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图(1340—1400)

标签:
每日一图 |
分类: 2018—2024年的游记 |
每日一图
1340:坐公交去新洲
摄于2024年12月6日。我们决定坐公交去新洲涨渡湖一日游。从家里出发坐3号地铁在后湖大道地铁站转21号地铁,21号地铁也叫阳逻线,是从后湖大道经过阳逻直达新洲的金台站。可能是因为建设经费有限,从汉口直达新洲的地铁走到一半,在倒水河畔的金台便嘎然而止。好在从金台地铁站有两趟公交车前往新洲客运站,分别是Z220次班车,金台地铁站前往新洲客运站,车票3元,可以刷卡。Z219次班车,阳逻始发前往新洲客运站,路过金台地铁站,车票4元,可以刷卡。
每日一图
1341:邾城客运站
摄于2024年12月6日邾城客运站。新洲区政府驻邾城镇,所以新洲客运站俗称邾城客运站。邾城客运站远离县中心区,是一座新建的庞大建筑,很是气派和现代化。从这里有前往各乡镇的公交车,还有前往汉口藤子岗和关山华夏学院的长途车,票价分别是9元和12元,也可以刷卡。
每日一图
1342:现在的新洲
摄于2024年12月6日新洲客运站。新洲区位于武汉市东北部、大别山余脉南端、长江中游北岸,原黄冈地区,1983年新洲县划归武汉市管理,改县为区,现在是武汉市的远城区之一,成为武汉市的东大门。该区旅游资源丰富,特产美食众多,值得我们关注。
每日一图
1343:从新洲坐车去涨渡湖水上森林
摄于2024年12月6日新洲客运站。新洲客运站前往涨渡湖只有一趟公交车,即Z235路班车。是从新洲客运站开往双柳街,大约一个小时一趟,车票4元,可以刷卡。我看到从武汉去涨渡湖水上森林都是自己开车或者坐旅游大巴,只有我们是唯一的乘公交车前往的游客。
每日一图
1344:下公交车徒步前往涨渡湖水上森林
摄于2024年12月6日涨渡湖。我们是在距离涨渡湖水上森林最近的“刘大路二场六队站”下车的,下车后走过一座桥右转,是一条笔直的沿河道的柏油路,不太宽,勉强可以过两辆小车,大客车只能停在公路上,不能开进这条小柏油路。据我测算,从路口到涨渡湖水上森林的木栈道路程有2500米,单程需要徒步近40分钟。
每日一图
1345:涨渡湖水上森林介绍
摄于2024年12月6日涨渡湖水上森林湿地。涨渡湖水上森林位于武汉市新洲区东南端,紧邻长江,是一块湿地,因“涨水为渡,落水为湖”而得名涨渡湖。涨渡湖里种植了上万棵池杉,它们整齐地栽种在1米深的水中,独特的“水上森林”奇观被人们称为“绿野仙踪”,吸引众人纷纷前往观赏游玩。涨渡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武汉市首个湿地森林公园。
每日一图
1346:涨渡湖物产藕和鱼
摄于2024年12月6日涨渡湖水上森林湿地。史料记载,涨渡湖远古时为古云梦泽的边缘,一派水乡泽国。这里江、河、湖混沌一片,天水一色,横无际涯,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涨渡湖当地生长的龙王白莲是中国十大莲子产地之一。涨渡湖还是长江中游回游鱼类的基因库,盛产黄颡鱼、草鱼、青鱼、鳙鱼、螃蟹等鱼类40多种。
每日一图
1347:涨渡湖水上森林周边
摄于2024年12月6日涨渡湖水上森林湿地。虽是冬初,但仍是温暖的太阳照耀着秋意弥漫的大地,在经过几度寒风过后,涨渡湖水上森林周边湖、水、林、草色彩斑斓,好似一幅浓笔书写的水彩画。不过要说明的是:这里还是一处处女地,还没有农家乐,特色美食之类的服务设施,停车场也是自由停放,无人管理,所以只能说这里只是一个小众的景点罢了。
每日一图
1348:涨渡湖水上森林栈道
摄于2024年12月6日涨渡湖水上森林湿地。水上森林最显著的地理标志就是建有一座水上木栈道,长大约有300米,好像是新近翻修过的。这样给参观游览的游客提供了极好的游览条件。当我们走在水中栈道时,两边是绚极的树色,初冬暖阳透过林隙懒散地洒在红彤彤的杉树林中,水上森林换上了红色的新妆,红得好似冬天里的一片烈焰。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
每日一图
1349:涨渡湖水上森林池杉
摄于2024年12月6日涨渡湖水上森林湿地。涨渡湖里种植了上万棵池杉,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森林奇观。每年冬季的10-12月,近万株池杉树叶变红时,便是观赏红杉林的绝佳期。当一抹冬日暖阳斜洒枝头,褚红色的枝桠间便似金光泻影,光影柔和之中透着静穆之美,森森的树影倒映在水面上,挺直的树干红红的树叶与毫无遮挡的碧云天融为一体,更是惊艳了我的心田。
