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育儿 |
分类: 5-6岁 |
2014年8月6日
关于行为习惯的养成,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但有一点,养成习惯比纠正习惯要容易。也就是说,习惯一旦养成了,再想去改变或是去纠正,花费的功夫要多一些。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称谓,任重道远,对为人父母的我们也提出了高要求。尤其是对自身或旁人一些不良行为的习惯,孩子是跟随还是抵制,这还真是要看家长的态度和做法。耳濡目染、熏陶式教育,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之所以提起这个话题,也是因为近日的几件事情,让我觉得有必要写下来、记下来。
事件1:乘坐扶梯,靠右站立。女儿问:为什么?我解释说:左侧是急行道,是给有急事赶路的人留出来的。所以,不论扶梯人多人少,我都会要求女儿靠右站立,我则站在她的身后。可是,事实上有很多人是站立在左侧的,女儿不解:他们为什么可以?我告诉女儿:他那样做,不对!
事件2:斑马线,绿灯亮时再通过。红灯停,绿灯行。这最朗朗上口的交通规则,怕是没有哪个人不知道。看到红灯,我要求女儿站立等候。女儿看到红灯时别的人过马路,会问:他为什么可以?我告诉女儿:他那样做,不对!
事件3:开车路上,应急车道不要占。应急车道,顾名思义,是给紧急情况预留的。还记得曾经五环上有交通事故,因为应急车道被占用,急救车无法到跟前,最终伤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身亡。经常带女儿自驾出行,有时会遭遇堵车,看着旁边车辆嗖嗖地往前窜,女儿问:妈妈为什么不走那条路?我解释:那是应急车道,救人用的。女儿不解:他们为什么可以?我告诉女儿:他那样做,不对!
事件4:没交钱的东西,不能吃。曾经有一次,女儿跟着同学,在超市的角落里偷吃食品。被我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甚至回家拿了钱,去将他们偷吃的那个食品买了出来。女儿很委屈,说是某某先吃的她才吃。我告诉女儿:他那样做,不对!
凡此种种,应该还有很多。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可以?这是女儿的第一反应。是的,别人那样做,不代表你也可以那样做。别人做的不对的事情,并不因为他做了就会变成对的。对与不对,有道德、规则和法律为标准!这就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
令人欣慰的是,某次出地铁,坐扶梯,我站在了左侧,女儿拉了拉我的衣角,对我说:妈妈,你站我后面!这一刻,我明白:某些事情,已经内化成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小孩乘车,只能坐后排。女儿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坐过私家车的前排座椅。但经常会看到有别的小朋友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理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在这件事情上,女儿没问过“为什么他可以?”因为在她的认识里,小孩就是不能坐前排的!在这一点上,家长的坚持,多么的根深蒂固地内化成孩子的习惯!
育儿很琐碎,摸石头过河,边走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