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第8期微访问精选

(2012-08-02 15:07:06)
标签:

杂谈

周保松:昨天有记者来电,问我有那么多内地尖子来香港读书,且相当部分会留港工作,不知 这些精英会对香港有何影响。坦白说,我不知道。反而我更想知道到底什么是精英。用考试分数、收入、职位来界 定,还是独立精神、个性、创造力、社会责任感?抑或,大家早已不在意这个,就像没人在意什么是知识分子?

微力量/转发(1346)评论(234) V身份/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哲学教师

微访问:身居高位,但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价值体系内,可以称为精英 吗?

微回答:身居高位,但没有最低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我想不仅在中文大学,而且在其他大学,也谈不上 是精英吧。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教育传统,都很强调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人。

 


 

华西医院心内科杨庆:研究生上临床,分到我这组。遇到一些问题,我问他们有什么想法。他 们就把教材中的内容背上一遍,并得意地看着我,期待我的表扬。我说不要背书上的内容,谈谈你自己看法,他们 一下茫然。看着他们的眼神,我心中一阵阵悲痛。这可悲的医学教育哦!用了5到7年,就活生生把这些本来的天才 培养成了蠢材呀!

微力量/转发(109) 评论(101) V身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 医生

微访问:怎么能让那些昔日天才拥有“自己的看法”?

微回答:一是教师应以身作则,承认教材和自己的授课内容不一定正确,允许学生质疑。二、教师应在 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些教材上找不到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并互相讨论。三、学生须必修一门课程:本专业 科学史。该课程对本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应详细阐述(重点阐明其中的争论、质疑甚至斗争以让学生明白独 立思考以及坚持和勇气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李建新:想当年,独生子女政策出台四处找理论根据时,咱马校长的《新人口论》派 上了用场。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破坏了传统家庭结构,也使传统文化无栖息之地。如今,眼看着国家这个大家不 给力,小家“常回家看看”又成了问题,咱周校长又成了孝文化的实践者、代言人。咱北大校长,“前仆后继”, 好似“宿命”。

微力量/转发(88)评论(33) V身份/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微访问:《新人口论》必然导致独生子女政策吗?

微回答:也许《新人口论》成为计划生育理论基础并不会让马老惊讶,但成为实践强制限制生育的独生 子女政策可能是马老料想不到的。1979年9月为马老平反其实标志着政府对我国人口问题认识的本质变化,由之前的 “人多力量大”转为“人多是负担”,也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扫清了认识障碍。这个意义上讲,马老也不幸成为 那个时代的政治“符号”。

 


 

康少见: 亡者已矣,生者余悲。长歌当哭,悼念亡人。1年前我在温州,触及死难者登记名册 就在一指之间,但一直没找到机会。不一定名册中就不是40人,但翻开这本名册,我们就会发现证据,而不是简单 一句官方发布。这可能会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一大憾事,也因此感觉对不起死伤众国民。这个国家,真相只有赖自己 发现。

微力量/转发(9) 评论(7) V身份/媒体人

微访问:时间也会发掘真相吧?

微回答:迟到的真相,大打折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