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神童的回归

(2010-07-01 11:50:55)
标签:

杂谈

中国周刊:张卓 深圳 安徽北京报道

[内容简要]:丁俊晖曾跌入谷底,神童的回归竟然是先从“学会做一个人”开始。

 

   

http://www.chinaweekly.cn/upload_files/other/_20100615110607_TJ3Xc.jpg

    “小晖,采访开始了。”经纪人张萌对丁俊晖说。他始终看着电脑键盘,飞快地敲着字,房间内散落着尚未收拾好的游戏机。他的枕边,放着一只海豚毛绒玩具,看上去脏脏的。显然,它跟随他多年。
他刚刚经历了人生最好的一个赛季:单赛季积分排名世界第一,收获了一个排名赛冠军和两个亚军,年终积分排名世界第五。
从谷底到回归,斯诺克的技术似乎并非最重要的事情。

    少年天才
    在父亲经营的小卖部里,丁俊晖打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杆。他的眼睛刚刚可以看到球台,出手,球进袋。那年他六岁。
    这是江苏宜兴,丁俊晖父亲丁文钧经营的一家烟酒铺。小城生活寡淡无聊,麻将棋牌是最好的消遣品。为了招揽生意,丁父在自家门前摆放了两张美式台球桌。
    幼年的丁俊晖整天趴在球台上玩球,很快,丁文钧发现儿子对台球的喜爱并不仅仅停留在兴趣。当年,很多孩子爱来丁文钧这里玩球,但他的儿子与众不同。有一次他回家推开房门,看见儿子一个人对着镜子在摆打球的姿势。
    丁文钧决定让儿子半天上学,半天练球。这让丁俊晖成为了小城的坏典型,周围邻里议论他“整天打台球,不好好上课,经常旷课”。 学校老师三番五次到丁家交涉,但每每都被固执的丁文钧说服。
    很快,丁俊晖成为宜兴台球界第一好手。为了提高儿子的成绩,丁文钧卖掉烟酒铺,借债50万开办了“俊晖台球城”。一位和丁家相熟的人告诉记者,最困难时,丁父曾挨家挨户推销小商品,供丁俊晖学球。
    十岁那年,丁俊晖在南京拿到人生的第一个斯诺克冠军。此时,已身背30多万元债务的丁文钧又做出惊人决定:卖掉房子,去广东东莞,为丁俊晖找更好的教练。
    1990年代,全国台球最发达的地方是东莞,这里临近香港,深受台球发源地英国的影响。初到东莞,丁俊晖的第一印象是“好热、好潮湿,台球厅好漂亮,高手很多”。
    1999年刚来东莞时,丁俊晖仍坚持上学,上到初二力不从心,索性辍学专职练球。背井离乡,丁家三口的日子也一落千丈。全家挤在8平米的小屋里,丁父靠在球房里给别人修球杆皮头为生。
    丁俊晖练球的球房云集了全国各地好手,他得以跟随多位良师,伍文忠就是其中之一。他回忆说:“第一次见小晖,是1996年,他8岁,很可爱,一输球就哭;第二次是1998年的一场台球比赛,他穿着一个小马甲,扛着杆,咚咚咚走进来;年底,我又看到他和一个成年高手打比赛,虽输了,但得了60多分,这让我更喜欢他了。”
    2001年,伍文忠开始正式带丁俊晖,那年丁14岁,个头很矮,和球杆差不多高。伍文忠说:“练台球有天赋的孩子很多,但总有一方面弱。但小晖具备了一切台球运动员需要的品质:内在的斗志、性格、球感都非常好,练台球没杂念。”
    那是一段枯燥的日子。丁俊晖每天6点起床跑步,吃完早饭,开始练球,一练就是十个小时。晚上回家,丁父会请家教为儿子补课,丁母则负责做饭。这是一对典型的严父慈母组合,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丁俊晖由父亲一手规划;生活则由母亲打理。
    2002年,丁俊晖爆发:在取得首个亚洲锦标赛冠军,成为最年轻亚洲冠军后,同年8月,他又获得世界青年台球锦标赛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10月的釜山亚运会上,他改写了中国在亚运会台球项目上没有金牌的历史;2002年年底在埃及举行的世界台球锦标赛上,丁俊晖位列第三名,平了老将郭华1997年世锦赛第三的最好成绩。这一年,中国台球协会给15岁的丁俊晖颁发了“中国台球特别贡献奖”。
    中国台协曾为丁俊晖修改过国内比赛规则。之前,年龄不满15岁的选手无法参加国内正式比赛。为了丁俊晖,台协废除这一条例,对参赛运动员年龄的下限不做设置。
    2002年,在各方赞助商的支持下,丁俊晖远赴斯诺克的发源地英国学球,很快,他转为职业球手,每年可以拿工资,赚奖金,一年有一半时间在世界各地奔波训练。
    世界冠军
    丁俊晖深吸一口气,出杆:红球进了,接着是黑球也进了。比分已经到了98比0,他的对手台球皇帝亨得利坐在对面,神色木然,啃着大拇指——每当亨得利感到绝望时,都会下意识地做出这个动作。
    其实比分打到76分时,丁俊晖已经赢了。他还要打,他喜欢清台的感觉,最终比分锁定在106:0。那是2005年,丁俊晖拿下了中国公开赛冠军,这是他人生第一个斯诺克职业冠军,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台球冠军。
    四周掌声震耳欲聋,在这场创下了收视高峰的比赛中,18岁的少年看起来平静如水,他在英国练球时也是如此。外媒曾形容他是一个“来自东方神秘国度的冷静男孩”。
    “气球爆炸了。”伍文忠评价2005年的丁俊晖,“他积攒多年,好像气球充满气,这样的爆炸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打败高出两个档次的对手。”
    更让人们感兴趣的是,丁的成功不是依赖惯常的“举国体制”,而是“举家体制”,这种“举家体制”更需要一个家庭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从丁文钧决定变卖房产开始,即便在东莞只吃三块钱的盒饭,他也从未让儿子参与当年盛行的一万元一局的赌球活动中。
    “人生下来就是一场赌博,即使读书也是一种赌博,我相信我自己,也相信我儿子,如果送他去打乒乓球,也会成为王励勤。”丁文钧告诉《中国周刊》记者。
    2005年,丁俊晖的横空出世,也拯救了世界斯诺克。这年,根据欧盟规定,传统的烟草赞助商必须退出斯诺克赛事赞助。斯诺克在英国的市场已经急速萎缩,世界斯诺克协会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亚洲。丁俊晖让世界斯诺克协会看到了一块拥有13亿人口的处女地。
    从2007年起,央视开始直播斯诺克职业赛事;中国斯诺克运动参与人数从700万激增到5000万人;丁在英国训练的世界斯诺克学院开始收到更多来自中国的邮件,他们深受丁的启发,询问在英国训练、比赛的事宜;奥沙利文、亨得利、赛尔比等英国顶级球员胸前挂上了中国赞助商商标……
    世界斯诺克协会主席巴里·赫恩说:“每项运动在一个国家发展都需要一个英雄,丁就是这样的人物。他的夺冠不仅仅是中国斯诺克的狂欢,也是世界斯诺克协会的喜宴。”
    2005年拿下首个世界冠军后,丁俊晖继续引领狂欢:同年年底,他击败戴维斯获得英国锦标赛冠军,2006年9月又击败奥沙利文获得北爱尔兰杯冠军,世界上最着名的三个台球选手都成为中国神童的手下败将。
    2005年,丁俊晖签约众辉体育,丁文钧放权,把儿子的未来交给专业公司打理。众辉体育总经理陆浩,同时又是姚明的中方经纪人,他告诉《中国周刊》记者:“几乎是没做犹豫就签下丁俊晖。台球是一个非奥项目,但在中国群众基础好。丁俊晖是第一个台球冠军,从做人角度看,他又没有任何瑕疵。”
    很快,中国台球一哥丁俊晖得到了星牌、蒙牛等赞助商的青睐,也催熟了中国台球产业。曾有一个制作台球桌的厂商告诉陆浩:“以前是货到给钱,现在钱不到我们是不会发货的。我们最要感谢丁俊晖。”