每日一图
1350:池杉和水杉
摄于2024年12月6日涨渡湖水上森林湿地。涨渡湖水上森林湿地生长的是池杉,池衫的原产地是美国弗吉尼亚,是在上世纪引种入中国的,而水杉则属于中国树种,其原产地为中国四川。水杉虽然名字有个水字,但是它只能短暂泡在水中;而池杉可以更长时间长在水中,一般配置于湖泊、水库等边上,作为水上森林景观设计的一部分。池杉最有特色的是池杉的树根,它夸张膨大的根部十分醒目,仿佛是南太平洋群岛“面包树”上的圆形瘤状凸起。所以池杉和水杉在产地、枝条、叶片、高度、花期、果实、光照喜爱程度等方面各有所不同,这又让我长知识了。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按原路返回了。
每日一图
1351:坐火车去黄州
摄于2024年12月12日鄂州火车站。趁着冬季难得的一个晴朗日,12月12日我们决定坐火车去黄州一日游。去程:K903
武昌08:17开 鄂州09:16到
12.5元 或者K421
武昌08:23开 鄂州09:26到
12.5元, 回程:T306
鄂州17:28开 武昌18:33到
12.5元 或者K422
鄂州20:24开 武昌21:45到
12.5.元 。我们买的是K903和K422。来回列车上位子很空,座位基本上空了一半。一个小时的路程火车就到达了鄂州车站。
每日一图
1352:坐公交车去宝塔公园
摄于2024年12月12日鄂州火车站。鄂州火车站很大,车站建设得很气派很现代化。高铁与普通列车都在一个车站内,只是一人一边。汽车客运站也在广场边上,一出车站大门即可见。客运站面前有好几路始发的公交车,其中有12路公交车。在鄂州或者黄州,武汉的公交卡和老年卡是不能使用的,老兵优待卡可以使用。我们上了12路公交车,每人1.5元,在东方名居站下车,准备转107路跨长江的公交车前往“宝塔公园”,经询问得知,107路平均一小时一趟,而唯二可以过江的108路才平均25分钟一趟,于是我们只好坐108路先过江,每人5元,在“市气象局”站下,再转16路在宝塔公园站下,每人1.5元。
每日一图
1353:宝塔公园
摄于2024年12月12日宝塔公园。宝塔公园位于黄州区城南西湖一路,因园内有青云塔和安国寺而得名,景区区位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人文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还有一些著名的历史建筑,如韩琦读书堂,东坡竹啸亭,遗爱亭,春草亭,睢阳院等。现在的宝塔公园是开放式的公园。
每日一图
1354:青云塔
摄于2024年12月12日宝塔公园青云塔。青云塔矗立在宝塔公园的钵孟峰上,又名南塔,文峰塔,因高入青云而得名。它与鄂城西山隔江相望,是古城黄州的一大名胜。青云塔始建于1574年,距今400多年。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修。青云塔的结构别致,建筑艺术独特。塔身是青灰色块石砌成,呈八方形,七层八面,层层出檐,塔高42.44米,耸入云天,极其壮观。塔内有石阶138级,盘旋贯穿各层。西北正门楣上嵌有“全楚文峰”,东南兑门可见“青云直上”四个大字。青云塔是黄州标志性建筑,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纪念意义。
每日一图
1355:青云塔顶有棵树
摄于2024年12月12日宝塔公园青云塔。塔顶生长有一棵大叶朴树,高3米有余,直径40多厘米,形如巨伞,大旱不枯。100多年来,此树无土无水无肥,终年郁郁苍苍,大风不倒,大早不枯,且树冠自然生长为心形,实属罕见。每逢春夏,枝叶茂盛,中外游客,来此观塔赏树,个个赞不绝口。
每日一图
1356:安国寺
摄于2024年12月12日宝塔公园安国寺。安国禅寺坐落于黄州区西湖一路宝塔景区内,与历史名塔青云塔毗邻,为黄冈著名古迹风景区。始建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由郡人张大用于显庆二年捐地基,由僧人惠立创建,取名“护国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后因北宋名臣韩琦曾在安国寺内“白昼青灯,风雨无怠”发奋读书,最后官至宰相,宋仁宗赐名“安国寺”而声名远播,成为江淮名刹。
