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的传媒之约
潘碧秀
去古旧的书籍枯黄的页面中找寻老上海的辉煌和一段书香。寻梦,捻一副老先生的眼镜轻架在鼻尖上,细细地窥,截一片文字深处积淀的往事。
翻一册古籍,浮幻的上海滩过往传媒人的脸容陆费逵、戴克敦、陈寅、沈颐......一一清晰再现;扁扁的纸烟、深邃的眼神……随风飘落的玉兰花瓣。
花样的上海滩,万般纷呈:侠者的天下、文人温馨的停靠站……
一介淡定的灵魂下,一支笔的热忱倚着喧哗的上海滩,是不落的背景。
望见冬日半支开的窗,一张铺满稿纸的书桌、一杯冒着热气的茶……世界多寂寥,徒留雀儿站在枝头断断续续的点缀。
晨光熹微中的黄浦江开始一日的忙碌和无限希翼——世界在展望——纸页上的油墨香徐徐在一座城的上空飘曳。
中华书局过往时光中,挥写着出版业的辉煌和神奇——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戴克敦、陈寅等创办的“中华书局”成立,随即占领教科书大半市场;为亿万国人印制了大量杂志、教科书、典籍、图册。《四部备要》、和《古今图书集成》、《辞海》......
热彻的灵魂,忘我的投入,在一片传媒的海洋里聆听细碎的浪响,那旧上海奢华边缘的简约。
奢侈的霓虹就在一支笔的距离之外,书籍的丛林里一群视文字为生命的灵魂逡巡其间,乐此不疲地执著着,用一支笔的长去丈量世界无限的美意。
中华书局旧址在老上海是一组宏伟的建筑群,是豪奢上海滩视野里的一介标志。世界多幽深、美妙,这藏掩在一扇窗里的是枯干、空虚灵魂无法体味的妙。
“存在便是合理”。属于尘世的浮华,皆可忽略去,唯独精神之上的存在,时光挥抹不去——那烙印在一个年代,城里城外无数人的信仰。
中华书局追寻着日子的迅变而更改着固有缓缓的节拍,依然从容。
1954年中华书局总机构迁京,加挂财经出版社牌号,上海澳门路原址留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辞海编辑所,图书馆、印刷厂等。70年代,上海出版局在两个编辑所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并将两社及图书馆分别安排新址,原址全部留给上海中华印刷厂(1998年改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彩印企业。
继续一介辉煌,无须理由——让这笔尖之上的精粹缤纷上演。
游走在书局古旧的历史中,是轻荡着的一叶扁舟、浅沽酒的薄醉,在一片澈亮的文字水域。
在一个街角喝着咖啡的游者,会惦念着心之上的下一站——中华书局旧址。
(注)陆费逵,浙江桐乡人,主持中华书局达30年之久,是全国书业出版界的巨擘,1941年病逝于香港。“识世是英雄,伟业创于开国岁;擘谋推祭酒,书林不尽忆公时。”
(注)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到1949年,中华书局共出版各类图书约6000种。各类教科书400余种,社会科学书籍近2000种,自然科学书籍650余种,文学艺术书籍1000余种,各种工具书30种,少年儿童读物800多种;此外还先后编辑出版了20种杂志。
地址:浙江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