   

 
    “小晖也得益于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商业社会,当年球手打球,还没那么多赞助。不像小晖一出成绩,就有商家盯上。”伍文忠说。
    陨落?
    丁俊晖哭了,他的未来之路在刚刚起航时,霎时抛锚。画面定格在2007赛季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他2:0领先奥沙利文,在看台上一名球迷的大声咒骂下,他情绪崩溃,被对手反超,输掉了比赛。
    台球皇帝奥沙利文像个长者一样,轻声安慰丁俊晖:“丁,这并非世界末日,让我们去喝杯茶吧。”
    亿万中国观众哑然:人们指望丁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但此刻,他只是一个痛哭流涕的男孩。
    此后两年,丁俊晖迅速从高峰坠入谷底:他连续四站排名赛止步首轮,媒体送他“丁一轮”;世界排名前八的选手,他几乎输了个遍。
    “累了,不想打了……”当丁俊晖在一次遭受淘汰后说出这样的话时,他彻底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媒体把他刻画成一个现代版的“伤仲永”,失望的中国球迷开始在各种场合指责他的种种不负责任。
    内向的丁俊晖开始拒绝参加赛后的新闻发布会,媒体之于内向的他真是一场噩梦,9岁那年,他第一次接受采访时就被吓哭了。他曾跟陆浩说:“我想输掉比赛,抓紧走,这样可以躲媒体。没出名时,我打球很快乐很舒服,没有人关注我,现在很不自在。”
    沉默中,他仍旧坚持每天练球八个小时,可成绩始终打不出来。在一次比赛手感尽失时,他急切地跑到练习场去“找手感”,却早已忘记斯诺克禁忌:手感差的时候不要急于去练球,这样只会让信心越来越少。
    回顾低谷,他告诉《中国周刊》记者:“我喜欢每打一个球都有自己的目的,喜欢一种开明的局面。这是我的思路,但当我状态不好,就没有这个思路,无法投入,无法集中。”
    在一次丁俊晖和奥沙利文的比赛中,丁曾在间歇致电伍文忠。伍文忠问他:“奥沙利文现在跟你是2:1,你有多大把握扳回来?”丁说:“三成。”伍文忠一听就知道“坏”了,丁俊晖失去了信心,他说:“你尽量打吧,输了正常。”后来丁俊晖以2:10输了。
    伍文忠分析说:“拿到世界冠军时,小晖的实力是虚的。等他回到原有水平,任何人就都可以输。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出杆不直,打台球有问题。再加上媒体、身边人、球迷给他很虚的目标,导致他心态失衡。”
    “只能赢,不能输”成为了丁俊晖最大的心魔,他越痛苦越孤独。
    “他的年龄和心智不成正比。”丁俊晖在英国的经纪人盖瑞曾这么评价丁。他初见丁俊晖时,根本无法将眼前这个易哭、沉默的少年与世界冠军联系在一起。丁俊晖的中方经纪人张萌也有同样感觉。“第一次见面,我们一起吃饭,他一直低头玩手机。除了刚见面做自我介绍,他也从来没有抬头看我。这是一个非常内向的18岁男孩。”
    其实,自踏上台球之路起丁俊晖就和社会绝缘。在英国的最初三年,丁俊晖说得最多的是“开灯、关灯、摆球”;他曾羡慕英国的同伴“家庭条件好,家长不指望孩子靠打球谋生”;偶尔在训练结束后,他会和外国球手去酒吧放松,但很快觉得“生活环境不同,无话可谈”。回国后,朋友们发现丁俊晖的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一句简单的叙述要吭哧好久——这样的状况直到梁文博等同龄中国球手去英国训练才开始有所好转。
    丁俊晖形容英国生活 “非常非常枯燥”。他告诉《中国周刊》记者,“我电视看不懂,没什么可玩的,练球的地方就是一个小城镇,每天就是练球回家,很无聊。”
