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轨迹两封信(上)

半生轨迹两封信(上)
鲍鹏山(学者)
晁盖智劫生辰纲,宋江担着血海似的干系救了晁盖,晁盖上山做了寨主,宋江依旧在郓城县做他的“鄙猥小吏”。晁盖做强盗,做得越来越有滋味,宋江做小吏,做得越来越没滋 味;晁盖的人生,越来越有声有色了。而宋江的人生,如同阎婆惜,声色倒是有些,却是别人的了。
二者好像两条铁轨,似乎不可能再相交了。
但是,有一天,晁盖派人来了。派谁来了呢?刘唐。干啥呢?送感谢信来了,送金子来了。
刘唐传书,是改变宋江人生轨迹的一个大关节。
实际上,就有人认为,刘唐传书,乃是吴用的一个阴谋,其目的绝不是简单地表达感谢,而是故意拖宋江下水,逼他上梁山。
提出这个惊人见解的学者是我非常尊敬的《水浒传》研究者马幼垣先生。马幼垣先生曾为此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刘唐传书的背后》。
我觉得马幼垣先生的推论对了一半:吴用确实想拉宋江上山,但不是用什么计策让他暴露,逼他上山,而是无论在信中,还是让刘唐传话,都极力描述梁山的兴旺,晁盖等众兄弟 的得志,以此吸引宋江上山。至少给宋江一个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心里埋下一个大大的伏笔。
这个目的,吴用还真的达到了。
刘唐对宋江说的话,全是山寨的兴旺发达。
信里又写了什么呢?这封信后来阎婆惜看了,发现“上面写着晁盖并许多事务。”
你表示感谢,何必写着梁山的许多事务?可以想见,这许多“事务”,让宋江感觉到,梁山是一个可以大干一场的地方!
马幼垣先生非常正确地指出,如果仅仅为了表示感谢,为安全计,叫刘唐口头表达即可,何必来一封总报告式的长信?马幼垣先生的答案是:吴用寄望于这封信落入他人之手,让 宋江暗通梁山之事暴露,逼宋江上山。
我觉得这个推想太大胆了。因为,宋江是个极其谨慎的人,这封信落入他人之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的答案是:吴用的真正目的是,让宋江读完此信后,对梁山产生向往之情,诱宋江上山。
宋江慌慌张张地送走了刘唐,肚里寻思道:“早是没做公的看见,争些儿惹出一场大事来!”与此同时,他又在想:“那晁盖倒去落了草,直如此大弄。”
这里面有多少暗中的羡慕啊!面对着以前兄弟的“大弄”,自命不凡的宋江,胸中顿起波澜。宋江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欲望的人。押司这样的一个身份,无法满足他的 自我实现的需求。
押司,宋时办理文书、狱讼的地方胥吏,他们在身份上与一般经科举入仕的官员截然不同,政治、社会地位都相当卑下。而且,在唐以后,逐渐严格区分官、吏,一个人一旦做吏 ,一般情况下就不能再做官,所以,宋江实际上已经自断前程。
但是,他这样的人,让他一辈子屈沉吏员,他是不能容忍的。
吴用为什么派刘唐给宋江送信送金子?吴用其实知道宋江一不缺金子,二并不等待他们用金子来表达感谢。他送金子,其实只是告诉宋江:我们现在位尊而多金。
宋江送走刘唐,就撞见阎婆惜。就被阎婆惜看到了那封信,就杀了阎婆惜而逃亡在路上。而这条路,却通向梁山。我们暂时还看不出,宋江自己也未必知道,但是,事实会证明这 一切。
在清风山,他凭着自己在江湖上的名声接连折服了清风山上的三位江湖强盗,接着是花荣、秦明和黄信三位朝廷将官,从江湖到朝廷,这些人都入了他的彀中。
五七日后,消息传来,朝廷要起大军来征剿,扫荡清风山。清风山这么个小地方,能够抵御朝廷大军的征剿吗?
当然不能。但是,宋江早已有了后手:那就是去梁山。
刘唐传书,就是要在宋江的心中,刻下梁山的深刻印记。他在活捉秦明,打青州,打清风寨的时候,早就想好了这一步棋。没有这样的后手,没有梁山作后盾,他前面敢如此大张 旗鼓地与朝廷作对吗?
一句话,心中有梁山,才敢大闹清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