每日一图
1357:我在安国寺寻访东坡
摄于2024年12月12日宝塔公园安国寺。韩琦当年在安国寺勤奋读书,后成为北宋宰相。北宋元丰年至七年,苏轼贬于黄州时,常来往于安国寺游玩,因安国寺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环境优美,与寺庙里的僧人及地方官员结下了深厚友谊,苏东坡除了参禅打坐等宗教活动外,他还常在安国寺沐浴,每当洗完澡,就“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觉得不仅洗掉了“身垢”也洗掉了心上的“荣辱”。于是写下了《安国寺浴》、《安国寺寻春》、《应梦罗汉》、《黄州安国寺记》等脍炙人口的诗文。
每日一图
1358:安国寺大殿
摄于2024年12月12日宝塔公园安国寺大殿。新建的大雄宝殿雄伟壮观,建筑面积达2300平方米,高24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佛像,供信教群众朝拜和从事佛事活动;下层为“福乐堂”用以安放永久性“往生灵位”和“消灾牌位”。将佛法不离人间的理念融入其中。曾继任安国寺主持的永信法师为我国著名的河南少林寺的现任方丈。永信法师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每日一图
1359:安国寺斋饭
摄于2024年12月12日宝塔公园安国寺斋堂。古代的安国寺规模很大,有文字记载:“骑马关山门,鸣锣开斋饭”。可见去寺庙吃斋饭亦为平常。现在的安国寺也可以吃斋饭。在寺院中吃斋饭有一些常见的规矩和讲究,首先要有恭敬的心态。这意味着在用餐过程中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要按顺序入堂,不能随意坐,一般是先让老和尚和沙弥先吃,然后是其他僧众,最后是来客。吃饭时要端身正坐,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头用嘴凑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声。寺庙提供的斋饭都是免费的,但不要浪费食物,不得浪费。因为我们来到斋堂的用斋饭时候已过,故未能体验。
每日一图
1360:木鱼和云板
摄于2024年12月12日宝塔公园安国寺斋堂。寺院的斋堂附近常悬挂一种是圆鱼形状的木鱼和云板。长方形的圆鱼形状的木鱼称为“梆”,是佛教中的一种法器,在这里是作为通知僧众进斋饭的信号。云板也称"钟板"、"云版"。多用铜、铁铸成,直径三尺左右,形状像云纹,上系绳,云板挂在斋堂前,用槌击板发声,属于饮食报时用的板。每天用午斋前,会长打三十六响通知僧众用膳。晚餐时敲三下表示开饭,原则上云板一响,凡是进寺门的来客都可以有饭吃。
每日一图
1361:来到东坡赤壁
摄于2024年12月12日东坡赤壁公园。离开宝塔公园返回到下车时的车站,再坐8路公交车前往赤壁公园,每人1.5元。赤壁公园站就是赤壁公园大门,几乎不用走路即到。东坡赤壁位于古城黄州西北边,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东坡赤壁”一名始于清康熙末年,因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此写下千古绝唱“二赋一词”而得名。现在是国家4A级风景区,门票40元。
每日一图
1362:苏东坡塑像
摄于2024年12月12日东坡赤壁公园。北宋元丰三年(1080),苏轼贬来黄州为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待了4年多,留下许多遗迹,包括《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后人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曰:“东坡赤壁”或“文赤壁”,黄州赤壁因此闻名于世。公园内有一座露天的苏东坡雕像,他身披长袍,手持书卷,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还有一座室内的苏东坡雕像,展现出的是他一幅意气风发且祥和自在的生活状态。
每日一图
1363:东坡赤壁景区
