寺庙建筑。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万佛楼成了日军司令部囚禁中国平民的监狱,殿内万尊金佛和三尊铜质三世佛,全被日军盗走。1949年后,万佛楼院内还开办过露天影剧院,但修缮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比较悲剧的是,万佛楼于1965年2月15日开始拆除,至1966年4月拆完。自此,万佛楼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近几年,有消息称:万佛楼将原址重建,恢复往日盛景。但今天,这里仍是一片废墟。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逛完了北海北岸,漫步走回北海公园北门。此时,夕阳西下,红墙倒映在太液池中,平静的水面上成群的野鸭和鸳鸯往来嬉戏,岸边挤满了观赏的游客,一派祥和的场景。



北海公园,我会常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