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晴 2岁3个月28天
假想的开端——吃和钱
孩子大了,有很多自己的小主意,能给大家安排事了,互动也多了。小孩子的想象力超强,看似没什么意思的活动,小人儿居然能乐此不疲地效仿并加以发挥。
大概1岁3个月的时候,看《布奇乐乐园》的体验书。上面有个小女孩叫小艾,dudu叫她小艾姐姐,小艾姐姐面前有个插两根蜡烛的小蛋糕。dudu找到小艾姐姐,然后就趴在蛋糕上作出吃的样子。这应该是dudu假想游戏的开端,假想吃!
后来,dudu假想自己有钱。从沙发处抓一把就是钱,然后背上包包(随便个什么能拎的或带绳的就当做包包),走到房门处算是去买东西。这假想有钱一直持续至今,不过有所演变。也不知从何时起,dudu的肚脐处成了人家钱的来源,只要问“有钱吗?”人家一准回答:“有”,然后就掀开衣服,从肚脐那里假装捏一下,就捏出钱来了,还非要放到大人手上。若是妈妈接了这个“钱”,妈妈一定会再假装把钱装进“口袋”里。(不一定真的有口袋,作出装口袋的样子就ok了。)
有个周末,在另一个小区里玩滑滑梯。一个大一点的小姐姐挡住不让滑,还问“谁要买冰激淋?”妈妈问她的冰激淋在哪?她说“在这。”哈哈,也是假想的呢!于是,妈妈就引导dudu“拿钱买姐姐的冰激淋”。dudu还真能明白,假装从肚脐处捏了“五毛钱”(dudu的钱都是五毛钱,哈哈,不管啥时候问你那是多少钱,人家一定回答“五毛钱”。)出来交到那小姐姐手上,小姐姐也假装把冰激淋交到dudu手上,买卖成交了。dudu还做出假装吃冰激林的动作。然后,两个人就开心地一起滑滑梯了!
假想采草莓
早上起床一般是妈妈带dudu上厕所尿尿然后给dudu冲奶,然后换衣服正式起床,梳头。奶奶则占据厨房重地,辛勤地给一家人做早餐。之后,奶奶陪着dudu,妈妈去洗脸刷牙。
妈妈洗脸刷牙的功夫,dudu和奶奶在客厅玩上采草莓的游戏了。祖孙二人先是坐在窗前的沙发上,dudu坐在奶奶腿上,一个拿盒子一个拿盖子(巧克力的盒子和盖子,dudu拿盒子,奶奶拿盖子,这个分工不能错)。奶奶的腿一抖一颤,两个人滴滴滴开上小汽车了。去哪呢?郊区。去郊区干嘛呢?采草莓。
开一会,草莓园到了。两个人又把刚刚还做汽车方向盘的盒子和盖子,当成小筐去采草莓了。草莓园在哪呢?就是家里的冰箱。两个人欢快地在冰箱上假装采来采去呢!专挑最大最红的采哦!采一个,放盒子里;再采,再放。左采一下,又采一下;低处没有了,采高处的。不一会,采满了,又该坐小汽车滴滴滴回家了。
满冰箱的冰箱贴,那可不是小妞要采的草莓哦,人家玩的可是空手道!
到家了。把草莓从盒子里拿出来,给奶奶一个,给妈妈一个,给爸爸一个,大家都尝尝。甜吗?真甜呀!妈妈也一定会配合地从dudu手里接过空递过来的“草莓”,做出假装吃的模样,边吃还要边说:“真甜啊!”dudu得意的笑了。
昨天一早上,几次三番的采草莓。后来,奶奶说,在家采了一天的草莓!就连午睡都惦记着,奶奶说草莓都采光了,剩下的不熟,等睡醒了就长熟了,dudu才去睡。睡醒了,就又开始采了!
假想打针
家里有个针筒式喂药器,以前妈妈和dudu玩过假装打针的游戏。后来,也不知从哪又冒出一个看起来很像真的的针筒。妈妈给dudu演示过:棉签抹酒精消毒、针筒吸药、排除空气、在消过毒的地方扎针推药、拔出针筒、棉签轻轻按压一下,好了,回家吧!小朋友都打过疫苗,这套流程不难记住。
这天早上,dudu找到一本市政府发的《献血指南》,看到上面有穿白大褂的,dudu又开始“打针”了。刚开始是给玩具喜羊羊屁股打,后来挨个给家里人“打针”。打针的时候,要求一定要躺下,手还要平放到身体两侧,打针的流程一个环节不少。不过,打哪可是人家这个“护士小姐”说了算。奶奶和妈妈被打膝盖了,爸爸被打脚面了。打一个还不算,一定要两个膝盖两个脚面都挨针才算完。
打针的时候,这“护士小姐”那针打的那叫一个疼啊!人家告诉你“不疼不疼”,然后就用针筒开始在你的肉肉上来回拧,能不疼吗?也不知道从哪学来的,消毒的时候,人家也是假装从嘴巴抹了涂抹出来的。笑死人了!
《献血指南》上的阿姨也姓邓,dudu记住名字了,大声重复:“邓亚萍,邓亚萍”!妈妈给小妞讲为什么要献血,因为有人生病了,需要输血。妈妈说了,等dudu长大一点,妈妈带dudu去献血,去看妈妈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