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空竹博物馆宣武艺园育儿腊梅 |
分类: 好玩北京 |
时间:2015年2月13日
地点:空竹博物馆 宣武艺园
(我晚上干,我早上干,为的是白天能带女儿出去玩,这基本上就是给女儿放寒暑假的真实写照。给女儿放寒暑假,就意味着需要有专人陪伴。只要不是客户开会或是谈判,女儿就都是我的小尾巴。两个假期的博物馆之旅,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不仅我收获大,女儿收获也大,尽管我不清楚她脑子里装进去了哪些东西。但显而易见,当有关联的事物再次出现时,她就会给你惊喜!)
空竹博物馆,说是周五六日上午有教抖空竹演示,于是,留到了周五去探访。这空竹博物馆,绝对是身居老北京民居小巷,曲里拐弯才找到的。所经之处,净是老北京居所,弯弯曲曲不宽小巷,隐藏着许许多多的老北京住户。这空竹博物馆,也是个四合院,但展厅只有一间,不大,展品是各式各样的空竹以及空竹制作工艺和各种抖空竹绝活展示。
这里同样不需要门票,不需要预约,工作日时间可随意参观。没有其他参观者,没有讲解,也没有演示,甚至都没有人搭理我们。于是乎,我和女儿默默地参观。这些博物馆参观下来,女儿的习惯是喜欢有互动成分的,也喜欢让我帮忙读那些文字说明或释义。
因为没什么人参观,展厅里的灯都没有开全,感觉某些角落黑咕隆咚的。看过了宣南文化博物馆,这里就显得太小太单一了。的确,这抖空竹是老北京绝活之一,就连那个售卖的空竹礼盒,都一模一样。这里不仅有各式各样的空竹,还有空竹教材展示,真是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啊!
匆匆看完了室内,基本就参观完毕了,东厢房是卖空竹的地方,女儿执意要进去看。这时,有位女工作人员过来支应我们。经人家指点,我们也方才注意到院子里一个硕大的空竹。据说这是最大的空竹,直径1米5,的确比女儿还要高。小惊喜是,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个最小的空竹,不仔细看,很容易漏掉。
应该说,此次经历,找寻这个博物馆花了不少时间,在巷子里转来转去的,但参观时间却是最短的。离开时,再仔细看院子里的墙砖和壁画,竟都是抖空竹的图案呢!
↑小四合院门口
↑图片展示空竹制作过程
↑制作空竹的材料和工具们
↑抖空竹精湛技巧
↑室内展示↓
↑售卖品
从空竹博物馆出来,抬头一看竟是报国寺。进去一瞅,竟是收藏品市场。古钱币、各种珠子,分外热闹,还有各种旧书、手把件等,不懂,看个热闹罢了。
中午,抵达宣武艺园,寻访那几株腊梅。果真,空气中暗香浮动。蓝天映衬下,四株腊梅各自舒展着筋骨。而这个园子里,满是各种民间娱乐健身小群体,吹拉弹唱也很热闹!
到这天为止,寒假博物馆之旅即将告一段落,算上去两次的妇儿博物馆以及宣武艺园,正好十个,也算十全十美了吧!接下来,就是春节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了!
(腊梅题图借用同学的,这个拍摄角度实在是好。)
2015年1-2月寒假博物馆系列(全免费):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和艺术博物馆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e7r.html
鲁班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edo.html
西藏文化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eiy.html
消防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eu2.html
宣南文化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f4i.html
民航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f8k.html
空竹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fpf.html
2014年8月暑假博物馆系列(除电影、自然、妇儿免费外,其余为年票系列):
古观象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uz3w.html
紫檀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uz3y.html
晋商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uzql.html
电影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02v.html
铁道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0gk.html
自然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0uy.html
妇女儿童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17a.html
警察博物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