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童童dudu
童童dudu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623
  • 关注人气:43,6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心理学探究孩子不良行为目的

(2013-06-25 11:07:31)
标签:

育儿

从心理学探究孩子不良行为目的

 

最近,在看书或思考,努力寻求武装大脑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诀窍。原因就是面对4岁多的孩子,自己感觉快黔驴技穷了。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关注吃喝拉撒;孩子大了,变得有主意了,我们开始关注心理和行为。也许,作为父母,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跟着孩子的脚步成长的吧!由此,还是让我们感谢孩子,给了我们这成长的机会!

 

“不良行为”这个词,感觉比较中性,不贬低孩子。前段时间感觉到的“执拗”小妞,是哪些“不良行为目的”的外在表现?妈妈又是如何反应?效果又如何呢?

 

行为一:在地上爬

 

只在2岁多的时候,dudu特别盼望自己长大。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希望自己是个小宝宝,甚至一直到现在都是。想当小宝宝,偎依在妈妈怀里假装吃奶,在地上爬行,同时发出啊啊的小宝宝哭声。

 

行为二:动手打人

 

动手打小朋友,打大人。嘴里还说“老师说我是最厉害的,老师还说女孩子就应该厉害一些。”

 

行为三:磨磨蹭蹭

 

吃饭磨蹭,穿衣磨蹭,啥啥都磨蹭。大人往往是希望一发出指令,小孩就像机器人一样遵照执行。可惜,这小人儿说“No”。

 

对于以上这些事件,妈妈是如何反应的呢?

 

对于dudu喜欢在地上爬,妈妈不想强化什么,当没发生,就冲dudu笑笑,然后叫dudu起来“妈妈抱抱”。打小朋友,妈妈经常会很难堪,当时会制止批评,指出行为不文明,拉到一边冷却。如遇dudu“恼羞成怒”打妈妈,妈妈也会尽量暂时丢下dudu。在dudu不冷静的时候,妈妈保持冷处理,晚上临睡前再强化一下打人行为的不当。对于磨蹭,限定时间完成,时间一到,接受孩子的完成程度,不再纠缠于此事。

 

就是如此处理,仍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并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或者说以后还会再犯。

 

试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看,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呢?这些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应对呢?

 

寻求关注。在地上爬,想当小宝宝,是为了让大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吗?有了关注,才有归属感?事实上,我们自认为给予孩子的关注不少。专家建议的是:给孩子一项任务。这一点上,妈妈觉得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在长岛的酒店,妈妈在电脑上写字,dudu就过来捣乱。妈妈让dudu找爸爸玩,爸爸在看手机新闻,也不想被打扰。于是,爸爸说:快给dudu找个事做。妈妈拿出在月亮湾捡的的球石,对dudu说:数一数,我们捡了多少个石头?dudu立马乖乖地数石头去了。后来不局限于数石头,dudu自己还用石头拼了个图形,像极了长岛的轮廓(绝对是无心之作)。

从心理学探究孩子不良行为目的
 

寻求权力。打小朋友,也许属于这种,感觉到小朋友对自己有了某种威胁,就要争一争。很遗憾,那天妈妈没有弄明白dudu为什么要打好朋友牛牛。在磨磨蹭蹭间,是不是也是在寻求一种权力,寻求一种与家长指令的对抗或抗争?对此,专家建议: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按说,自己制定的规则,最容易遵守,可事实上,孩子怎么老是不愿遵守约定或规则呢?“最后一次”何其多?又总是要求“再给我一次机会”?

 

报复。打奶奶或是打完小朋友被妈妈制止后打妈妈,这让家长感到了失望或憎恶。是不是孩子感觉受到了伤害,没有归属感,要通过反击、伤害别人或是以牙还牙来达到目的?专家建议:处理受伤的感觉,避免惩罚和还击,鼓励其长处。孩子的受伤的感觉,我们大人往往很容易忽视,du妈自己就是这样。希望自己能尽快改善。以前孩子打人就打孩子手或是屁股,这在我们已经不再出现了。打小朋友,能否调动积极性变为保护小朋友呢?谁让你是“最厉害”的那个人呢!

 

至于专家说的“自暴自弃”,目前还不存在啦!

 

心理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不太精通心理学的人?日日精进,不断修正自己!

 

从心理学探究孩子不良行为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