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都笼罩在经济严寒的阴霾里。自2008年底至2009年2月,我国外贸出口数据增幅连续保持低迷状态。中国外贸出口怎样走出低谷?“中国制造”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能否依然崛起?“新中国制造”还能重建以前的出口奇迹吗?中国冲击国际市场的重要法宝究竟是什么?此次大规模海外进军能否成为中国再次腾飞的转折点?3月24日(星期二)21:20——21:50《财经5连发》知名主持人长盛将邀请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和《投资者报》执行总编辑何刚共同解读“新中国制造”的萌芽与发展。
本期看点:冯军——我宁愿出去找死,也不能在这等死
何刚——女人才是营销的关键
冯军——从比萨与馅饼看中国贸易的发展方向
冯军:我宁愿出去找死,也不能在这等死
冯军在面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观点上,持有非常肯定的态度。他说:“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全球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中高端的用户群基本上来讲,看不起中国产品,中国品牌,你做得再好他也不给你机会,因为他们有钱,实在没钱他就借,现在金融危机来之后,他借不着钱了,也没法按30年分期付款了,他就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怎么样去省钱。”
他认为国内只占了全球6%的GDP,在海外还存在94%的机会。如果能够在全世界铺开点,就可以在全世界获得比较高的利润,来补贴国内的研发,让国内做出更多好的产品,这样就进入了良性循环。既回报了国内的老百姓,又可以在海外打出中国品牌。一举两得。

冯军执着于“我宁愿出去找死,也不能在这等死!”
何刚:国内市场并不意味着找死,反而存在较大空间
他觉得中国本土的机会,还是最大的。爱国者有它的独特性,并不值得所有的企业必须去模仿和复制,其实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企业是不是在这个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制造方面,非常地成熟,有自己的独特性,爱国者之所以有很强的自信,敢于走出去,正是因为他们产品的品质、质量和功能,已经能和别的品牌平起平坐了。如果我们这种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在巩固程度,生根程度不够的时候,去做海外市场,其实是有点舍本逐末的。
国内企业在不断要求自己的技术创新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服务对象的需求。他认为在家庭用品方面,女人才是消费的重要群体。产品设计的美观化,客户服务的精细化,销售环境的优雅化,都是营销方面的各种细节措施。国内的产品不仅要从量变向质变转变,也要在设计、服务的人性化方面下功夫。

何刚认为国内仍存在很大机会
冯军:“走出去”的制胜法宝——海外孵化器
对于大量中小型企业,走出去遇到的一个巨大困难是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越是发达国家,越不容易获得签证,只有中国政府跟国外的政府是平起平坐的,才容易开拓发展。中国政府,现在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好,越来越大,所以由政府出面,帮助中国的大量中小型企业在海外建立办事处,效率会特别高。而且有这么一个孵化器,他们都在一个楼里办公,住宿也在附近有一个小区,遇到点什么问题,中国人可以互相帮忙,风险的概率就大大下降,所以国家建孵化器,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大量中小型企业走出去的风险。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把我们的馅饼带回去变成了比萨,销量在全世界成倍增加。这是不是中国贸易应该走向国际的一个形象化例证?中国企业在国内外的发展道路上应该如何抉择呢?明晚(3月24日21:20分)《财经5连发》将为您精彩呈现。

嘉宾陷入深思,“找死”与“等死”是否绝对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