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张报纸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形神兼备。
我们常说“内容为王”,但从不否认形式的重要。这就像一个人,如果整天衣冠不整,首如飞蓬,哪怕心灵再美,人们也会对他敬而远之。孔子曰:“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好的报纸亦当如此。
考察十余年来市场化报纸的演进过程,无论是周末报也好,都市报也罢,首先是从形式上寻求突破,然后才是在内容上互决雌雄。从片面注重形式,到形式和内容并重,是市场化报纸做大做强的人间正道。
_sina_#8221_word__颈ù纯潦迹颐窃谏杓苹颈ㄏ嗍保闳妨⒘税媸降陌俗址秸耄“简洁明快,便于阅读。”归根穷底,报纸的形式是为了服务内容,最终是为了服务读者。而不是为形式而形式,因美编而美编。报纸美术编辑才华的高低,不在于如何将每天的版面编排得惊世骇俗,而在于能否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好地还原新闻的内容,做到主从有序,轻重有别,以使读者一目了然。
我们认为,作为每天出版的日报,基本不变的是形式,每天刷新的是内容。常态而稳定的版面风格,是报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报纸,在内容的保有和提升上一筹莫展之时,往往剑走偏锋,寄希望于版式的畸变来哗众取宠。貌似创新,实则是心无定主,既不可取,更不可为。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从事了十余年的新闻工作,但不会画版,对美编的诸种技术手法更是所知不多。京华创刊五年来,除了强调八字原则,我对美编工作完全依仗美术总监,包括每天的考评。本报很多美编在加盟京华之前,大都没有从事过报纸工作,有些甚至连基本的软件都不会使用。就是美术总监,也是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是中国报业最年轻的美术总监。正是这些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每天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为报纸描眉画红,使本报能够浓妆淡抹总相宜地和读者见面,我认为他们很了不起,对他们心存敬意。
当然,本报的报相还存在诸多细节上的不足,和一些兄弟报纸的淡雅相比,本报的报相显得有点“闹”。用色过多过重,铺底过滥过杂,等等。如果是自以为是的很粗鄙的闹腾,那当然不好,但如果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那又自当别论。
很多时候,报相不无杂乱,其实不能完全责怪美编,客观上是受中缝广告和其他一些低俗广告的拖累。有些广告的恶俗,已经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一些医疗广告的标题,恨不得比头版头条的字号还要大上几磅,一些中缝广告的用色恨不得使人目之眼盲。既要考虑内容的布局,又要兼顾广告的需要,本报美编们用心良苦难能可贵。
既然是美编,日常的工作自然不会是机械地拼版,无论是字体字号,还是线线网底、图片表格,如何选择如何使用,其中大有学问,自有才情。读者平日里每天披阅本报,相信更多的是关心内容,任何形式看着看着也就看顺眼了。只有美编,每天都在不变之中求变化,常态之中求创新。于细微处见精神,美编工作正是如此。
五年的点点滴滴,不显山不露水,如今结集成册,可谓洋洋大观。“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这句评价,我认为本报美编差以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