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周刊
中国周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58,548
  • 关注人气:8,0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与中华民族的生命关系

(2015-02-25 14:44:17)

 

水与中华民族的生命关系

 

 

在中国远古,从事水利工程据传曾是一个高危职业,《史记》载:“……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对此,“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税晓洁/文 杨子/摄影

 

 

http://www.chinaweekly.cn/newsimg/2015/2/fmgs_201502111032a.jpg

南水北调工程穿越区域自古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调水工程揭开了无数稀世国宝的神秘面纱。这些从旧石器时期到工业文明时代的文物,无一不述说着水与人的关系、水与中华民族的生命关系。

 

在中国远古,从事水利工程据传曾是一个高危职业,《史记》载:“……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对此,“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处死父亲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儿子治水成功了。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华夏子民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

水对于人而言和空气一样重要,水占人体重量的70%。在汉江边湖北郧县乔家院春秋墓中,曾出土过一件特殊的咖啡色骨质鱼饰件,发现于墓主人的腹部,雕凿呈鱼形,张口,圆眼,其身阴刻出鱼鳞和鱼尾,通长3.3厘米、腹宽0.8厘米、厚0.55厘米。据了解,这件堪称艺术品的文物是密切的人鱼关系、人水关系的一个缩影。目前国内所发现的最早的与鱼有关的遗物,是在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中。但是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更为漫长的是旧石器时期。

汉江地区最早的旧石器遗存年代上限可到100万年前,这些人类生活遗址,无一例外的都在水边,相比较而言, 对山的选择尚在其次。而这样的“水边”,也应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有较为稳定的水流, 以供人类饮用。而与此同时,这种稳定的水流,也必定为鱼类的生存提供理想的环境,形成“鱼水共欢”的生存状态,而人类傍水而居也与此形成依存关系。 故此, 水既能供人类饮用,也能为人类提供以鱼为主的食物。所以在旧石器时期,我们虽然没有发现人类以鱼为食物的直接、有力证据,但人类傍水而居的环境却给我们以不容忽视的想像空间。

汉江流域大量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很多都不同程度的发现有网坠、纺轮、鱼钩、蚌刀等。从人类的食物来源分析,早期人类种植农作物有限,且产量不高。此外,野果、野菜受季节与时间的限制太大,打猎又有一定的难度。 人类取用鱼类,无季节性,无需自己保存,取用也方便,在河流、湖泊、小溪等均能较为方便的获得,且种类繁多,加工方面也无需太繁琐,简单加工甚而直接食用亦可。鱼类的这样一种特性,无疑对人类的生存产生深远的影响与依赖。

 

http://www.chinaweekly.cn/newsimg/2015/2/fmgs_201502111032b.jpg

2011年3月7日,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成果展在位于石家庄的河北省博物馆开幕。文物展分新石器时期、先商文化等13个专题,共展出文物500余件、图片200余幅。图为北齐陶俑,由于受当时佛教造像的影响,北齐陶俑不仅人物造型饱满、自然,且具有中国传统雕塑构件的组成形式,彰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涵。

 

经过一百多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期,人鱼关系不断紧密,依存度更深,人类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不仅把鱼当作食物的来源,而且对鱼的认识更加深入。我们知道,鱼的繁殖能力强,人类对这种能力顶礼膜拜,形成古老的生殖崇拜。鱼的形象于是多次出现在早期的原始艺术中,也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鱼离不开水,这无疑也折射出水与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河流又有了舟楫之利的功能,承担起了交通的功能,河流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习惯于称河流为母亲河。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的水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对此其实早有深刻的认识,甚至有“地理环境决定论”之说。不仅如此,在战时,江河还具有重要的军事功能。《左传?僖公四年》:“ 楚使屈完语齐桓公曰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自从人类择水而居,与江河相依相存,人与水的关系,一直是紧密相连。农耕文明离不开水,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修渠筑坝,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1960年代在汉中的汉代墓葬中,就出土过两座的人工水利设施模型。一座方形圆角水库状,底部塑有青蛙、田螺、菱叶;另一座也是泥陶质,长方形,中间横隔一坝,一边为陂池,一边为稻田。坝中部安装闸门,闸墩和闸槽合为一体;出水口为拱形洞。从闸槽、出水口的结构看,是一座提升式平板闸门,升降启闭闸门可以控制水量。池底塑有鱼、鳖、螺、菱角等,坝外是稻田。据说,出土时可见画有纵横成行的秧苗……专家认为:这说明至少在东汉早期,汉水上游就有人工修建的水库,而且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宋代,史志明确记载有专事水利的“山河军”,时至今日,仍有专家认为水利工程在中国古代关系着国脉。

 

http://www.chinaweekly.cn/newsimg/2015/2/fmgs_201502111032c.jpg

丹江口水库和水库大坝。从远古至今,水一直与中华民族存在着生命关系。如今,水与人类面临着危机,北方缺水的局面严重。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通水后,每年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睿智的工程。一条大运河,早已穿过长江、黄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已逾千年,至今航运繁忙;“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都江堰至今发挥作用,年代早到先秦李冰;城固县的五门堰至今仍在灌溉万亩良田,更让人震撼的是内藏的数十通古代石碑,水利修建碑、水利纠纷碑、清查田亩碑、水利保护碑、章程碑、歌功碑、堰产碑、书画碑等历代碑石,堪称一座中国古代水利史的博物馆。

地球时刻转动,表面约70%被海洋覆盖,河流以其特有的规律和形态存在着,大自然以我们尚不可知的规律也在时刻运转着。万物恒变,江河形态其实也永远是个变量,但不变的是水与中华民族的生命关系。

 

《中国周刊》 官方网站:www.chinaweekly.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