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绘本故事,做科学实验

(2013-12-26 12:05:20)
标签:

育儿

分类: 阅读空间

2013年12月26日 5岁1个月8天


读绘本故事,做科学实验
 

du妈对绘本最直观的认识,就是以看图为主的书,字不多,图大而且精美。有时,绘本又被赋予了某种特殊使命或功能,比如融入情绪管理亦或是习惯养成,再或者是科学认知与实验。如此一来,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读,可能还会有思考,有观察,甚至有动手实验。

 

细思量,最近看过的绘本中,蕴含科学原理认知的书还真是有几本,通过不同的科学实验,润物无声地引导孩子进行科学观察和思考,甚至自己得出某种“科学结论”。是不是很神奇呢!

 

《科学小超人》月亮版第15期主题绘本故事《跟着小船去探险》,讲述的是一艘小纸船被放到了河里,浮在水面出去探险的经历。小纸船很好奇,自己怎么就在河面上浮起来了,原来是河水托起了小船。(这里引申出“橡皮泥和纸船谁会浮在水上”的实验)小纸船出发没多久就遇到了一艘竹筏。小船很好奇,竹筏是平的,怎么也可以浮起来呢?(这里引申出“亲手用吸管制作竹筏”以及“吸管竹筏浮在水面”的实验)小纸船继续漂流,漂到了河道里,摇橹船怎么也能浮在水面呢?(这里引申出“用橡皮泥做碗状小船并浮在水面”的实验)小纸船遇到快艇,没有船桨,快艇怎么会跑呢?(试试我们的水上玩具就知道了)大江上,小纸船遇到了渡轮,装满了车子和人,竟也不会沉下去呢。(试试我们的小碗会不会沉下去呢)

 

故事不复杂,但小纸船的所见所闻,却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实验。通过动手做实验,来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吧!

 

读绘本故事,做科学实验

↑动手实验,用眼观察。自己动手做“竹筏”,中空的“竹筏”会漂在水面上。橡皮泥捏的小碗状也可以漂在水面上。纸船、水上玩具,都在水面漂浮。塑料碗可以漂,但玻璃碗的重量大,就沉下去了。

 

观察+思考:

纸船很轻,放在水上,水会托住纸船。橡皮泥比较重,水托不起来,所以,橡皮泥会沉入水里。

将吸管并排绑在一起,做成中空的“竹筏”。因为里面充满了空气,使得“竹筏”变得比较轻,水就可以托起竹筏了。把“竹筏”的一端往上翘,可以避免水流入“竹子”里。

摇橹船的底部是平的,可以把船的面积变大,让更多的水一起把船往上托。这就是为什么橡皮泥在水里会沉下去,而把橡皮泥捏成底部大一点的小碗状后,再放进水里,就神奇的浮起来了。

快艇的后方有一个马达,马达带动叶扇转动,快速把水往后喷,船就会往前跑。家里的上劲儿的水上玩具,就是运用了这个原理啊!

船可以搭载我们漂洋过海,还可以装载货物或是汽车等,这就是重量在起作用呢。如果太重,水负荷不了,船就会沉下去的。

 

读绘本故事,做科学实验

↑漂浮的纸船和沉入水底的橡皮泥;中空的吸管压入水底,吸管中充满了水,还浮得起来吗?这个“额外”的实验是dudu自己想到并实践的。这实验做着做着,小妞就玩上水了,往吸管里灌水,这是要实验什么呢?

 

读绘本故事,做科学实验

 

读绘本故事,做科学实验

↑《科学小超人》月亮版第15期主题绘本故事《跟着小船去探险》

 

类似的浮力、重量的绘本和实验,以前也接触过。

 

dudu3岁半时看过的《哼哼猪和月亮河》,里面的小故事“哼哼猪和月亮河”讲的就是密度、浮力的事儿。哼哼猪和哈哈熊到月亮河边玩耍,打哈欠的哈哈熊把玻璃球掉进河里,又由招风耳兔找来了万能鼻狗,最终捞出玻璃球。在这个故事里,融入了玻璃球、石子、塑料盒和纸片与水的密度和浮力大小的科学知识。前两者比水的密度大、浮力小,所以沉到水底了。而塑料盒和纸片因为比谁的密度小、浮力大,所以能漂在水面上。“玩积木”讲述的是小朋友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积木比纸片的“重量”大,于是重的积木刚一抛起来就会落下来,轻的纸片却飘飘洒洒半天才落下来。关于重量,是由地球吸引力产生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力。当时3岁半的dudu对于密度和浮力这样的抽象字眼,还不能理解,只是对沉下水底和浮在水面这样的直观形象,还是懂得的。

 

《哼哼猪和月亮河》里面的另一个小故事“玩积木”,讲述的是小朋友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积木比纸片的“重量”大,于是重的积木刚一抛起来就会落下来,轻的纸片却飘飘洒洒半天才落下来。关于重量,是由地球吸引力产生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力。

 

说到“密度”“浮力”,du妈不由得想起之前做的“冰块太空漫步”的小实验。这个实验,同样验证了由于密度不一样,冰块浮在水和油两者交界处的现象。

 

关于“下沉”是由“重量/重力”造成的,这一点,现在5岁的dudu已经能自主的总结发言了。这是让妈妈吃惊的哦!这就是“润物无声”的成果显现吗?

 

看似简单,却蕴含了科学原理。做中学,玩中学,说的就是这样吧!

 

读绘本故事,做科学实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