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菩提
潘碧秀
眸光叩门一座城的门扉,走进一座十三朝的古都——这东临嵩岳,西依秦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的“华夏第一王都”洛阳。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向东,看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这洛阳八大景之冠的美在视野里展露无遗。
这神秘的龙门,藏掩了多少古事?也许仍在浩繁卷帙篇章中。隋炀帝迁都洛阳,因了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称为龙门。
仰望石窟群的磅礴,心的震撼是点点扑入帘的苍茫在那拙朴佛像的造型里。
华夏文明的感知,在遥望一际龙门石窟的无语里。是尊?是敬?抑或是虔诚,纷沓而来的游者的心事芜杂。
石窟里驻进君王的一份喜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石窟,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又连续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佛像的脸部瘦长,双肩瘦削,雕刻的坚劲质朴;抑或是佛像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自然流畅……工匠的巧夺天工令人无不惊啧称奇。
观龙门石窟的佛像,似没有秩序,又恰似冥冥之中浑然有序的铺排。工匠的巧夺天工,于史、于书,许多仍是谜。
龙门的春,草木扶苏,生机盎然成片。花样的季节,万幻的斑斓妆点着千年拙朴的石窟,佛亦寂寞。
龙门的魅,在于其境的幽么?山山环峙,窟窟相连,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蜿蜒成1公里之势。
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如谜一样裸呈在岁月的苍茫无情里。石上的苔痕已是经无数、去无数,挥抹不去的仍是往事中帝王的故事。
夜,依然有月升起在龙门之上,映一空的寂寥,衬着万千佛像氤氲的祥和——去握一把苍凉。
滔滔黄河浪拍岸的雄浑依然,一方伊水畔的龙门却静如斯,似与世绝缘。
“心向菩提生”——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处处如幻,亦处处实相。只须幻相看得开,实相自显现”......走在龙门的山径上,再纷饶的心,也会趋向淡定。
想生的缺与遗憾——“再长久的一生,也只不过是蓦回首时短短的一瞬”——彻悟。
菩提之花开满了龙门,想飘漾在池之上的浮虫亦是参透了其中的禅。“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龙门进山的角度,是泉水清冽、茂林修竹相夹,一派世外无限风情。
龙门的四季烟霞斑斓地变,一直守护着石窟……
地址:浙江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