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一图(1170—1270)

(2024-11-09 17:06:19)
标签:

每日一图

1170—1270

分类: 2018—2024年的游记
每日一图 1170:青州南服务区
摄于2024年4月30日青州南服务区。济潍高速上的青州南服务区,济潍高速主线路线长162.5公里,均为新建,是济南至青岛的第三条交通大动脉。走进位于济潍高速的昌乐南服务区,仿佛来到了一座童话城堡,这里借鉴俄罗斯建筑风格,设置了异彩纷呈的景观广场,到处布满了套娃、芭蕾舞等俄罗斯元素,吸引了我们前往休憩驻足。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71:去沙河镇赶大集
摄于2024年5月1日沙河镇。沙河镇位于山东莱州和平度县搭界处,是沙河莱州市下属的最大的乡村镇之一。山东地区通常是按农历算,每5天逢一集,每逢农历三、八为沙河大集,就是初3、初8、13、18、23、28逢集。沙河集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已具有400多年历史,历来是胶东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至今仍是山东四大集市之一。当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正好逢集。这是我们计划中的第一个大集。以后就开始往回走,边走边玩边赶其它的集了。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72:沙河镇集上的海鲜
摄于2024年5月1日沙河镇。沙河镇紧靠渤海湾,沙河大集位于沙河镇政府东西南北的多条大街上,已成为山东省年成交额达到3.2亿元的大型农村贸易市场。当地集市上有许多海鲜产品出售,扇贝,海螺,海蛎子,这些算是比较常见的贝类海鲜了,价格也比较便宜。毛蛤蜊非常鲜亮,个头也大,鲳鱼,鲫鱼,鲅鱼,黄花鱼,鳎米鱼,上唇短,石斑鱼,在市场上还是比较多。当地人叫的石径鱼,痴狗鱼,黑老婆宰,都是土话,到底是啥鱼我也不知道。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73:沙河镇杠子头火烧
摄于2024年5月1日沙河镇。莱州沙河镇杠子头火烧是一种白面火烧,是沙河当地一种特色传统面食。因做伙食的面团需放在杠子一头反复多次压制,故称杠子头火烧。相传乾隆途径莱州沙河古镇,巧逢是沙河大集,龙颜大悦。不觉游至中午腹中饥饿,便走进一家伙食铺吃饭,老妈妈上了4个刚出炉的热伙烧,君臣二人吃个精光,便问:这是什么伙食?老妈妈答:这是杠子头伙食,是我们这儿的特产。乾隆皇帝连连称赞,从此沙河杠子头火烧名声大振。可惜俺没有在集市上瞅见现做的杠子头火烧。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74:海涂
摄于2024年5月1日沙河镇虎头崖村。查地图看到从沙河镇到最近的渤海边只有15公里,我们便驱车前往。走上海堤才发现由于正值海水退潮,眼前出现的只是一片海涂。此海涂位于沙河镇北部,北临渤海湾,是由泥沙构成的海岸滩地,它在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露出水面。这类滩地的泥沙比较粘细,呈粥状或粉糊状,而且滩面较平整,我看见有人在海涂上“赶海”。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75:青州古城市政府大楼
摄于2024年5月1日青州市政府大楼前。离开虎头崖村海涂,沿高速行驶162公里到达青州市政府大楼。青州市是山东省潍坊下辖县级市,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我们直接导航到市政府大楼,市政府大楼位于青州古城游览区中心地带,而且市政府大楼官宣节假日期间免费向游客开放停车,为青州市政府点赞!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76:青州古城
摄于2024年5月1日青州古城。青州古城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老城区。为古九州之一,有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国都辉煌,有“天下第一州”之赞誉,是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山水城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包括古东阳城的北关古街区、宋城,古街区等三大部分。是国内外罕见,至今保存完好山水城一体的明清古城,而且进古城免费,城内的一些景点另收费。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77:青州古城牌楼
摄于2024年5月1日青州古城。青州古城历史脉络清晰,城建格局完整,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当初的原貌。漫步古城青石板古道,大量衙署建筑遗存,遍布古街的牌坊、以及120多条明清古街巷及众多传统民居,蔚为大观。历史上的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李清照等众多历史名人与青州古城有不解之缘。这里,先后走出了800名进士,12名状元,国内罕见。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78:青州古城的小吃
摄于2024年5月1日青州古城。青州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食资源。蜜三刀是采用砂糖、精制面粉、花生油、芝麻等原料精制而成,色泽鲜亮、晶莹剔透,通体透着玛瑙一般的光泽。蜜汁的香甜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青州煎饼用五谷杂粮煎制,薄如纸张,柔软、劲道、香馥,不散口。色如蛋黄,味道甜丝丝,香喷喷,是青州人的主要食品。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79:泊里大集