摄于2024年12月12日东坡赤壁公园。黄州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东坡赤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集文物保护、山水观光、人文体验、休闲等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风景区。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再因有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更加闻名,东坡赤壁也一直作为黄冈的旅游标志。
每日一图
136(3+1):二赋堂
摄于2024年12月12日东坡赤壁公园。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的日子里,常常游览山水,写作诗歌,抒发他的心情。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里,约朋友乘着小船到赤壁去游览。此时,他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十分感慨,便写了一篇文章《赤壁赋》。数月后又作《后赤壁赋》,他用散文的笔法纵横自如地写景、抒情、发议论,表达出苏轼思想感情上波折、挣扎、解脱的过程,同时造成了文意跌宕起伏,曲折有致。二赋堂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因堂内刻有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堂内“二赋堂”三字为李鸿章题写。前堂木壁刻有《前赤壁赋》,背面刻有《后赤壁赋》,前为楷书,后为魏书,字大如拳,均为阴文。
每日一图
1365:赤壁湖
摄于2024年12月12日东坡赤壁公园赤壁湖。赤壁湖是公园的一部分,游客可以在湖边欣赏美景,体验休闲娱乐活动。当年苏东坡泛赤壁指的是苏轼在被贬至黄州期间,即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里,约朋友乘着小船到赤壁下的长江边游览。而今日之赤壁由于历史上长江多次改道,现在已经远离长江已达二公里,四周是一片屋宇。现在已经无法看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和"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象了。但是在湖边还是可以看到其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故得名。
每日一图
1366:石碑
摄于2024年12月12日东坡赤壁公园。赤壁古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赤壁碑刻闻名全国,因阁内嵌有苏轼手书石刻而得。“碑阁”二字为书法家饭牛题写。处处是东坡居士的墨宝诗词,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近三百块,其中苏轼书画碑刻一百余块,居全国苏书碑刻之冠。
每日一图
1367:古石塔及小景
摄于2024年12月12日东坡赤壁公园。二赋堂西侧有一红石塔,质地为红色的沙质岩石,高不足三米,结构简略粗糙,传说为赤壁建筑物中存时最久的实物之一。公园内部的这些古建筑之小景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失为园林佳作。
每日一图
1368:赤壁之游乐乎?
摄于2024年12月12日东坡赤壁公园。东坡赤壁依山徬水,沿山就势修建亭台楼阁,布局均衡,大小均称,高矮得当,连延起伏,举世闻名。栖霞楼位于赤壁矶最高处,由茅盾题写匾名,楼高四层,飞檐翘角,赤楹碧瓦,白石栏杆楼间还嵌有苏轼手书崐《黄州寒食诗》,其行书为不可多得之书法精品。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了风景的绚丽外,还在这里成为了解苏东坡的重要场所,即欣赏和学习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也是感受中国古代文化魅力的一个窗口。赤壁之游乐乎?乐也!
