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秀儿岭》潘碧秀
(2011-05-27 11:03:40)
秀儿岭
潘碧秀
西郊有岭,曰秀儿。
这是山间的路,在偶而落叶飘动的声响里,夹着着我们数人橐橐的足音。一路上,枯黄的稻草桩在丰实的秋日田野上、半片阳下看得诗意横生。
这里有江南的竹子。
这里有沧桑千年的古柏、古松。
有绵延千里的山峦。
这里仍是文人骚客笔尖之外的处女石。
秀儿岭有着太丰富的诗意,太丰富的内容,我们行走的每一步都在叩问其的纤秀与温柔。纵然自己曾涉山玩水过无数地方,但心认为哪里再也找不出一条岭如此斑斓,如此鲜活。
很久以前的日子里,这秀儿岭是岭上人的商路。长长辫子的清朝延续下来的秀儿岭,曾是岭农的脉搏、小孩眼中面包和红红的糖葫芦.......大雪日,秀儿岭更是肩负着岭上人家的油盐米醋,那半化雪半泥泞的路,拴着岭农的腰带和小孩子可怜巴巴的视线。百花一季季地开,竹子一岁一岁地绿,有谁知这岭四季的故事,岭农上上下下演绎的艰苦。
如今,秀儿岭的千挑万踏的使命已被公路所取缔,无奈地在山风中停止了那有节奏的律动,空留下近几乎绝迹的橐橐的脚步声。当我们踏上这条岭,很分明地仍能感受到那岭上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倾心于秀山丽水是人的天性使然。面对这秀儿岭,谁又能拒绝与之亲近呢?
掰几瓣橘子,闲捻一根草.......秀儿岭上一路逍遥、一路放歌。享受着微风中自编的藤帽,左手的野果,右手的老李豆腐干。
乡间落寞的小道上,偶走过来一个穿着红得吓人的小孩、一个偶回山居的老汉。
山野的岭上,一片打旋而下的落叶带去了我的视线:一行居他乡的人们正涉阶而上,一派闲然。问其为何舍车沿陡山而行,言曰:寻根。飞翔的鸟儿、横翅的鹰能将自己的影子投掷在这岭上,那影子便是他们自己的根。岭呢?岭的影子在沟里?涧上?我看是在登行人的眼里、心坎上了。我们是去野游,殊意却同归,不用说,对秀儿岭彼此的感觉都是颇有好感的,有如那泉水,甜的成份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望不到尽头的岭阶,乏而累的我们终于采取了妥协的姿势,坐在了石阶上,望着通谷的绿,耳闻着寂静山野的虫鸣,扑面而来的山风,尽尽是惬意的景。
一柴人,山野女人,扛着一根长长的净木,悠然沿岭而下。
伙伴信口问:“重吗?”
“不重,约七、八十斤。”
惊得我们咋舌,一路作蜗步之举,手里的食品袋早已漏洞百出,暗地里不止百次地说扔到沟涧里去吧,上去喝些泉水、采些野果充饥云云。想起太初上帝造人,把赤手空拳的人类投诸于一片洪荒之中,他赐给他们唯一的装备便是信心。
鸟儿一生都在飞翔,行囊一生都在路上,走上秀儿岭,把信念扶上山岗。
爱默生说:有些声音是在孤独的时候才听得见的。在忙碌的奔波里,在无数次季节枝桠疯长间默许自己的价值,我们忽视了季节的吻。
秋风里,满沟的茫,白得灿烂。
长长的秀儿岭,无庙,无寺,没有晚祷的钟声。岭脚的稻香、岭腰的竹影、阳光下的雨脚池、风中的湘湘泉.......凝成了一曲直上九重天的排箫。岭儿虽狭情无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地址:浙江省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