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在上海滩
潘碧秀
一月,在上海滩,唱一首读书年代的歌。
时光若能倒飞,一介书院门前点落了几多“子乎者也”?
沿着历史来时路的方向漫溯,一支笔斜倚着一扇古色古香的窗,是不枯竭的诗情画意。
一月的风,轻掀着游人的衣襟,似欲掀一段沉甸甸的往昔馈赠给世人。
这“海滨邹鲁”——敬业书院,原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申江书院”的传奇,惹无数游者的眸光往里探。
透过一扇窗,书声琅琅,恍若走入属于明的、清的敬业书院的记忆。
——抱着文字沉醉,在书页中成长。
一扇窗未曾镌刻上固有的痕,时时在变。
有无感伤挂系在申江书院遗址上赋歌,叹时光的残忍、迅变?曾属于一个家族的世春堂,几番转折,成书院——成学堂。许久年前的潘恩也许未曾梦见世春堂今生的容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巡道杨魁集资大兴土木重建书院,改名为敬业书院。
存在便是合理。
一月在上海滩,看申江书院的遗址,看浮华背后的深沉——敬业中学。257年的风雨走出了乾隆兵部左侍郎衔学者凌如焕、中国维新派先驱冯桂芬、道光间状元公陆增祥……还有前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
心向往着一介高度,那遥遥在世俗边缘之外,属于精神之上的内容。
灵魂摆脱桎梏,尽享精神的豪奢。一介敬业书院的源远流长,成就了上海滩最古老、最辉煌的教育情节。
一介书院背后藏掩着几双睿智的眸,凝神关注着敬业书院纷繁向上的变。
几代人用黄金年华在喧哗的上海滩等待、守望着,只为一个心之上不老的誓言。
把梦想照进现实,遥遥的高度变得近可触摸。
灵魂拽着一丝梦想,舞尽生的想望。
申江书院古有的不同凡响传承着、延续着,响彻在上海滩。
“物是,人非”百余年前的遗存仍是温馨,展露在视野里;幽游一座城,轻拍栏,欲高歌。
世间有一种平凡酝酿成的奇迹,因了时间的收藏。
走过一座城的拐角,欣然收获一介书院,两厢脸容。
留住一页书院的记忆,挟带在风里,风亦婉约……
(注)敬业中学原为敬业书院,初名申江书院,原址在今老城隍庙明代古园“豫园”之东,梧桐路之北,明代“一门三进士”的潘恩旧宅。其旧宅主堂“世春堂”,至今犹存。
地址:浙江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