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
潘碧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金庸先生的云松书舍不在海宁,先生的家乡;不在香港,先生拥《明报》和若大令人艳羡书房的第二故乡,它静静地优雅地安于杭州,闲适地、书墨飘香地洇染了浪漫之城的天空。
这位于杭州洪春桥畔,为“钱塘十八景”之一的“九里云松”的起点的书舍满蕴江南园林特色,由“松风明月楼”、“耕云轩”、“玉兰亭”、“赏心斋”和“听松亭”一系列亭台楼阁组成,占地3200平方米,由金庸先生自己出资兴建,1996年捐于政府。
整个书舍环境幽静,楼阁典雅,院内杨柳依依,江南园林独有的意味悠悠在其间流淌着。
“有华人处就有金庸”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金先生用一枝笔,给世间的人们撑起了一片“侠士”的天空,在这片“侠情”的护佑下,人们激情地走过了青春,走过了生活。生活不能缺少梦想,生活少不了幻想,心拥有一份“侠”的的想望,不知不觉渗透、更改了一个人的灵魂,谁能说“江湖”的影响只是皮毛?
走进先生的“江湖”,旷世的悲、旷世的喜悦都是唯美的境界,即便是悲也是悲到极致,让人喜泣拍栏。生的江湖,总是充满残缺,让人望不尽喜悦和伤悲的界限,也许是生的眸阅历还是浅,没能看透人生。
人生的一程一程总是充满了等待的喜悦和悲哀,谁等着了一生最想等到的人儿,谁在失落惆怅中遗憾余生。等待是长如藤蔓看不到墙的际,还是手指间一枝细长烟的短,都不重要,最怕的是等待的结局是个空,看不到任何继续存活下去的理由。
谁多情风流地走过一生,无数恋的情节如繁花盛开,只是其潇洒走后,留下的是一地花的落英凄凉;谁一生只钟情于一个人,那自己喜欢的、不惜付出一切如蛾虫扑火的情。泛泛江湖谁遇着谁了,谁又爱上谁了,心充满希翼毫无疲倦地往前,让梦飞。
豪侠的剑芒总是冷而迅急,让人迷恋却无法使之暂停;“江湖”的暮色多半是凄凉、伤情多于念想,一抹刀光剑影的悄然欲临隐于其间。其实,人生有几段暮色可以延续,何不让暮色来得温柔、缠绵;何不把一腔忧怨化为云烟散去、逝去,心充满暖意、希翼。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心可由着自己——因了境由心造,心在意一份美、追求一份美,那世界就是美的,凡尘一颦一笑皆可成心喜的理由,“一箪食,一豆羹,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所有的怨恨皆可放弃,放弃便是一种解脱,生的短暂应是不懈向往着优雅,忘记身处俗世的烦庸。
一转眼又是一春,生的短暂何不将烦、忧放下,烦的事、烦的人。再相遇时权当作陌路人,一切未曾发生,所有的伤时间都能治愈,所有世间美的存在都可以疗伤。喜欢就去喜欢,厌恶就绕开,无须隐瞒、欺骗,生的坦诚可以让一切变得简单、轻松。谁都不属于谁,只属于他(她)自己,爱一个人、恨一个人只是自己的事,和别人无关。
心疲倦找不到安慰时,去先生的“江湖”吧,品一品人世的沧桑、一切不可预知的变数,让脆弱的心瞬间变得坚强,重新走回生活。
精神遥想是一桩美事,飞到鸟儿飞不到处安歇,仿一回侠士舞剑,视一切为云烟,极潇洒地隐匿乡间一炼功就几十余年,白发苍苍时重出江湖、匡正天下。
心的神弛是一种快乐,谁也阻止不了,先生的“江湖”就是引领世人逃避红尘琐事烦忧的入口,谁给了谁的眼眸一角红巾,让他神弛千年,世间万物在其眼里皆视为不见?谁的情感不经意间表露,许下亘古的海誓山盟,如大漠中的苍鹰永不逝去坚强的影?谁的誓言让一个人看到了生的每一页都如春的缤纷繁花开?共同做一个侠士的梦,刀光剑影、血脉贲张,敢为世间不平事拍案而起;侠士的眼里只有远方,近处都不能成风景,于是侠士身佩一把剑,风餐露宿忙碌地往前奔走,一场短暂的邂逅,刀光剑影后,心惦念着还是远方——心隐匿在先生的“江湖”中陶然地醉去。
闲时看夕阳沐晚风时,捧一卷先生的书,观江湖的粗犷、细腻,畅怀之后有种淡然的忧伤爬上心墙,想许是夕阳陪衬的缘故。
我试图从先生的“江湖”中揣摩出一派“江湖”的规则和人性的好恶,可是枉然,想先生一把年纪阅历极深依然窥探不到“江湖”的底蕴,我一介黄毛丫头怎能知晓?
这白墙灰瓦的江南园林,灵性十足地立在六月的斑斓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看书神侠传碧鸳”,这先生自撰的由其14部作品名称首字联成的对联在园里熠熠生辉。一脚站在园林外我还是凡尘中的人,一脚跨入云松书舍,我俨然成了一侠士,激情满怀地奔走江湖。倒拎一羽剑,神情深邃地站在苍茫暮色里,留一剪孤独的侧影在大漠上,是经典的片段,是神雕里的还是射雕里的?
残阳,大漠,侠士,冷眸……先生“江湖”中的经典影像留在几多人的记忆怀想里了?
(转载,联系作者)
地址:浙江省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0677)手机:135881109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