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速览人物】谢亚龙:多面“龙王”

(2010-10-25 10:14:48)
标签:

杂谈

中国周刊记者 李佳蔚 综合报道

    沉寂数月的足坛反黑运动,巨澜再起。这一次,搅起波澜的是曾被人称为“龙王”的、原中国足协掌门谢亚龙。
    9月4日,谢亚龙被沈阳警方带走协查。消息一出,舆论猜测:他是否会和之前的南勇、杨一民一样,成为足坛反黑运动中新的“大鱼”?
    猜测在八天之后被坐实。9月12日,公安部对外正式通报将谢亚龙立案侦查。
    谢亚龙在被带走之后,很多人怀疑他在2008年将东亚四强赛安排在重庆举行有很多幕后交易。2006年底,重庆市提出申办2008年初的东亚四强赛,但重庆当时并不是中国足协的首选,提出申办的有重庆、广州和长沙,但最终,和谢亚龙颇有渊源的重庆胜出。
    在告别中国足球一年半之后,谢亚龙再次成为媒体口诛笔伐的征讨对象。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足球评论员对《中国周刊》记者表示:“现在大有将谢亚龙踹到地上,再跺上几脚的意味,似乎现在的人不说打倒谢亚龙,就多半是和他一伙的,可是我们了解他吗?”
    谢亚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似乎和中国男足何时能够再次冲出亚洲一样无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个被羁押在沈阳北郊某一幢粉白相间的三层小楼内的受审者,绝不是谢亚龙的全部。

口碑好的副书记
    “一沾足球的边,就要挖我祖宗十八代。”上任之后,谢亚龙被挖出的第一个身份是安康市委副书记。
    2002年9月,时任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副所长的谢亚龙到陕西省安康市挂职锻炼,担任分管文化体育的市委副书记,为期两年。
    “平易近人,随和。”这是安康市宁陕县汤坪镇汤坪村村长邵勇波对谢亚龙的评价。2003年,谢亚龙到基层蹲点,住在邵勇波家里,与他家同吃同住了一个星期。
    邵勇波回忆,谢亚龙曾经给他一万块钱,目的是为新建成的村委办公室买办公用品。邵勇波至今不知道这一万块钱是公费还是谢亚龙自己的钱,“让秘书拿来的”。
    谢亚龙是邵勇波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从我的感觉,他好像也是苦孩子长大的,知道老百姓的冷暖,这点我对他很钦佩。乡下的老人,看起来很脏,他也能亲近。土豆、地瓜什么的,只要是熟的就吃。”邵说。
    谢亚龙当时在安康的秘书李润林也证实了谢的简朴。他说,身为副书记的谢亚龙对吃住几乎没有要求,一碗面条就对付了,住的地方只要有床铺盖就行,可是对工作要求很高。
    作为分管文化体育的副书记,谢亚龙也为安康办了不少实事。安康市体育局副局长柯晓明说,谢亚龙发现安康的体育设施落后后,利用自己的关系,很快拉来了英派斯集团的赞助,向安康捐赠了价值90多万元的健身器材。“他不亲自出面,我们肯定没办法。”柯晓明说。
    谢亚龙挂职结束回京之后,柯晓明想在安康龙舟节开幕式时搞一场足球比赛,当地一直没有高水平足球,此时谢已经是足协主席。柯晓明抱着试试的态度找到谢,结果谢亚龙大力帮助,最终促成此事。
    开幕式上,安康球迷打出“热烈欢迎足协主席谢亚龙回安康”的横幅,这和后来职业联赛赛场上球迷们震耳欲聋的“谢亚龙下课”形成鲜明对比。

