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第5期【专栏】美国检察官

(2012-05-25 10:19:02)
标签:

杂谈

朱伟一(学者)

 

    美国检察官队伍是一个出干部的地方。克林顿竞选阿肯色州长一职之前,先任州司法部长,积累经验和人脉。纽约前市长朱利亚尼当过美国联邦检察官,靠打击华尔街内幕交易起家,一举成名,乘势竞选纽约市长成功,而且一度有意问鼎白宫。纽约州州长斯皮策尔也当过纽约州检察长。斯皮策尔的继任也是先当检察长,后当州长。

 

    在美国,检察官一职之所以是许多政客的跳板,原因很多。首先,检察工作很露脸,办个大案要案更是如此。其次,各州和地方检察长通过选举产生。选举是很锻炼人的过程,所以检察长也是经风雨见世面。还有,检察长有很大自由裁量权:起诉还是不起诉,抓人还是不抓人,经常由检察长一人定夺。卡恩案便是一例:如果纽约地方检察官没有下令立即抓人,卡恩可能保不住他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职位,但平安回到法国还是不成问题的。

    美国检察官队伍出干部,纽约这个地方又是检察官成名的地方。朱利亚尼、斯皮策尔,还有现任纽约州州长莫尔都是在纽约州崛起的。 金融危机之后,纽约又出了一位英模人物:联邦检察官普里特·巴哈拉以雷霆手段,像打击黑手党那样打击内幕交易。短短两三年内,巴哈拉领导的行动就斩获颇丰:63个人被逮捕,56个人认罪或被认定有罪。一时间,巴哈拉风光无限,好像他是美国法律界的林书豪——巴哈拉是一位来自印度的亚裔。

 

    巴哈拉打击内幕交易小有名气,有人便开始为他吹了,说他还是哈佛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时候,便立志要成为反贪斗士。巴哈拉有所谓的白金学位:本科哈佛大学,研究生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巴哈拉出生在印度,父母都是印度人。检察官是出庭律师,而出庭律师需要巧舌如簧,口吐莲花,死的也能说成是活的。除非是使用母语,很难做到能言善辩。除非是本土美国人,很难成为优秀的出庭律师。不过,尽管地理上印度是亚洲国家,但很多印度人自认为是欧美人。从人种上说,印度人还真是白种人。而且经过英国的长期统治,英语已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很多印度人以英语为母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曾经对华尔街发动过三次严打。上个世纪80年代,公司并购浪潮席卷美国,内幕交易猖獗(内幕交易通常是借助公司并购的内幕消息买卖股票)。并购浪潮过后,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朱利亚尼下重手打击内幕交易。2000年网络公司的泡沫破灭之后,纽约州检察长斯皮策尔也严打,并凭借该政绩成功当选为纽约州州长。巴哈拉是金融危机之后打击内幕交易的又一位英雄检察官。三次“严打”也伴随华尔街的三次造假:第一次是垃圾债券泛滥;第二次是网络公司财务造假成风;第三次则是华尔街银行相互对赌,抬高有毒资产价格,然后以薪酬和奖金的形式将财富据为己有。

 

    在对内幕交易的三次严打中,朱利亚尼下手最狠,派人到华尔街的银行内抓人。本来这种白领犯罪可以允许被告投案自首,办个手续之后取保候审,但朱利亚尼故意要闹得满城风雨,他好乘机露脸。巴哈拉检察官没有到华尔街大银行现场抓人,他想兴风作浪也没有这个实力。比起1980年代来,华尔街今天要强大得多。2008年金融危机总爆发时,华尔街一度告急,似有灭顶之灾,但在美国政府的全力帮助之下,华尔街迅速恢复元气,而且越战越勇,越战越强。

    证券公司贝尔斯登资不抵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而贝尔斯登的两支对冲基金倒闭又是引发贝尔斯登危机的导火索。拉尔夫·乔菲是证券公司贝尔斯登的两支对冲基金的创始人和高级经理。2007年3月,乔菲发觉两支对冲基金面临重大问题,但他没有向投资者披露,反而是(1)向投资者保证基金正常;(2)继续吸引新投资者;(3)转移对冲基金的资金;(4)允许主要投资者撤资等。美国联邦检察官起诉了乔菲,但陪审团认定乔菲无罪。乔菲案具有很大的示范效应;乔菲案之后,美国检察官不再起诉制造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转而集中精力打击内幕交易。

 

    我以为,中美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时候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巴哈拉检察官在纽约围剿内幕交易人的同时,中国证监会的郭主席提出对内幕交易零容忍,受到媒体的热烈追捧,可谓登高一呼,应者如云。中、美两国似乎都是坚决围剿内幕交易,但内幕交易却越剿越多。不过,内幕交易人逍遥法外也似无大碍,从事内幕交易的都是散兵游勇,充其量不过是乌合之众。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内幕交易只是肘腋之患,官商勾结、兵匪一家才是心腹大患。金融危机绝不是内幕交易所造成的。

http://www.chinaweekly.cn/bencandy.php?fid=46&id=60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