    丁俊晖选择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玩网游。每当输球,回到世界斯诺克学校英国体育学院驻地,他都会对着电视“拳脚交加”。每次在“WIN”出现在屏幕上时,他喜欢一跃而起,双手举向天花板,大叫:“赢咯!”然而,胜利往往又因现实状态的不佳,与他背道而驰。
    丁俊晖的英方经纪人盖瑞也曾私下抱怨:“围绕在丁身边形形色色的需求,让这个孩子失去了判断。”
    2007年,伍文忠在一次去海口的比赛中,碰到丁俊晖,丁跟他形容自己“心好累”。
    伍文忠安慰说:“怎么打台球能打成你这个样子啊?你凭什么不能输啊?你不会生活,不懂享受,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奋斗。来海南比赛,你先别想拿冠军,就想是为了看天涯海角那个石头。”
    归来
    “这是一个真正的丁俊晖,我回来了。”2009-2010年赛季结束后,丁俊晖淡淡地告诉记者。从V字型的谷底爬到顶峰的日子,他用了整整两年。
    这个曾创造过中国斯诺克历史的神童。首先,救赎自己的办法是学习“如何做一个正常人”。
    经纪公司开始有意帮他安排一些公益活动,前不久,丁俊晖去北京郊区民工小学看望了一些孩子,经纪人张萌告诉记者:“小晖表面没说什么,但看得出很受触动。”这两年生日,丁俊晖接到的最多的礼物是书,他爱读历史书,床头摆着《明朝那些事儿》。前不久,陆浩从美国给他带来了一本演讲书,为了让他“提高表达能力”。
    陆浩告诉记者:“丁俊晖从来不是能力有问题,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他将来要成家,要生活,台球只是他人生的一部分,生活先快乐了,心结才可以打开;他对社会生活有更深的理解,台球才能进一步提高。”他分析丁俊晖和姚明的不同,“姚明是成长在集体的环境,情商较高,丁幼年成名,生活封闭,还不懂如何为人处世,所以跟媒体交恶。”去年,陆浩曾在比赛间歇带着丁俊晖和一些大学教授吃饭,“不谈斯诺克,只是聊聊生活”。
    曾经被媒体夸大的“上学无用论”现在对丁俊晖而言更像一个笑话。每到赛季末休息时,他都会乖乖在上海交大待上一阵。他告诉记者:“上学可以让我跟圈外人交流,提供给我一种思路。这和打球是互通的。学历对我不重要,我只是体验一种其他的生活方式。”
    在某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贯对父亲言听计从的丁俊晖第一次让父亲“别说了,我都知道了”。丁文钧一点不生气,他说:“儿子是一个成年人了,我不会再管了。”这两年每遇重大决策,经纪公司给丁文钧打电话时,老丁都会说:“大事让小晖自己决定吧。”
    即使在以前最为抗拒的新闻发布会上,丁俊晖也开始妙语连珠。2010年中国斯诺克公开赛输给了马克·威廉姆斯后,丁解释:“我在那里坐得都没有手感了,他基本就没给我机会,就像个强盗一样。”一些长期跟踪丁俊晖的记者也吃惊丁俊晖的变化。以前每次吃饭都是记者买单,这一两年,丁俊晖学会主动结账。
    和丁俊晖一位相熟的朋友告诉记者说:“小晖看似内向,但实则很可爱。他只是不善于表现自己。他私下很幽默,很会讲冷笑话。”
    逢比赛输球,丁俊晖不再眉头紧锁,他学会吐吐舌头,扮个鬼脸,转身去寻找赛场外的生活。经纪人张萌说:“这两年每逢外出比赛,小晖都会在赛后,给自己制定一些旅游计划。”
    当男孩不再害怕失败,成绩竟然奇迹般好起来。
    2009斯诺克中国巡回赛郑州公开赛,丁俊晖的手感热得发烫。从第一轮到最后拿冠军,他只输了三局。随之而来的是2009年年底的英国斯诺克公开赛,丁俊晖发挥完美,连克强手,再夺世界冠军,台球教练蔡建忠评价这个冠军是“货真价实”。
    2009年前,丁俊晖状态不佳时曾去朋友在深圳的球房散心。第二日,就有几百球迷慕名而来。朋友奇怪自己从来都没有和外人讲过丁俊晖要来。最后,球房不得不找几个大汉,围着门口,让丁俊晖进包房“避难”。
    “小晖不容易,能从低迷走出来,这很难,这说明他的心态成熟了。”蔡建忠不无感叹地说,“他压力多大啊,每次中国赛就不难看出,他承载着亿万国人的希望。”