每日一图
1369:坐公交大悟河口镇一日游
摄于2024年12月16日黄陂客运站。2024年12月16日周一,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我们决定坐公交车去大悟河口镇一日游。
去黄陂县城的公共交通工具很多。可以从汉口火车站广场坐292路公交车直达黄陂钓台大道客运中心站,车票4元,可以刷卡(老年卡)。也可以坐7号地铁,终点站黄陂广场A出口80米即是黄陂广场公交站,再坐
P801路/P102路/P101路 ,在钓台大道黄陂客运中心站下车
。或者坐7号地铁在百泰路站A出口,沿百泰路步行400米即到钓台大道黄陂客运中心站的后门。客运站有很多前往黄陂各乡镇的班车,在客运中心停车场上P72班车,大约15—20分钟一班,车票5元,刷卡4.5元,老年卡无效。路上全程53公里,须行驶1.5小时,最后我们在终点站车站村下车。
每日一图
1370:河口大桥
摄于2024年12月16日大悟河口大桥。在P72路公交车终点站车站村下车后,沿道路往北步行400米即走上横架在滠水河上的河口大桥,大桥下是武汉黄陂与孝感大悟分界的滠水河,河床上堆满了长满杂草的沙堆,桥下的河水基本没有看见流动。因河口镇地处滠水东西河汇合处,故谓之"两河口",简称为“河口”。
每日一图
1371:大悟河口镇十字路口
摄于2024年12月16日大悟河口镇。河口大桥北头就是河口镇的一个大型的道路的磨盘,这里是一个十字路口,左边通往大悟县城,右边通往红安县城,而中间就是河口镇的主要街道了。
路口处有一大型超市,街道两边也是一排高楼大厦,尽显当地繁荣的景像。
每日一图
1372:大悟河口镇集贸市场
摄于2024年12月16日大悟河口镇。一般集镇上的集贸市场是当地最繁忙热闹的了,它可以反映了一个地方商业繁华的程度。而我们走进位于主要街道上的河口镇集贸市场时,才发现里面冷冷清清,一个人也没有,更不要说有一个营业的摊位了。据与周边商贩了解得知,这里只是早上有人在集贸市场内买卖,过了上午十点钟基本上人都散了。
每日一图
1373:大悟河口镇地方特产
摄于2024年12月16日大悟河口镇。河口镇自古就是南北交通重镇,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俗有"金三角"、"小汉口"之称和"挑不完的宣化、填不满的河口"之说,是孝感市重点"口子镇"之一。我看到这里牛羊肉26—28元,带排骨五花肉13元,绿豆元子、藕元子、萝卜元子10元,猪血4元,烧饼1—3元。孝感历史承传的风窝酒曲用传统方式发酵酿制而成,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沾,稀而不流,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干的孝感米酒6元一斤。
每日一图
1374:在大悟河口镇吃烧饼
摄于2024年12月16日大悟河口镇。河口街道上卖的有两种不同制法的烧饼,一种是武汉通常看见的用油桶内壁贴着烘熟的,个儿比较大;一种是小炭火炉上方炉壁貼着烤的烧饼,个儿比较小;这里有馅(肉或者腌菜)2—3元,无馅的1元。我买了一个1元的,面饼大如脸,我甩开腮帮子才吃了一个,居然肚儿饱了。
每日一图
1375:大悟河口镇的公交车
摄于2024年12月16日大悟河口镇。回黄陂的班车停在河口大桥北头,走过去便是;去红安的班车停在磨盘路口西边等客,路程22公里,票价3元。去大悟的班车停在磨盘路口东边等客,路程51公里,票价15元。
下午2时,我们离开河口镇,按原路返回了武汉。
每日一图
1376:坐公交车奓山陈昌浩故居一日游
摄于2024年11月14日奓山陈昌浩故居。去程:从武汉三镇各地转地铁3号线,在终点站沌阳大道D出口出站,出口看附近有“东风大道沌阳大道站”,上288路公交车,是观湖路松海苑—侏儒山榨坊公交场站,票价2元,可以刷老人免费公交卡,在“永安大道东岳村站”下车,往回步行140米左转进入一条可以走汽车的便道,200米过一条高速公路下的通道,便到了陈昌浩故居代湾村。这里已经成为一处红色旅游景点。
每日一图
1377:陈昌浩故居
摄于2024年11月14日奓山陈昌浩故居。陈昌浩(1906年8月-1967年7月30日),出生于武汉市蔡甸奓山街代湾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于1926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4年增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他与张国焘、徐向前三人是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当时年仅25岁,是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政委。后任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1967年含冤辞世,1980年恢复名誉。
