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圆明园的边上》潘碧秀
(2012-06-13 20:57:22)
圆明园的边上
潘碧秀
六月,玫瑰已恬然绽放,圆明园曲径通幽处一派争妍斗艳。
旧石基、新石门,圆明园相隔百余年的补丁醒目地点缀着,立在游人的视野里。
松峦峻峙,山涧瀑布飞流.......
这康熙“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故名的圆明园1707年初具规模,1723年增建正大光明殿、勤政殿等;乾隆在位60载,年年营造,费银千万,建长春园,并入绮春园,到1770年三园格局基本完成,总面积堪比8.5个紫禁城。
这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这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优秀造园传统的皇家园林,带着无尽的雍容华贵和江南水乡婉约风情,享誉世界有“万园之园”之称。
谁踩在其上肆无忌惮、狂野地横行?老子的“无争”论(“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已脆如琉璃变得不堪一击。
生的两劫: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在内的京西皇家三山五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清潴园、圆明园、长春园、静明园、静宜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度放火焚烧圆明园。
这经久的伤裸露在苍茫风雨里刺痛着国人:世界是不等人的,它残酷得不会给弱者一点点同情心。
——心在伤而更伤处徘徊。
六月,圆明园又下倾盆雨,似欲彻底洗去百余年前的惊世耻辱。
雨水打在圆明园残垣上溅一帘的晶莹,似望见满蕴珠宝时的璀璨。
谁是一介园的主人,偌大的园古玩珠宝已荡然无存;帝王巡游时的风流倜傥之姿已消散在云层里——后人,只记住了一际的苍茫和愤慨。
应赎罪的灵魂在异国他乡,被抢掠的珠宝躺在大英博物馆里,国人却只能旁观。
走进一座园,触痛神经,过往记忆深处的伤一一浮现。
莺雀声声啼落在圆明园,惹人遐思万千。
有人说:当一株草有了愿望,苍茫的雨是厚爱,阳光是祝福。一介圆明园倾注了国人奋强的想望。
圆明园的前半生糅杂了无尽奢华和落魄两个极端,后半生呢,应在盛世巨龙的凝眸中复活。
鸟儿鲜活的啼叫在青青翠的林里、潋滟水波畔,诗人的扁舟在泛漾,寻觅一份盎然生机。帝王的故事已封存,盛世的轩昂在呼唤一座园崭新的容颜。
——九洲重抖擞,再来,过往的伤不复返。
圆明园内昔日错落有致的布局仍留有巧夺天工的痕。几许帝王的梦想曾经安放在曼妙山水间,恬然而歇?
看不见的怨恨立在风里,游者纷至沓来,寻觅一份相似的心情。强者尊——活在当下,拼在有限的时光里。
聆听一介孤独园的呓语,是晓风轻送的花香、是呢喃的燕语......满负希翼和等待。
淡淡的行吟在路上,在寂寂的圆明园边上......
地址:浙江省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