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
潘碧秀
有了羁客和旅人,后就有了亭.......
——题记
亭,独然然地立于路的岔道口上;
亭有语言。
江淹的《别赋》:送君南浦,何如之何?便是最好的一番诠释。
亭,如一首不绝如缕忧伤的歌,流淌在自然的河里——传说中有古代蜀帝杜宇的魂最终化成了子规。“潇潇暮雨子规啼”亭边子规声声凄厉地啼,抚在旅人心坎伤痛处拨动了思乡、思人之情;更别说“长淮望断”|“关河梦断何处”了。
看亭的往事,容易使人想起楚台风、庾楼月、秦楼约以及那站在亭边感喟着南柯梦的过往疲惫的羁客。“远山横黛蘸秋波”、“山染修眉新绿”这婉约的诗词可有羁客和旅人那迷惘的眼神和满怀不舍的眷恋之情?异地他乡的日子是旅人攀亭眺望故乡,数着节日过来的。这其中就有寒食节过后的清明节,游子不能回乡扫墓,于亭边插一柱香以了补思乡的事。日久,思念已如石上的留痕日渐深刻——亭,已然成了他们心中一介情节。有雨的日子、起风的日子......
亭是挥别离的诗。羁旅的愁丝缠绕在心头,而亭外的蔓蔓青草又是如此无情地撩人愁。想起“遗恨琵琶泪语”的昭君出塞,于亭可谓历史的见证物,更别有一番风雨之外的意义;想起“雪涕读题诗”一边揩拭着眼泪,一边读着残碑之上的题诗——古亭在云的影里忽隐忽现,那筑墙用的岩石苔痕满身,似乎在诉说着一种伤痛和什么?亭边,作瘦瘦的彳亍行吟的,可否有被贬的苏轼、贾宜和柳宗元?
观亭的故事,似乎在圆一个伤感的梦。当我的目光穿过那布着苍苔的青石时,觉得自己正走向那个多悲的秋,与它一道凄凉,与它一同孤单,一同飘零。当一个羁履的孤独者艰辛地涉过诸多关隘,风尘仆仆地立在旷野岭道的孤亭口时,亭在眼里成箫,有板有眼地吹着,那是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了;亭,在手心里折叠成一握的叮咛,那便是缱绻的缠绵了;亭,在眸光里成楫,那便是相伴着亲人离岸登舟的祝福了。
时光悠悠如昔。终站着的亭,经过了几拨流云、旅人,点燃了多少漂泊者幽怨的眸光?
倚着飞鸟掠下的划痕,思乡,体味着一种轻灵悠远,抹不去,捎带不走,撩拨着一颗感性的心百般滋味尽有。
亭,于画中,似乎是应浸润在细雨的飘零中,蒙蒙的,更显诗意,尔后,三两人作离别意,愁堪化作点点雨,湿漉漉的。“月暮天门远,愁欲滴”恍惚应是属于这种说法的。
如今,陈旧的亭口,早已不见了当年的人儿,只有在亭外依稀的暮色苍茫里,残留着一点历史的小影儿和一地的凄凉。偶尔寒鸦的清啼,搅碎的也仅仅是沉醉在书籍中忧伤的梦的世界罢了。
在山筑的氤氲里,我放飞了于亭的祝福,很深,很远,在前方牧笛吹落的暮色尽头处......
(97年小文)
地址:浙江温州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