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印象
潘碧秀
去古城绍兴旅游的理由似乎很多:光着脚丫去踩一趟青石板铺就的古仄古韵的小桥,悠悠地坐上乌篷船走一趟鲁迅先生笔下的“周庄”;要不,穿梭于迷离的小巷,寻访名人故居,沾袭一身的竹布青衫味,在街口立成另一种文化象征……
烟雨里的绍兴,蒙蒙的,露出苍穹下灰灰矮房的轮廓线条,那是古城泱泱的博大历史文化底蕴所洇染而成的,那灰灰的色调里透着一丝浓重、严肃、不苟言笑的庄严,如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站在悬崖上看天,你无法打破这其中的氛围。
绍兴水乡以她那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特色吸引了大批游人。而“三乌”: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则奠定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旅游氛围。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洲烟雨……”八百年前作浅唱浅吟的陆游,把乌篷船驶入了旅人找寻“世纪末情结”的视野。
水乡风情是朵季节花,在不经意中悄然绽开。乘着乌篷船,想着波光潋滟的水波,八字桥上的青石板、古纤道……飘忽的思绪里钻出的竟是《高山流水》。船进后桥,睁大眼,想捕捉些什么,诸如一片绍兴乡语,青山雨雾中古城特有的绰约风姿之类的,可除了觅得一舟的“欸乃”却不知心中所系,情之所钟了。斜躺在乌篷船上,望天的眼眸、水的波光,耳畔若能觅得几声鸟鸣,那便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偶尔的搁桨,在船的轻悠的晃荡中,扯回了微漾的思绪。谁在弹筝,拨动着旅人的心弦,一汪心绪甘愿受着桨影的羁绊,不弃舟,亦不登岸了。
绍兴,是个多梦的地方,戴着乌毡帽则是另一番情致。
绍兴是个人文荟萃的江南古镇,也由此,人文景观颇多。诸如鲁迅故居,那有着曾经是一代文豪童年玩耍时的百草园和少年求学时的三味书屋;那背依着锦绣的会稽山,有着大禹碑亭、禹庙、禹像,镌着“江淮河汉思明德”联句的大禹陵;那翠竹清流,风景清幽,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会友处的兰亭;南宋名诗人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的见证,那有着《钗头凤》词的沈园……绍兴的风景如同那水巷纵横中的堤埠石一样,沉稳地立在那儿,吸引着游人前往徜徉、回望。每一处的喜悦,都化作一缕阳光线儿,小心褶进毡帽的帽沿里边。头顶毡帽,乡野风味颇浓,只差有陌上黄花相伴。
1997年
发表<< 中国旅游报>>
人民网
地址:浙江杭州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0677)
手机:135881109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