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处的庇佑
潘碧秀
“二战”的阴霾依旧在扩散,用残留的梦去堆筑家园的温馨——原来一切皆是奢侈。
逃离一座城,百般辗转隐匿于另一座城:街巷窄小罢,隔离区罢,只求残酷下的苟且存生。
谁望见坚忍表情下悄然泛起的一丝微笑——阳光依旧在,日子会变好。
上帝在天际关注着世间的起起落落,市井人儿虔诚地守护着一份属于心之上的念想,祈祷着未来。
3万犹太人纷拥在上海滩——这逃无可逃处的绝境地的庇佑所。心躲在城的一隅默默祈祷,灵魂在西摩会堂聚焦。
把生的无数最美的希翼寄托在祷告声里,日子的艰辛、所有的逼仄皆可悉数抛至草丛中不去计较、在意——只要心的安宁在,一切苦难皆可以放逐。
谁的琴音抚慰着受伤的心?漂泊者归来、流浪者归来,借栖在上海滩。
生命,等待玉兰花芳香绽的一日。
生活苦涩的篇章依然在继续,日子因了和蔼、慈目中国人的随手不经意的关怀、付出中变得温馨。家园何在?欧洲不可归,耶路撒冷在梦乡。唯有心安。
救世主何日降临?黑夜中的七连烛光氤氲着忧伤;隔离区外的夜上海璀璨依然,望见世间幸福、快乐本真的念想。
思想在高飞,美与自由在天上;躯壳在煎熬,为生计而奔波。
心,渴望着自由、翔飞。一介小小的隔离区困囿不住睿智犹太人:“琴音施于人”,二战之后中国音乐界上海名人辈出,颇多因素因了犹太人的施教。祸兮?福兮?
乱世邂逅是缘,相知相遇是奇迹。
世间有一种财富是绝境处无私的关注:一抹温和的眼神、一片面包,抑或是露台外手植的一枝玫瑰……
从简陋的房舍下露出一枝奇葩,那沾着上海清新晨露的生机盎然掩饰不住向上、热烈的渴望。无限才华几人知?
谁懂得一丝快乐来自“恬然施教”后获得的微薄薪酬,一转身又大度地馈赠给了苦力?世间有一种愉悦与生的奢侈无关,与简陋、艰涩无关,只存在心与心的最纯粹的沟通里。
西摩会堂——犹太人灵魂的祷告处。身披万难的人儿,虔诚地执着一角经卷,倾听、祈祷……心住进一汪清澈泉水里,忘记苍茫。
西摩会堂如盛开的玉兰袒露在上海滩。
二战,独裁者和暴力者的游戏终落为尘,消散在历史风云里。昨日,昨日历经苦难的人儿,忘不了异国庇佑的感恩,携上子孙重新奔赴一座城……
灵魂越过一片荆棘,才始知再拥有是奢侈、倍感珍惜。犹太人闯荡世界,其的精明、睿智已成谜和鲜少人信仰的犹太教一样——也许世界一切皆是变数,唯有拼着赢才能生存。
昨日相伴而生的玉兰虽已枯萎,却永远留在记忆里,落一枕的芳香。
从黄埔江船只上下来的人儿年年岁岁皆不同,无数犹太人曾纷拥着上岸,求绝境处逢生。很多年后的黄埔江浪拍岸的盛景色依然,来往一座城经商的犹太人有着如鱼得水般的追求和快乐。
街,仍是那条唤作西摩的街,老树依旧葳蕤,两片叶,一片记载着往事,一片却是崭新。
飞鸟逡巡过一角天空,留下淡淡的影;绝境处的人儿呢?许是蓄足了劲,期待如烟花般极致绽放的那一刻。
(注)西摩会堂历经近百年时光,神秘依然:万藤缠绕,似要锁住世间喧嚣对圣堂的轻饶。约柜依在......上海世博园开幕后,西摩会堂重启犹太教的安息日。
(注)
西摩会堂:
1920年落成,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雕刻精巧细腻。
具有希腊神殿式风格。是目前在上海建成时间最早、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教会堂。
2001年10月,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公布了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中国有4处入选,西摩会堂与万里长城等一起荣列其中。
地址:浙江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