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周刊》讲堂计划第五期北京大学站讲座预告

(2011-09-19 14:11:11)
标签:

杂谈

《中国周刊》讲堂计划第五期北京大学站讲座预告

主题:辛亥士绅——走向革命
时间:922日周四晚1900--2100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1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未名讲坛,《中国周刊》 
 
主讲人:雷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 
著作:《取静集》、《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雷颐自选集》、《经典与人文》、《图中日月》、《萨特》、《被延误的现代化》、《历史的进退》、《历史的裂缝》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关心、讨论辛亥革命,其意义不不止于对一个整数的纪念。百年前的武昌,以及之前、之后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百年来众说纷纭,当局者不清,旁观者更不明。但历史不容许不清不明,同时正因为它的不清不明,更需要每一个研究者穿越百年迷雾,廓清、袪魅、还原。百年弹指,殷鉴不远,让我们听听,历史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士绅阶层的态度决定了清政府和辛亥革命谁胜谁败。辛亥革命的成功,最重要的不是在于最底层百姓的愿望满足了没有,而在于是否满足了士绅阶层的愿望。士绅阶层是清政府统治的基础,清王朝依靠他们来维持地方秩序,发展地方经济。下层百姓是听士绅的,士绅有号召地方的能力。而且他们还有钱,甚至还有武装,组织地方民团、商团。所以辛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态度变了。他们为什么转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