书生意气
    不喝酒,不搞酒桌外交这一点,是谢亚龙向来的行事风格。
    据他昔日的同事回忆:“也许是他的个性使然,也许是他喜欢‘摆架子’,谢亚龙和中层干部之间顶多只能算是君子之交,非常普通的工作关系。这在体育总局所有中心里都是不多见的。”
    柯晓明觉得“运动员出身应该是大碗喝酒,怎么他滴酒不沾?他给人的感觉像个书生,可能在学校待的时间长,看起来有点文化气质”。
    这似乎是一个可以成立的理由。谢亚龙曾经于北京体育大学(原北京体育学院)学习五年,并于1982年考取体育理论硕士学位,后又调回工作三年,并出任副校长。
    学校期间的谢亚龙以善于思考闻名。他当年的老师刘永福说,在北体大读书的时候,谢喜欢思考一些宏大的问题,理论功底不错,还在读专科期间,“他就开始发表理论文章了”。
    谢亚龙的善于学习,被他少年时的伙伴彭贵明看做是他能够在体育的道路上一路往上走的重要原因。
    可是另外一方面,柯晓明和李润林都觉得或许是运动员出身,谢亚龙从来不拐弯抹角,容易得罪人。柯说,不管什么场合,谢亚龙都会直接指出别人的不对,不会顾及当事人的面子。
    据报道,在谢亚龙任北体大副校长期间,一位老师为了评职称的问题找到了他,并且带着礼物,谢坚决拒收,说如果不拿走,他就把礼物带到办公室,送礼的人以为谢是口头上说说,就没有当回事。结果谢亚龙真的把礼物带到了办公室,让那位老师十分尴尬。

“龙王”
    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刘建宏回忆,2005年,谢亚龙上任未多久,刘建宏和谢亚龙同乘机到长沙办事,聊了一路。这次聊天给了刘建宏很深的印象,他感觉谢亚龙对自己非常自信,几个月时间就已经把中国足球全弄明白了,马上就能把中国足球引向正轨。
    刘建宏和谢亚龙接触不算多。他说:“表面看,谢亚龙还算一个随和的人,但实际和他接触时,这个印象并不准确。他是一个骨子里个性很强的人。”
    谢的强硬直接体现在对足协和中体产业的两次改革之中。谢亚龙在足协强力推行上岗竞聘,一时间怨声载道,有的人直接去他的办公室哭哭啼啼,让他一时间无所适从。不过,顶着巨大压力,他还是选择了继续推进竞聘,甚至当南勇反对按分数决定人选时,谢亚龙却自己强行拍板分数第一的竞选成功。同样,谢亚龙在中体产业推行的部门优化组合因为改变了既有的利益分配模式,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强硬。
    一位内部人士如此评价谢亚龙的部门改革:“干事挺葛的,婆婆妈妈乱插手,总想参与经营,非要优化组合,好像必须弄出点他的痕迹一样。”
    谢亚龙在中国足球上留下的“痕迹”不少:上任三年时间里更换了八名国字号球队教练,单是女足就经历了六任主帅更迭;违背职业联赛发展规律,力主推行南北分区,收获中国足球史无前例的二十强惨败;一度为保08奥运成绩,放弃联赛,干预教练工作,最后一败涂地……
    前联赛部主任郎效农与谢接触多年,他评价说:“他真的认为自己真的懂足球,他没踢过足球,恐怕连足球都没怎么看过。他以为是北体大的硕士研究生,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大家觉得他不懂,但他真的认为自己很懂,这是他的悲剧。最麻烦的是在这里。”
    可郎效农认为这并不是谢亚龙一个人的事情。
    “有些东西,他把自己放到了烤箱里、火炉上烤,不光是他的问题,(也是)咱们体制的事情。”郎效农曾劝过谢亚龙:你怎么能告诉教练,该这么练、那么练?谢亚龙回答说:我他妈的是第一责任人呀,跟总局签了责任状的,打板子找我呀。
    郎效农回答:你是第一责任人,那你当教练吧,你能当教练,还用花多少万美元请外教吗?来了不就是听你的吗?
    据说,谢亚龙沉默了一会:你他妈的说得也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