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方方:错过好时机 未来布荆棘

(2014-09-17 14:19:24)

李方方:错过好时机 未来布荆棘

 

 

目前国内市场竞争的主流,是国际品牌之间的竞争。自主品牌还达不到可以和国际品牌竞争的水平。

 

中国周刊 记者 寇建平 

 

作为《中国日报•汽车周刊》的副主编,李方方的目光始终冷静地扫描着中国汽车产销的一线,而看到的结果,让她无法乐观地评价自主品牌的明天。尽管她认为,自主品牌汽车不 会消亡,但赶超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未来的道路上荆棘密布。

 

《中国周刊》:您如何看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十连降现状?

李方方:下降的局面还会持续。过去的很多年,自主品牌为了尽快赶超国际品牌,走了很多捷径,没有踏踏实实将所有精力集中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而没有核心技术, 就做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好在有些自主品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步伐还是慢,在国际品牌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想要赶超很困难。

《中国周刊》:有人说,国产品牌和国际品牌的竞争到了短兵相接的阶段。您认为呢?

李方方:我不这样认为。国产品牌早已错过了赶超的时机,目前国内市场竞争的主流,是国际品牌之间的竞争,自主品牌还达不到可以和国际品牌竞争的水平。

《中国周刊》:是否会有一天,就像国产彩电的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会在学习模仿之后,逐渐把国外品牌挤出国内市场?

李方方:在我看来绝无可能。汽车不像电视,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中国品牌一直在学习模仿,但偏偏就是这些走捷径的学习模仿,使得中国品牌浪费了真正追赶的时 间。

政府一直在政策上支持自主品牌,但中国消费者已经很有辨识力,已经从最初的价格为导向,慢慢开始关注技术、设计,甚至是品牌的传承,而这些都是自主品牌无法和国际品牌 抗衡的。

《中国周刊》:奇瑞的多品牌策略、吉利的收购策略、比亚迪的新能源道路,好像都不成功,您认为原因何在?

李方方:盲目学习国外大汽车集团搞多品牌,或者是“蛇吞象”的收购,是没有根基的。比亚迪的新能源道路不能说不成功,它的电动大巴在全球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美誉 度,在欧美很多国家都有销售。

《中国周刊》:您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现在是怎样的格局?

李方方:豪华车方面依旧是德系三驾马车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第二梯队捷豹、路虎凭借SUV引领,英菲尼迪势头也很足。中级车则是合资品牌的天下。

《中国周刊》:您认为国有品牌美誉度、认知度低的原因何在?

李方方:品牌低端,低价低质,安全性不可靠。选择国有品牌的车主大多只出于一个原因:价格。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国际品牌产品也在继续下探,不断推出更加低价格的入门级产品,网络建设进入了更多中小城市,不断加强售后服务。这无疑在挤压着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

《中国周刊》:自主品牌的短板在哪里?

李方方:还是体制问题。红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吸引不到优秀人才。

《中国周刊》:如果给国有品牌一个重来的机会,您认为应该怎样发展?

李方方:一开始就应该找好定位,然后扎扎实实发展技术。没有核心技术,无法做好品牌。

《中国周刊》:如此说来,自主品牌会不会最终消亡呢?

李方方:那倒不会。中国还有很长的城镇化过程,自主品牌完全可以在新兴市场中找到自己的消费者,特别是那些对价格十分敏感的消费者。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中国周刊手机客户端


IPhone版   Android版

 

《中国周刊》 官方网站:www.chinaweekly.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