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乡野生态救赎

(2015-01-19 17:13:36)

 

中国乡野生态救赎

 

《中国周刊》记者 刘成伟/文

 

 

http://www.chinaweekly.cn/newsimg/2015/1/fm_201501141049a.jpg

 

在中国农耕文明的意识里,良田桑竹、鸡犬相闻、含饴弄孙……总能穿越各个时代,让人流连。人们沉浸于自给自足的小情怀,尽情享受着天地提供的资源,也天然崇拜着乾坤万 物,不竭泽而渔、不杀鸡取卵;悠然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感怀如沈从文难忘的边城。在这些意象里,精神永远皈依于朴素的道义哲学之中,传统与自然相协相融,有几分 巫术神秘,有几分源远流长,有几分自然天成。在人类发展的童年阶段,仿佛一切都是这么规律:水归膀胱,食归大肠,四平八稳,一顺几千年。

这是自然的恩赐,也是人类的珍惜。

然而,工业文明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在逐渐摧毁农耕文明的信仰,留下许多诟病。这是海子痛失精神家园的沉默,也是九顶山、老君山生态环境改变的根源。

有的人在堕落,盗猎、违法开矿、乱砍滥伐……

有的人在坚守。无论是农民因保护牦牛而起的自发野保、还是画家的艺术修复和诗人的创意尝试,他们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借助环保组织强有力的渗入,保护着属于自己或者塑造 着自己内心的乡野生存环境。在生态救赎的坚守和付出中,这群民间公益人士塑造了很多感动和震撼。宏大的叙事背景下,每一个个体都被挤进历史洪流,身不由己,却又奋不顾 身。

你可以说这群人有侠义精神,亦或说他们另有所图。但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些人努力之下,他们所保护区域的生态链条正在完善、生存环境正在向好发展。

人总是努力残存理想,保持高尚。

因为生活不仅仅是苟且,还有希望和远方。

 

《中国周刊》 官方网站:www.chinaweekly.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