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下无不是的小孩】孩子爱抠手指、拽唇皮是怎么回事儿

(2020-10-05 20:51:38)
分类: 别的
某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妈妈晒孩子照片,照片上是孩子的小手:伤痕累累的手指,指甲也是豁子,皮肤也是口子的。

配文是:“孩子总把手指头抠成这样,是缺什么微量元素吗?”

我心中一动,评论了一句:考虑是个内心敏感的宝宝,焦虑的表现。

然后这个妈妈就和我私信起来,说孩子的确是内向胆小型的,之前没往这方面想,让我多说点。


我说:“她这个不是身体上的问题,一般这种孩子,性格要么比较内向拘谨,要么比较要强,心里容易装事儿。”

“抠指甲在心理学上,也是一种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吧。她在外界感到焦虑或压力时,就需要找一个点来“使劲”,来对抗和释放。

“又由于内向的孩子,对外界、外人有恐惧,只有她自己的身体,她觉得是安全的,不会受反击的。所以她不自觉地迷恋这种小小的放松感。

“如果她不扣这个指甲,也会转成磨牙呀什么的,还有的孩子,是扣嘴唇上的皮。还有常说的抽动症、挤眼睛的习惯,都该先考虑这个焦虑的因素。“


妈妈说:“对对对,她也拽嘴上的皮皮,还经常抠破了。”


我笑笑,看看自己的拇指。想起了三十年前,那个总是咬自己指甲的小女孩。
那时候我妈为了治我这毛病,开始说,后来骂,最后发展到用鞋底狠抽我的手。
可我就是忍不住,疯了似的,严重的时候,指甲都只剩半个。

你说一般孩子把手伤成这样,痛也痛死了吧。可是当有人不让你干这件事的时候,你就会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是否能偷着干成这件事上,偷偷啃掉指甲,只有隐秘的快感,连痛都不觉得痛。

这件事应该是首次引起我对内驱力、外驱力的思考。—— 说孩子一定不能反复说,一定要保留他自由的感知。一旦外驱力占上风,内驱力就会全部用来反抗这个外驱力,全部是起的反作用。

这个原理,在对待驼背、学习、游戏、恋爱这些令家长头疼的事情上,一再反复。你意识不到,就会把事情越弄越糟。你一定要让他去体会后果的痛苦,痛苦了TA自然就终止,但如果被限制自由的痛苦占上风,事情本身带来的痛苦反而不凸显了。

很多时候,所有人包括孩子自己都知道那是个火坑,但TA非得跳;都知道那人是个渣男/女,TA非得嫁/娶。多是这种因素在作怪。

我说:“你千万不要训她,最好就不要让她意识到这是个事儿。小孩就是这样,很多东西她本来是无意识的,阶段性的,但你一旦把这个事上升到‘你怎么又这样?’‘你又做错事了。’‘又不听妈妈话了’,对焦虑感强的孩子,就是一个更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咱们大人紧张害怕的时候,手也会不由自主的攥拳头啊,指甲掐进肉里什么的。然后孩子呢,TA们的心比较“小”,引起TA情绪的事情比较多。其实这个性格,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因为一般这种敏感的孩子,反而是很聪明的。

妈妈说:“多谢了,我还以为她是缺什么微量元素,得了什么病呢。都不知道该给她吃点什么药。”

我说:“西医的微量元素、免疫力,中医的体质、情志,也都是说得通的,不过根儿还在心理上。我小的时候也这样过,最厉害的时候,一般是父母吵架啊,挨老师批评啊,和朋友闹别扭什么的。

妈妈:”那我明白了,一定注意不因为这事说她。可就是怕她感染啊,经常抠破了。再就是这样会不会把手指抠变形呢。“

我说:”这些成长中的事早晚都会过去的。要想早结束,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吧,也是把她的攻击力对外转移。多带去户外运动,看山看海,看花草看万物,让敏感的孩子,心胸大起来。

“或者如果能转移到一项爱好中去就更好了,焦虑的时候,去读书、去弹琴,去绘画,去写作,很多大艺术家,就是这样性格的人,流芳百世的作品反而是他们释放压力的副产品。

妈妈听到这里哈哈的笑起来,说:”您真是把我的心病解开了,本来我都快愁死了,这么一说,我闺女说不定还成莫扎特达芬奇了。“

我也笑了,说:”咱就这么一说一乐,你可别非给她把抠手硬掰成画画什么的,说不定孩子压力更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