每日一图
1378:西路军是奉中央军委命令的
摄于2024年11月14日奓山陈昌浩旧居。陈昌浩含冤辞世后的1980年8月,党中央为陈昌浩举行了追悼会。党公开承认他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并实事求是地指出:1936年10月,奉中央军委命令,他与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作战,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指挥部队与敌人血战4个多月,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由于河西走廊地区没有根据地,没有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没有援军,西路军孤军苦战四个月,歼敌2万余人,最终未能免于失败。西路军指战员所表现出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成为我军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每日一图
1379:陈昌浩铜像
摄于2024年11月14日奓山街陈昌浩铜像。我们从陈昌浩故居返回时,在奓山正街下车,在奓山正街的路边有一座陈昌浩铜像。十几年前此地有一大理石塑像,是当地村委会所立;现在重塑的铜像,为了政府所立,洪学智题字。纵观陈昌浩一生,虽然犯过错误,但历史没有忘记他的功绩。正如他的《兵败抒怀》一诗所写:
每日一图
1380:坐公交车去蔡甸嵩阳寺
摄于2025年元月8日汉阳新庙村地铁站。这天正是农历三九的第一天,虽然时值隆冬季节,但是天气晴朗,于是我们便出发前往蔡甸的嵩阳寺一游。嵩阳寺我以前从来没有去过,好在现在网上信息发达,很快便确定了坐公交车前往的线路。
我们可以从市区任何地方都可以坐上城市地铁,转4号地铁前往汉阳新庙村地铁站,这里已经是快到终点站柏林站了。出C站口即是“新庙村”的公交车站。278路公交车就在这里始发。278路是市内公交车,可以刷老年乘车卡,由于是远郊公交车,所以车辆间隔比较长,大约半个小时一班。车上乘客不算多。
每日一图
1381:嵩阳寺的山门外牌楼
摄于2025年元月8日嵩阳寺。乘278路公交车在嵩阳寺站下车,眼前就是一条宽广的大道直通前方水库的大堤。路口有一巨大的石牌楼屹立在道路中央,上书“嵩阳山”三个大字。走上水库大堤,便看见嵩阳寺背靠苍山翠柏的嵩阳山,面临一池水库的碧水,山水之间镶嵌着一排排琉璃黄的寺院楼顶,山水寺庙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显得格外宁静,雅典。
每日一图
1382:嵩阳寺的山门广场
摄于2025年元月8日嵩阳寺。嵩阳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索河镇嵩阳山南麓,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寺庙,也是湖北最早的皇家寺院。为归元寺的发源地,俗称归元寺之祖。它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由唐太宗李世民敕赐,尉迟敬德监修。历史上曾多次遭受破坏和重建,最近一次大规模重建始于2010年11月。可能是由于嵩阳寺目前还没有主持,所以嵩阳寺的门匾目前还是用布遮住。门前立着两尊庄严的大狮子,两边分别耸立着12生肖华表,代表皇家的身份和权威。
每日一图
1383:嵩阳寺的大雄宝殿
摄于2025年元月8日嵩阳寺。嵩阳寺的建筑布局沿中轴线排列,主要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阁、钟楼、径廊等。走进寺庙大门便是大雄宝殿,殿堂左右分别是鼓楼和钟楼,罗汉堂里500尊罗汉方圆殊趣,翊翊如生。庙宇和殿堂由九曲长廊连接,长廊雕龙画凤,尖顶,黄瓦,赤墙,飞檐上雕刻精细美观,整体宏伟壮观。
每日一图
1384:嵩阳寺的藏经阁