    尽管在刚刚落幕的斯诺克世锦赛上,丁俊晖再次止步第二轮,不过整个赛季,他收获了一个排名赛冠军和两个亚军,年终积分排名世界第五,单赛季积分排名世界第一,20万英镑进账,排名奖金榜第四。
    “可能外界看只拿了一个冠军,不够好。”《北京晨报》台球记者宋分析说,“但斯诺克不是一个有霸主的项目,曾有一个赛季,几个世界大赛冠军被不同人分获。其实,斯诺克职业选手本身水平相差不多,每场比赛能打进前八就很不错。丁俊晖过去的压力很大也是因为中国人‘唯金牌论’的误区。”
    丁俊晖能明白自己“究竟为什么会归来吗”?他望着天花板,顿了顿,说:“以前我没有那么放开,对输赢没有认识,现在,学会放松了。一场球打下来,自己感觉还不错,结果如何也无所谓了。
    如今,伍文忠在他深圳开设的球房里,每日要赶走很多小孩。“它毁了很多人,你没天赋,又喜欢,家里拼命给你出钱,一年去英国十几万,十年就是一百多万。台球又不是竞技体育,打不出来,你做苦力都不可能,社会等于多了一个没用的人。”
    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也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几家球房,即使收费不菲,每日也热闹非凡。“也许我让人们意识到,打台球也是一件高雅的事情。”丁俊晖说。
    在最新赛季的职业斯诺克排名中,丁俊晖位列第五,紧随其后是另一个中国球手梁文博,他排名世界16。而有望冲进世界前16强的中国球手现在有10名上下。他们都想成为下一个丁俊晖。
    那丁俊晖会成为谁?
    英国,谢菲尔德克鲁兹堡剧院。这里是每年一度斯诺克世锦赛的举办地,又是每一个台球皇帝加冕的地方。在这栋圣殿的绿色背板上,记录着自1927年以来68任世锦赛冠军的名字:1992-1996年 斯蒂芬·亨德利……2001、2004年 奥沙利文。
    这里还缺一个中国球手的名字。会是丁俊晖吗?他只是说:“我的偶像是奥沙利文。”
    这个曾经和丁俊辉一样在15岁就获得世青赛冠军的天才,也曾经历漫长的低谷,在最糟糕的时候,甚至要靠酒精和大麻寻找慰藉。他早已经重新回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