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报人写给总统的信

(2013-11-18 15:05:19)

 

中国周刊

 

 

报人写给总统的信

 

领袖新闻

 

章敬平(专栏作家)

 

美国历史上,政府与媒体是一对永远的冤家。但,美国媒体的老板并不总是愿意与美国政府的总统交恶。

1967年12月的某一天,《华盛顿邮报》的老板格雷厄姆女士,就试图缓和该报与总统日益恶化的关系,给总统写了一封效忠的信。

之前四年,执掌《华盛顿邮报》的丈夫自杀了,曾经做过记者而后回归主妇生活的她,重返新闻界,仓促地接管了《华盛顿邮报》,这份他们家族的报纸。

虽然时任总统林登•约翰逊没有参加丈夫的葬礼,虽然总统入住白宫与丈夫的支持到底有多大关系见仁见智,但是,丈夫与约翰逊的友谊是不容置疑的,总统在丈夫死后,不时跟她 说,他想念他,非常想念他。

然而,丈夫与总统的友谊,并没有自然而然地转变成她与总统的友谊。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非常的不自然,不舒服,彼此都让对方感到别扭。

这一切,与男女私情无关。导致他们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在于她刚刚驾驭的这艘报业航空母舰对于越南战争的态度,时常令总统不满。

越南战争,是约翰逊的前任通过派遣地面部队正式拉开的,而他自己,一个起初不愿派兵参战的人,则因为1964年北越轰炸美军驱逐舰引致美军报复的东京湾事件,让越南战争扩 大化。

战争中的总统,不仅要与越共作战,还要与国内反战舆论作战。

《华盛顿邮报》对民意的影响力,使得约翰逊总统不敢等闲视之。可是,他能影响的,只有与他私交甚密的该报社论栏目负责人,格雷厄姆提拔的总编辑不买他的帐。

1967年初,格雷厄姆决定聘请一位在越南战争中成名的记者,约翰逊总统在“新闻界的敌人”,负责《华盛顿邮报》的社论栏目,接替那个与总统私交甚密的家伙。

这项人事安排,表明格雷厄姆对于越南战争的态度,已趋于反战。

这年6月,格雷厄姆派往越南战争前线的记者,在离开越南西贡的告别辞中写道:实事求是地评估未来,打赢这场战争,绝无可能。

比报道更让约翰逊头痛的是国内的反战浪潮。这年10月,以学生为主体的10万示威者发动了“进军五角大楼”运动,拔掉了星条旗,升起了越共的旗帜。心力交瘁的总统,被迫将 一部分精力从前线转移到后方,他要收复民意,还要与《华盛顿邮报》争夺新闻阵地。

今天看来,约翰逊总统的性格比较奇怪。一方面,他在用宴会收买格雷厄姆,另一方面,当格雷厄姆向他表示友好的时候,他又表现他的冷淡。

在这样的背景下,50岁的格雷厄姆,给59岁的总统写了一封私人信件:

在这个无比艰难的日子里,我的心在为你流血。你所肩负的重担,你所需走过的钢丝,超乎常人,然而,世人对你唯一的报答,就是震耳欲聋的吹毛求疵。我不像我的丈夫,我是 一个笨嘴拙舌的人,我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情,我写不出感情丰沛的词句,我只能告诉你,这个国家有很多人信任你、追随你、忠诚于你,我,是其中一个。

作为历史的看客,读到这封信,你可能觉得非常有趣。

在1970年代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有关第四种权力的演讲发表之前,新闻媒体的老板和白宫的老板并不平等。在格雷厄姆致信约翰逊的年代,总统是华盛顿的头号势力,格雷厄姆是华 盛顿的二号势力。

在媒体立场上,二号势力不愿意无原则地讨好头号势力,在私人关系上,二号势力也不愿意头号势力生她的气。她家的墙壁上挂满了她与总统先生们的合影,这是那个年代媒体与 权力关系的象征。不仅是她,在当时的华盛顿,在当时的《华盛顿邮报》,在当时的新闻界,尊崇权力,致敬总统,是一种本能。

颠覆这种本能,是格雷厄姆的《华盛顿邮报》制造水门事件赶走约翰逊总统继任者之后的事。就当时而言,格雷厄姆这封看似谄媚的信,是合乎时代脉搏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中国周刊手机客户端


IPhone版   Android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