摄于2025年元月8日嵩阳寺。据中国佛典记载嵩阳寺属“皇家寺院”。据传,嵩阳寺属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子孙丛林,与名冠天下的少林寺一脉相承、渊源极深,每年九月九,少林僧人都要千里迢迢来此朝宗。
每日一图
1385:嵩阳寺的径廊
摄于2025年元月8日嵩阳寺。围绕嵩阳寺前后数层庙宇两边是依山势而建的九曲径廊,长廊由红柱,尖顶,黄瓦,赤墙组成,雨天不淋雨,夏日不晒,且富有层次感。长廊顶部与横梁雕龙画凤,彩绘中国民间及佛教人物故事,飞檐上雕刻精细美观,整体宏伟壮观。
每日一图
1386:嵩阳寺的放生池
摄于2025年元月8日嵩阳寺。嵩阳寺的后山坡上有一口放生池,池后是一栋黄墙黛瓦的建筑,应该是僧人的宿舍。水池周围有一圈高大的女贞树和数丈高的松树。只见几只水鸟从水面跃起,飞上树枝上对着我们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只是可惜现在是冬季。
每日一图
1387:嵩阳寺僧人的菜地
摄于2025年元月8日嵩阳寺。嵩阳寺僧人斋堂外面有几畦菜园,有洪山菜薹、白菜、莴苣、萝卜、大蒜等时令蔬菜,长得生机盎然、郁郁葱葱,想必僧人们也不必每天只有青灯暮鼓,颂经礼拜,也有种菜浇水之乐事。
每日一图
1388:坐公交硚口赏红梅
摄于2025年2月8日硚口园博大道。在武汉市公认赏梅之地当属东湖的梅园,但是去梅园的路程较远且是要购买门票的。在得知硚口竹叶海公园就在市内硚口园博大道上,轻轨或者公交都可以方便到达,而且周边停车方便,也没有门票一说,于是在2025年2月8日下午,天晴,气温-5°—4°。我坐公交去硚口竹叶海公园赏红梅。
我是坐1号轻轨在竹叶海站B出口往回走100米过园博大道70米就是792路车的“工农路老年公寓”站,坐2站在“园博大道宜秀路”下,继续前行100米就是竹叶海公园了,梅园位于公园东南侧。也可以从沿途其它方便的车站坐792或者505公交在“园博大道宜秀路”下。792或者505公交车的走向自己查手机上一下便知。
每日一图
1389:竹叶海公园的梅花坡
摄于2025年2月8日硚口竹叶海公园。竹叶海公园位于硚口区与东西湖区之间,北靠张公堤,南临解放大道,身处汉口闹市,却也是汉口免费公园之一。竹叶海公园内的一处小山坡上种植了一大片梅花,虽然只有200多株,但是都生长在一处南坡上,大家称之为“梅花坡”。山坡上的梅花以红梅为主,白梅为辅,走进梅园如闯入粉色云霞,千枝万树梅花开得肆意。粉白花瓣层层舒展,嫩黄花蕊藏于其间,点点娇艳,俏立枝头,微风轻拂,花枝摇曳,送来缕缕清幽的梅香。很多市民或驾或坐公交来到这里打卡拍照,都沉醉在这如梦似幻的美景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每日一图
1390:杨店楚江院高跷
摄于2009年2月9日孝感杨店镇。杨店镇位于湖北孝感孝南区东北部。素有“舞龙之乡”的美称,每年正月闹元宵的时候来自全镇各村的龙灯按规定是:一条龙不能多;一条龙也不能少。目前只有在这里,还能看到正宗的玩龙灯的风俗。杨店附近有一个小的村名叫“楚江院”,玩高跷闹新春的习俗在楚江院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现在,这里的高跷被成为“娃娃高跷”,因为参加高跷表演的全部都是年龄从四岁到十六七岁不等的孩子,他们一般是在上大庙的最后压台的队伍了。
每日一图
1391:龙灯上大庙
摄于2009年2月9日孝感杨店镇。正月十三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的龙灯狮子龙船和高跷让沉睡一载的古庙瞬间复活了。一时间,土场上人声如沸,锣鼓声声,炮仗如煮粥般的爆响,杨店镇附近的30几条龙都要去镇东头的“天符庙”进香、朝拜。然后再结队去“上大庙”,也就是上“侯家大庙”。天符庙离侯家大庙有大约4公里远,浩浩荡荡的龙灯队伍在春天的田野大地上连绵几公里,蔚为壮观。
每日一图
1392:冬天的黄河壶口瀑布
摄于2010年2月16日黄河壶口瀑布。冬天的黄河壶口瀑布有一番独特的美景,壶口瀑布河道全线出现大面积流凌,顺流而下犹如朵朵莲花。黄河水夹杂着流凌奔流,滚滚波涛,更显得气势恢宏。浪花和水雾在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凝结成冰挂,冰瀑、冰挂、流凌在此处交相辉映,让冬日里的壶口瀑布更显别样壮观。
每日一图
1393:山西的老面馒头
