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一样的外地人

(2012-12-17 10:14:24)
标签:

杂谈

不一样的外地人

 

这两条新闻的主角都是外地人,它们非常相似,受到的关注度却完全不同。

一条新闻关于异地高考。因为教育部开始松动异地高考的限制,那些在大城市生活的外地人——特别是孩子将在明年高考的——急于敦促具体政 策出台。一些家长在北京、上海的教育部门前集结,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一些本地人与外地家长们对峙,明确反对开放异地高考。

一条新闻与退休金有关。按政策,外地人在北京交纳15年养老金,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在北京领取退休金。今年7月,出现了第一个在北京领 取退休金的外地人。第一条新闻的关注度非常高,因为有两个群体的直接冲突;第二条新闻则少人知道,因为那看起来只是一个人的事情。

 

仔细想一想,这两条新闻为什么会在2012年发生?

答案或许是:时间已经到了。

时间已经到了,外地人的孩子已经长大到需要高考了;时间已经到了,在大城市奋斗的外地人也到了退休的年龄。

或许,这两个事件标志着:外地人的概念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他们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利,要求兑现属于自己的利益。

现在,他们仍然是少数派,可他们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不知不觉间,那些在大城市讨生活的外地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1990年代,人口开始大规模流动以来,大量农村人、中小城市人来到大城市。他们曾经被称为打工仔、打工妹;或者被叫作民工、农民工;还 有人自称北漂。他们在新的故乡工作、生活,可实际上,他们只是这个城市的体外循环者。他们没有市民待遇,也不谋求市民待遇。那些比家乡 高很多的收入和机会,已经让他们很满足。他们可以接受哪怕在大城市工作多年还得办理暂住证的尴尬。坦白说,他们不在乎在异乡成为二等公 民。这个国家地区差异太大了。此处的洼地,可能高过彼处的山巅。

而改变已经发生,众多外地人开始扎根,他们在新的地方开辟事业、生儿育女、建构生活,甚至垂垂老去,他们需要更多的保证;更重要的是, 随着现代社保体系的建立,很多外地人在法律层面承担与本地人完全一样的义务——交纳个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他们有了新的权利意识和 利益诉求,如果得不到,他们会痛苦。

一部分本地人不习惯新的变化,不习惯外地人和自己竞争高端的工作,不习惯外地人的孩子要和自己的孩子同场考试。他们感觉福利被稀释,利 益受侵犯,他们也会痛苦。

户籍制度曾经是让痛苦减轻的麻醉剂,可从来没有一种病,是单单靠麻醉剂能够治愈的。

 

现实的复杂性是,一部分人要实现自己的权利,可能会伤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即使一声令下取消了户籍制度,矛盾也不会因此烟消云散。可是 ,你要看到,导致矛盾尖锐的,并非拥挤而来的外地人;就像没有疏只有堵,河水会被抬高到地面之上,一旦决堤,会造成只有人类才会酿成的 大灾难。

是时候该疏导了。

 

就在2012年初,北京市宣布,在北京工作的非京籍女性可以上生育险。在北京一例剖腹产手术5000元起价,生育险可以报销大部分费用。长期以 来,生育险只有北京户籍的女性才有资格享有。政府显然注意到了外地人的利益诉求,可是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利益不是施舍的,而是应得的。

 

在矛盾长久积淀的情况下,给他们应得的,也变成了复杂的问题。如何给予外地人应得的权利、如何重新分配利益,显然是一道难题。它最终需 要破解历史和人为形成的地域差异。在破解的过程中,需要智慧,需要耐心,需要时间,更需要明确:迁徙自由,原本就是我们的权利,而没有 市民待遇的迁徙自由,不过是残缺的自由。

(徐一龙)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中国周刊手机客户端


IPhone版   Android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