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大熊猫:长得更漂亮, 基因别于四川大熊猫

(2014-03-22 10:34:41)
标签:

365

旅游

http://s11/mw690/001IPuXPty6HvaoV5ma2a&690基因别于四川大熊猫" TITLE="陕西大熊猫:长得更漂亮, 基因别于四川大熊猫" />

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347684公顷,潜在栖息地面积258667公顷,涉及陕西省佛坪、洋县、太白、周至、宁陕、留坝、城固、宁强、凤县9个县21个乡镇。其中洋县、佛坪、太白和周至四县交界处的兴隆岭地区为核心栖息地,局域种群的数量最大。陕西大熊猫是秦岭四宝之一,被陕西人称之为国宝中的美人。


http://s13/mw690/001IPuXPty6HvaoZmmo5c&690基因别于四川大熊猫" TITLE="陕西大熊猫:长得更漂亮, 基因别于四川大熊猫" />

憨态可掬,是我们在形容大熊猫时立马冒出来的一个词。其实,远在300万年前,大熊猫却以猛兽的姿态出现,其勇猛程度与同时代的剑齿象不相上下。走过了上百万年演化的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自130多年前首次在四川地区发现以来,大熊猫便以四川大熊猫为其指名亚种。但最近,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方盛国却提出了大熊猫的一个新种——陕西秦岭亚种。

    方盛国等研究者通过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免疫学等等学科,对陕西秦岭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美国哺乳动物学杂志》2005年第四期发表的论文首次将中国大熊猫分为四川和陕西秦岭两个亚种,这意味着大熊猫陕西秦岭亚种的发现得到了国际动物学界的公认。 

「历史」四川大熊猫“独霸”百年 

    大熊猫有着300万年的历史,也很早被我国人民所认识。但在古代却一直以貔、貊、貘、食铁兽等词来指代它。而“大熊猫”这一称呼的历史其实却只有130多年。 

    1869年3月,在四川地区传教的法国神父让·皮埃尔·阿曼德·大卫,发现了这一奇特的“黑白熊”,便断言“这可能会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后经过巴黎国家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研究,认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便正式定名为“大猫熊”(Giant Panda),后在我国称为“大熊猫”。 

    “大熊猫的种群划分历来便有争议。但目前国内一般将其独立划为一科。因大熊猫最早发现于四川,便将‘四川大熊猫’定为指名亚种”,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建伟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对大熊猫这一家族的认识都是基于其是四川大熊猫的提法上,认为大熊猫只有一个亚种,那就是四川大熊猫,“这跟大熊猫的发现主要集中于四川岷山、凉山、邛崃山有着极大的关系。” 

    1958年至1960年,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生物系在陕西省佛坪县获得大熊猫皮;1959年冬,又首次在佛坪县岳坝乡发现秦岭大熊猫;1964年以北京师范大学郑光美教授为首的研究人员首次在报刊上公布了秦岭大熊猫的存在。“尽管人们发现秦岭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在长相上也有些微区别,比如鼻子短、脸圆、腿短等,但直到方盛国等人的研究成果之前,科学界还是将陕西秦岭大熊猫归于四川大熊猫这一指名亚种之下,”陈建伟指出,四川大熊猫这一指名亚种已经统领大熊猫130多年了。 

 「依据一」遗传基因有区别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是我们研究组提出大熊猫陕西秦岭亚种的一大利器,”方盛国表示,尽管提出大熊猫陕西秦岭亚种的概念是于去年,但这一研究却早以有了很多年研究作为前奏。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与大熊猫的保护、繁殖密切相关,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而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便有科学家发现不同山系之间的大熊猫出现了分化。 

    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六大山系——陕西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凉山,最早的时候彼此相连,形成一个整体。随着自然地理气候的变迁等种种原因,六大山系相互隔离,栖息地呈碎片状,之间缺乏基因交流。即使在同一山系,也形成一些小群体,群体内近亲交配现象严重,科学界普遍认为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贫乏。 