摄于2011年2月10日运城。运城位于山西西南部,古称河东,运城历史悠久,是中华祖先最早聚集生活的地方,运城是古代最早被称作“中国”的地方,亦是关公的故里。素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的说法。当年我们一行驴友自驾来到运城,晚餐吃的是当地普通的老面馒头。馒头是山西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运城的老面馒头,天然发酵,口感劲道,麦香浓郁,味道正宗,如此地道的老面馒头真好吃。
每日一图
1394:坐公交去东西湖茅庙集
摄于2024年12月24日茅庙集。前往茅庙集可以坐2号地铁或者多路公交到金银潭车站,然后坐217路公交车。217路公交车是从金银潭车站始发前往景德寺,全程39站。如果先去茅庙集,可以在柏泉路丰李湾下车,从车站对面的“茅庙集三路”走进去100米,即到茅庙集的标志牌楼。
每日一图
1395:柏泉西毛干鲶鱼板鸭厂
摄于2024年12月24日茅庙集。在茅庙集三路8号有一家“柏泉西毛干鲢鱼板鸭厂”,在柏泉街茅庙集周边,制作和售卖腊货的商户有十余家。而它是当地最大规模的干鲶鱼板鸭厂。这家食品厂专门制作腊货。湖北人在过年之前都要做腊鱼、腊肉的习惯,过年团圆饭的餐桌上少不了这些美味。
每日一图
1396:看现做豆丝
摄于2024年12月24日茅庙集。西毛干鲶鱼板鸭厂还有工人正在现场制作豆丝,豆丝是武汉市黄陂区三大特产之一,也是武汉八大特产小吃之一。武汉附近的郊县农村,春节前都有摊豆丝的习俗。豆丝虽然姓“豆”,其实它的主料是米,其次才是绿豆。把米和绿豆磨成浆,再将铁锅烧得正好,锅底抹点油,舀一勺浆往锅里一旋,一张豆皮就摊好了,揭了起来将豆皮叠折,用刀切成手指宽的“丝”,晾晒干后可贮藏一冬。豆丝可炒,可煮,可炸、可下火锅,最负盛名的,当数武昌的“老谦记”的干炒牛肉豆丝了,可惜现在吃不到了。
每日一图
1397:茅庙集
摄于2024年12月24日茅庙集。柏泉位于武汉市西北部,离汉口市中心不远仅17公里,柏泉是东西湖区的一个镇,原来叫东西湖区柏泉农场。柏泉镇的茅庙集是形成于殷商时期的集市,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相传在远古时期,一位高僧云游至此,恰逢千年一遇之天灾,他慈悲为怀,不分昼夜为百姓祈福。而后村民为了纪念此事,以茅草为料,为他建了一座庙宇,称为“茅庙”。后来此庙香火兴旺,人烟汇聚,逐渐形成集市,成为“茅庙集”。相比其它江南古镇,武汉柏泉古镇显得异常低调,知道的人不多。古镇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明朝兵部尚书张京,辛亥革命先驱孙武,现代哲学家张世英等名人皆出生柏泉。
每日一图
1398:茅庙集特产腊味飘香
摄于2024年12月24日茅庙集。柏泉周边多湖泊、水塘,柏泉人依靠水而生,其制作腊鱼的原料来自柏泉本地。冬天少雨干燥,肉质不易变质,适合腌制腊货。那些经过风干的腊货,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的味道,包含了冬日阳光的香气,又经过了凛冽寒风的洗礼。茅庙集沿街小店挂满腊鱼、腊肉、腊肠等,不少晒场趁着冬日暖阳晒起了腊货,陆陆续续有游客来到了柏泉购买腊货。放眼望去可见满满当当整齐排列货架上的各类腊货,色泽红润,肉质紧实,腌制过后的腊货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每一口都会充满了水乡的记忆和醇厚的美味。
每日一图
1399:茅庙集的农贸市场
摄于2024年12月24日茅庙集。茅庙集的农贸市场在商业街的北头,跟所有的集镇农贸市场一样,干净整洁。物品丰富,这里的鲶鱼个体大,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属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鲶鱼经过腌制风干,自然去油,留下的肉质肥瘦适中,口感紧实、耐嚼,稍稍咀嚼,肉质的纤维便在口中爆开,浓郁的腊香充盈舌尖,这种感受是其它腌鱼都无法代替的。
每日一图
1400:从茅庙集去景德寺
摄于2024年12月24日景德寺。现在的已形成的柏泉生态旅游区,区内除了有茶园、梨园、桃园、桔园规模化的绿色农业外,还有人文景观如古村落、古教堂、古遗址和保护湿地等13处市、区级保护区及文物。我们来到茅庙集旁边的公路上,在路边的茅庙集公交车站等到217路公交车,它继续前行6站就到终点站景德寺了。
前一篇:读潘同学《瞬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