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的时候,乐乐和淘淘都要坚持所有事情自己做,大人若在一旁看着,他们会挥手要我们“去厨房/客厅/好远好远那边”。他们会搬凳子到门口开灯,再把凳子搬到水池前,打开水,然后擦香皂或液体皂,最后清洗干净,之后还要自己搬凳子去拿毛巾擦手。他们可能会浪费很多水,也可能把水洒到地上,但只要没有危险,我都会让他们自己做。
(乐乐洗手的时候要妈妈去客厅,说“幼儿园是自己洗手的”。他先打开热水,又打开冷水,说“托托教授(学中文的视频)是这样洗手的”。)
我相信,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做决定,是对他们应有的尊重,也是他们成长中必经的学习过程。这些做法,在祖父母辈看来,绝对是纵容孩子。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至少以我个人小时候的经历来讲,小孩子很少被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和对待。大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便来制定规矩,而很少跟孩子解释原因。当不能容忍孩子哭闹的时候又常常妥协,不能保证规矩的一致性,所以变成了“主观主义”育儿。
外婆已经跟乐乐和淘淘相处6个多月了,可是常常因为上面这些问题跟他们起冲突。比如在公共场合给乐乐和淘淘吃点心的时候,她没有经过乐乐和淘淘的同意(也没有经过对方家长同意)就把他们的零食分给别的小孩。比如她看到乐乐和淘淘在吃东西的时候,随手拿起他们碗里的就吃掉。比如乐乐和淘淘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或哭泣的时候,她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在一旁嘲笑。再比如乐乐和淘淘在图书馆玩玩具的时候,她总是指挥他们要这样那样玩,如果他们不听她就自己动手“帮忙”玩。还有就是乐乐和淘淘因为困了、累了、心情沮丧的时候发脾气,她不懂得如何安抚他们,就在一旁大声指责我管不住他们,或是大声指责他们、跟他们理论;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场面都在我的控制之下,不需要她插手,可是她偏偏要做仗义直言的“侠客”;这常常使我的温言软语的安抚努力化作泡影,也将我的耐心磨光。
有一次在早教中心的体育馆,乐乐跟我坐在一条长凳上,外婆过来坐在他旁边想跟我说话,他很不高兴地指着旁边一条长凳说“外婆不要坐这里,外婆坐那边。”我告诉他:“不能这么跟外婆说话,要说‘请外婆坐那边’。”乐乐跟着我说“请外婆坐那边”。可是外婆很不高兴地说“这凳子又不是你的,为什么我不能坐这里?”这种情况在隔代带孩子的情况下非常常见。在我看来,外婆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她没有意识到,在她坐到我们俩的长凳上,其实在乐乐看来是一种“入侵”行为,如果先咨询一下他的意见,效果可能会不一样;第二,当乐乐用礼貌用语的时候,如果她改变态度,将是对乐乐良好行为的鼓励。可是她没有这么做,事后还常常埋怨我纵容乐乐不尊重长辈。我承认我一直是很反叛的,从来不觉得凡是长辈就应该受到敬重。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要靠自己的良好行为和品行去争取,不能因为你是谁的父母和祖父母就理所当然获得尊重。我认为,只有先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凡事以自己为中心,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我可以教孩子礼貌待人,但是不能左右孩子的感受和喜好。
在我看来,如果能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很容易做出尊重孩子的决定。对于尊重与纵容的界限,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我相信,只要制定合理的规矩,并始终坚持一致的标准来执行,孩子们一定能养成良好的守规矩习惯而不会被宠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