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关于贝多芬的历史问题

(2011-03-14 15:05:10)
标签:

杂谈

文/ 徐戈(音乐人)

http://www.chinaweekly.cn/upload_files/other/_20110310170326_Jyq3r.jpg

    托尔斯泰认为,
    音乐是一种对感情的回忆,
    对不同的人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克莱采奏鸣曲》索菲娅·贝尔斯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也许全球乐民欲续降大任于斯人也,在他作古近200年后的今天,纷再苦其心志、文拂乱其所为。

    仅下两篇东西方著作之标题立意,就能让贝大爷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劳其血缘?《贝多芬是1/16黑人》,先征于色:获过诺贝尔文学奖和法兰西骑士勋章的南非作家Gordimer .N(戈迪默)以她贯有的犀利鲜活,大抒其怀,表达21世纪新人类对身份与文化救赎的新渴望。她说,曾有黑人想当白人;今有白人想当黑人。这其中的奥秘并没啥本质不同。

    揣其乐思?《强奸不遂的贝多芬》,后发于声: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主持梁文道乐评集录《噪音太多》中,这篇算是狠抓眼球。很多男看官承认,标题就已让他们分了心。当然,给路德维希老爹定未遂罪名的不是香港同胞,而是他文中的美国女学者susan maclary。

    susan提出,古典音乐结构的调性功能与和声体系中隐藏着巨大的“男性强权意识”。 她以男性SEX高潮的行进模式,分析贝多芬第九交响乐,解剖曲式,她说:“贝九乐章,呈现出一强暴犯屡屡闯关意图,次次被拒绝之后,才恼羞成怒施暴。此曲就是强奸犯无法达到目的之轰然宣泄……”

    尽管该文在专业音乐界颇具纷争,但其论据和论证结果尚能自圆其说。

    只是?若照她这样分析,第九交响欢乐颂合唱那就成啥了?

    贝大爷如是所想呢,当然是会哼着美丽的苏珊娜呀含笑九泉。

    但要是被女权主义者冤屈了呢?开春清明了,美国妞是否考虑到海利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给路德维希同志扫墓去?

    “未遂情案”尘埃在美洲尚未落定,一世纪前俄国“命案”又浮出水面。

    名声赫赫的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更赋予贝多芬另一异禀:杀人。

    1891年托尔斯泰晚年写下短篇小说《克莱采奏鸣曲》,描述贵族波兹德内歇夫怀疑妻子与小提琴家偷情,而在音乐中匕杀了她。小说不仅同名于贝多芬1803创作的《克莱采奏鸣曲》,而且故事情节里杀妻罪名和动机均来自此曲:

    “天啊,他们居然演奏贝多芬!您还记得这恐怖急板乐章吧?噢!这引发的后果是可怕的!”

    1/16黑人血统也好,“强奸不遂”也罢,抑或乐思中藏匿致命暗器?

    贝多芬话题至此,只证明:他的音乐能激起人深重的情感回忆。而那些被唤醒的情愫是如此强劲有力,以致于回忆者自身无法承重,或偏离轨道。
于是该上升的上升,该堕落的堕落。

    音乐让伤害更惨烈、激情更狂野;让颠覆更彻底,背叛更决绝。

    多少年来,音符呼啸而过,就像擦于鬓角边的子弹,飞向理性和意志的靶心。

    而天国深处的云端,大师平静俯瞰这尘世无限的澎湃和痴缠,耳边万籁俱寂、万物寡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