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阴天 3岁17天
三岁的孩子,逻辑水平和思维能力大幅度提高。不再人云亦云,不再默不作声,不再一味以哭反抗或抗议。尤其是对暴力行为,无论是行为暴力还是语言暴力,小妞统统不接受!
你不要打我!你不要打我!
周日,妈妈应小妞要求,去原来居住的小区找好朋友石一玩。两个好朋友相处甚佳,大人们纷纷感叹幼儿园之功。孩子毕竟就是孩子,没有不吵闹不争抢玩具的。临了临了,等到dudu快要打道回府的时候,石一动手了,原因就是他认为dudu抢他玩具了。呵呵,这些玩具本来就都是石一的哦。
玩具在dudu手里,石一夺不过去,就上手抓dudu脸了。要知道,以前石一不抓人的,至少是上幼儿园之前。难道这也是幼儿园的交叉感染?这时的dudu,一边往后拉扯玩具,一边哭喊“你不要打我!你不要打我!”
这若是在以前,dudu一定是伸手上去“还击”了。但这天,妈妈听到的是“你不要打我”的言语抗议!小妞进步了!
在语言抗议无效的情况下,两个好朋友开始互抓,最终被大人们分隔开。对石一的抓人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对dudu的语言抗议进行了表扬。分手的时候,俩人互相挥手拜拜,又和好如初了!
妈妈,你不要说那句话!
有时,妈妈为避免动手实施武力制止小妞的不良行为,往往先是语言“恐吓”。使用过的威慑语有:屁股呢?是不是屁股痒了?你若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理你了。再不敢快穿衣服,我就先走了!等等。
开始的时候,语言威慑不怎么奏效。真正打了几次屁股之后,威慑管用了。多数时候,小妞会哭闹,但慑于语言暴力的“威慑”,也就乖乖就范,不再坚持自己的行为。
发展到现在,只要妈妈抬出“威慑语”或者是语气严厉时,小妞就抗议“妈妈,你不要说那句话”!
晚上入睡前,又是要求讲故事,又是要求靠着大靠垫,要不就是要求开灯睡,妈妈说“你事儿真多”!小妞喊“你别说那句话”。实在没招儿,妈妈厉声喊道“睡觉”!小妞又抗议“妈妈,你别说那句话”。哈哈,语气很重要哦!三岁小孩,很能听出好赖话来!
妈妈,我说了三遍了!
因为连吐了两三天,酸奶给断了。只能喝点白水、米粥之类,以保证不再呕吐。小妞不肯啊,坚持要喝酸奶!妈妈坚决不予满足!小妞绕着弯儿的想让妈妈同意。“我先喝酸奶,再喝饭好吗?”鉴于小妞并不能“说到做到”的前科,妈妈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小妞扯着嗓子喊“妈妈,我说了三遍了,你怎么不理我呀?”
呵呵,小妞还数着遍数呢!
ps:关于行为暴力和语言暴力,妈妈也不想用,但有时真的是控制不好,忍功还要继续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