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论文《从环境承载量看旅游景点的生态保护》潘碧秀

(2010-09-03 11:04:27)
标签:

风景名胜论文

旅游

                         从环境承载量看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                       潘碧秀

    国际统计资料研究表明:人均年收入500-800美元,旅游需求会逐年增多。特别是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和每年十多天的休假制后,短途和周末旅游机会大大增加,长途和中途旅游成为可能,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旅游热了,生态保护问题作为同旅游发展相矛盾的一面便日益突出。
    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风景旅游点必须确定合适的环境承载量。
    环境承载量是直接影响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一定阶段内可容纳的游客量的最上限额指标,是决定风景区对外交通、供水、供电和其它旅游设施以及景区景点建设快慢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依据。环境承载量定量分析,则是对风景名胜区合理环境承载量进行确定的一项重要程序。一份完整的环境承载定量分析包括:(1)根据生态规律和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旅游客体和景区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考证景区旅游对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的不同影响;(3)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根据景区不同时期及不同阶段进行环境承载量的评估统计;(4)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目标决策规划方法来合理规划景区旅游和管理策略。环境承载量分析要求景点在有效保护自然景物资源能持续、稳定保持的前提下,在规划旅游产品和设施的长远目标上,一定要高起点,富有超前性、科学性,又着眼于现实的可操作性。确定合理的环境承载量有益于景点生态系统的协调和正常循环,从而正常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九寨沟是我国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根据早期景区旅游规划,环境承载量是按景区内道路每十米一人的方法测算出来的。曾经的九寨沟由于过量的游客涌入而导致景区内出现程度不一的水土流失。
    环境承载量计算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面积容量法;二是路线容量法。权威专家指出正确的环境承载量计算应由旅游对生态系统机制影响来决定,同时还取决于对资源消耗以及对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而这些因素还具有着动态性,即在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环境承载量也会相差很大。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景点游客疏散畅通性,以保证在一定时间内游客在景区景点的滞留时间。现实中的环境承载量会因景点等级高低而有所不同。景点等级高低是依据旅游资源评价得出的,一般从景点的观赏特征、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条件等各方面依据愉悦度、奇特度、完整度采用非尔特法打分,一般以得分在80分以上作为一级景点,80-60分作为二级景点,60分以下作为三级景点。景点等级不同势必造成景点同一时间游客通量的不同,另外景区的区块层次结构,一般分为中心区、次中心区、片区,各区性质不同,游客容量也会有所不同,景区主管部门应依据景区总体规划,多方论证,慎重行事。
    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表现,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陶冶情操的高雅活动。如今,随着各地众多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的兴办、开放,使得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益显强,短时期内景区游客通容量达到最大值便是经营利润达到最大值的时候。商家只考虑市场经营中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性,增加人为景点,增辟路线,明显忽略了给景点旅游开发留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后路。合理的环境承载量的确会使得景点生态系统发育良好,能基本保护自然与次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而且要求对风景区采取有效而严格的管理措施,封山育林,严禁挖掘草根,有步骤分批补植阳性阔叶林和色叶林,逐步增添常绿树种;并从景点的生态平衡诸多因素的综合发展出发,营林和调整两方面相结合,以期达到森林生态群落平衡,生物物种多样性;此外,要注重景点生存能力,开发旅游景点时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自然保护,以确保景区合适的环境承载量的永久持续性,并形成市场稳固且迅速增长的格局。景区负责人在项目增设过程中,还必须加入环保论证,项目在得到可实施性论证后才得以施行。分布有珍稀树种的观光路线要适时施行疏少游客量等措施,景区外围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场,旅游从业人员应以正确的生态观来指导景区旅游开发。现实市场经济下,消费者持理性的消费态度,要求越来越高,对旅游已不仅仅停留在旅游的表面,看重的是旅游深入地一面:生态环境。旅游给景区带来的最大问题是环境压力,景区经营者必须以环保来稳固自己经营的旅游景区质量,以便赢得更持久的客源量。
    总之,确保风景名胜区合理的环境承载量,需要做到“四个限”:限发展比例,限挖掘深度,限游客容量,限规模过大。经营管理者应摒弃地毯式的开发,加大力度制定景点环境维持和保护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达到景点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相和谐,旅游景点才能达到恰到好处发挥开发作用。不切实际的投入,只会导致惨重性的损失。强化旅游开发的质量意识,加大环境承载量计算,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并带动旅游观光人员的环保进步意识,不失为保护风景旅游点生态的一个良好措施。


            温州首届风景名胜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转载于《中国旅游报》等刊物。                      
                        
                 地址浙江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