    1997年,方盛国等研究人员利用自行研制的大熊猫DNA指纹探针,先后检测了邛崃山、岷山、凉山、小相岭、大相岭和陕西秦岭等6个山系的86只大熊猫随机个体,获得清晰可辨的大熊猫遗传多样性图谱。对比各山系参数后,他们发现六大山系的大熊猫已产生了明显的山系遗传分化。 

    其中,六大山系的大熊猫已经在亲缘关系上形成了“秦岭山系”、“岷山-邛崃山系”和“凉山-小相岭-大相岭山系”三个遗传类群,且后两者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秦岭山系类群的亲缘关系相对疏远。 

    这些研究成果给方盛国等人未来的研究埋下了伏笔。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方盛国等研究人员通过DNA图谱、微卫星、mtDNA控制区分析,以及遗传基因分析,表明秦岭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系数较高,分子分类生物进化树上体现出与四川大熊猫互为单系群。“其实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等学者早就提出分布于六个山系的大熊猫在遗传基因方面,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分化。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确认的是这种分化已达到形成一个亚种的程度。”

http://s4/mw690/001IPuXPty6HvaLKNmba3&690基因别于四川大熊猫" TITLE="陕西大熊猫:长得更漂亮, 基因别于四川大熊猫" />
「依据二」陕西秦岭亚种长得更漂亮 

    陕西秦岭大熊猫头骨、颜色、体型与四川大熊猫的不同,这些形态学上的差异早在十多年前就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只是当时科学界普遍认为是营养食物成分不一样造成的。 

    方盛国指出,分子生物学关于六大山系大熊猫已出现分化的研究,促使其对大熊猫的形态特征作进一步的研究,“我最初想的是如果在形态学方面的结果与分子结果一致,那在大熊猫这个物种中,必定存在亚种。”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科学家对两地大熊猫的头骨参数进行了测量,发现陕西秦岭大熊猫具有较小头骨、较大牙齿,头圆更类似于猫的特征。相比较之下,四川亚种则呈头大牙齿小的形貌,头长近似于熊。 

    在皮毛颜色方面,两种大熊猫也有极为明显的分水岭——陕西秦岭大熊猫胸部为暗棕色、腹部为棕色,而四川大熊猫胸部则为深黑色、腹毛为白色。下腹部毛尖为棕色,毛干则呈白色。 

    “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研究,加上此前在分子生物学上的研究,我们发现陕西秦岭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在形态学差异与分子差异这两个方面是完全一致的,”方盛国指出正是在此科学依据下,2005年4月科学家正式提出了秦岭亚种的命名。 

    方盛国进一步讲解道,根据目前分类学的原理规定,在确定新的亚种时必须存在独立的生态位,另外在形态上也要有显著的差异。“陕西大熊猫生活在秦岭地区,因而其生活区域完全与四川大熊猫是隔离的。另一方面,形态差异的区别率只要达到75%,就可以确定新的亚种。通过研究分析,陕西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的区别率已达到了97%,”方盛国表示这样的分化差异已达到了亚种水平。 

http://s3/mw690/001IPuXPty6HvaY3lZMf2&690基因别于四川大熊猫" TITLE="陕西大熊猫:长得更漂亮, 基因别于四川大熊猫" />

http://s6/mw690/001IPuXPty6HvaYHsXP55&690基因别于四川大熊猫" TITLE="陕西大熊猫:长得更漂亮, 基因别于四川大熊猫" />

大熊猫的演化有300万年的历史。现有的理论大多认为大熊猫是从熊类分化而来的。在云南禄丰发现的始熊猫化石的产出地层为褐煤层,推测其可能生活在沼泽地区,且是一种小型的杂食性动物。

    始熊猫之后的大熊猫小种与第三纪残余哺乳动物共生,该动物群被称为早期“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大熊猫小种灭绝后,巴氏亚种登上大熊猫世界的历史舞台。常伴生有中国犀、剑齿象、巨貘等动物。全新世初,现生种逐渐取代了巴氏亚种。

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347684公顷,潜在栖息地面积258667公顷,涉及陕西省佛坪、洋县、太白、周至、宁陕、留坝、城固、宁强、凤县9个县21个乡镇。其中洋县、佛坪、太白和周至四县交界处的兴隆岭地区为核心栖息地,局域种群的数量最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