摄于2024年5月2日泊里大集。泊里大集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泊里镇,虽然距离青岛市中心有60公里,但是有13号地铁可以到达泊里。泊里大集是目前青岛市尚存的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集市之一,有着三百年的历史。每逢农历四、九逢集日,占地160多亩的集市上日用百货、五金建材、花鸟书画、服装鞋帽、特色食品、蔬菜海鲜、农具家具等琳琅满目。远近八方的人来此赶集,感受乡村大集的传统魅力,盛况空前,在这里可以找到的是那份特有的乡土烟火气息。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80:海鲜烩饼
摄于2024年5月2日泊里大集。由于集市上海鲜种类繁多,梭子蟹,蛏子、海蛎子、扇贝、八带鮹,大虾、乌籽、鲍鱼等,价格实惠,各人可以根据自已喜好,挑选各种海鲜食材,然后拿到附近海鲜烩饼摊位上进行加工。摊主清洗后再烹饪,出锅前放进切成条的烩饼,煮熟即可出锅,这样一锅色香味俱全的海鲜烩饼便好了。满满一大锅热气腾腾,吃着倍过瘾。每个人都洋溢着吃货的幸福笑容。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81:山东大集羊肉汤
摄于2024年5月2日泊里大集。羊肉汤是将羊骨头投入大锅里熬汤,再将切成砣的新鲜羊肉与清洗干净的羊杂一起投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氽,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水,撒上碧绿的葱花,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做成了。大集上有很多买羊肉汤的摊位,都是人满为患。汤可以加,面饼也管够,每位30元。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82:山海天海滨
摄于2024年5月2日日照市。山海天海滨位于日照市东港区。山东日照市海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海岸线36公里,这里集蓝天、碧水、青山、绿树和金色沙滩于一体,这里是湾长水深的避风港区,既无台风袭击,又无工业污染,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很高,多年来一直保持“空气质量为一级”、“海域水质为一类”的好水平。当今海岸旅游的五大要素,即海洋、沙滩、空气、阳光、绿色,这里无不具备。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83:铜石大集
摄于2024年5月3日铜石大集。铜石镇位于山东临沂平邑县城东南部,浚河与蓝河交汇处,G327国道穿镇而过,因境内富有黄金、铁矿等资源,得其得名铜石。农历每逢5和10是大集日,因为交通运输便利,使之成为临沂费县一带的一个大集。集市位于镇边的一处河滩地的树林里面,在穿过公路大桥的桥孔下。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84:铜石大集的面点
摄于2024年5月3日铜石大集。山东是中国北方小麦主产地,面食是当地人主要的食品。在集市上有许多面食出售,油条论斤卖,7元一斤,烧饼是5毛或1元一个,饺子是现包的,散子是现炸的。我们买了几个5毛的烧饼,吃了几天。不知道摊主炸了这么多的油条,如果当天卖不出去会咋办?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85:铜石大集的农付产品
摄于2024年5月3日铜石大集。铜石大集上的农付产品品种齐全,琳琅满目,青翠欲滴,都是当地农民自己种植或者养殖的农产品。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可以随时买的这样新鲜的蔬菜和猪肉、羊肉,一定是非常惬意的事了。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86:铜石大集的百货五金农具
摄于2024年5月3日铜石大集。大集上有一个区域是专门卖家用百货五金农具的,品种繁多,经济实惠、价格便宜亲民,我们买了五双的袜子花了五元,还买了一个户外炉具上专用的1升的茶水(镀)铜壶,10元。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87:废轮胎的利用
摄于2024年5月3日铜石大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大家公认的废品轮胎,被山东老百姓改造成为农村的生活或生产工具。在铜石大集的桥洞下面摆着用废旧轮胎改制的一些物件,右边一看就知道盛水的水盆,也许是喂牲口喝水用的;而左边的是什么?你知道有什么用处吗?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88:铜石大集上的剃头匠
摄于2024年5月3日铜石大集。位于大桥下面的地方有两位剃头匠,是开着车过来的,理发每位5元。虽然条件简陋,但是剃头匠的操作还是认真的。系着白色的工作服,剪、理、梳、刮、洗各项程序还是一丝不苟,想必被理发的老汉们还是满意的。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89:铜石大集上的烟火味
摄于2024年5月3日铜石大集。大集是山东农村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尽情展示了山东人民热情、豪迈与直爽。山东自古以来就孔孟之乡。无论是过去还是如今,无不展示着山东好客,大好山东形象。山东大集给人十分接地气,烟火味十足的印象。所以要看人间烟火味还得去看山东大集。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90:铜石大集的羊肉汤
摄于2024年5月3日铜石大集。山东百姓的简单的生活,就是要上一碗羊肉汤,搭配着一盘家常菜和大饼,沿集市的小凳坐下,上演着普通人的生活,简简单单、平平常常,乳白的羊肉汤上撒上翠绿的葱花,掰几块油条或者烧饼泡进汤中,喝一口暖遍全身。虽环境比不上大饭店,但是味道却不一定会输大饭店。咱们也一样,30元的一晚羊肉汤,再来10元8个的炕饺,美美地吃上一顿。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91:铜石大集小炒捣鱼刺
摄于2024年5月3日铜石大集。大集上有一种特色菜叫捣鱼刺,也就是炒鱼渣。正宗的炒鱼渣是要用鲅鱼或者是小鲜鱼仔做的。油热后下入小鱼。然后直接用勺子捣碎,边炒边捣,所谓的捣鱼刺就是这一步得来的。一直把鱼的水分煸干,鱼肉全部碎了,并且呈现焦黄酥脆的时候,加入盐调味。把切好的葱蒜和辣椒丁放入锅中,大火爆炒至断生。出锅前烹入少量米醋提一下味,然后直接装盘就可以了。这道炒鱼渣,香酥味美,再来一瓶十多块钱的地瓜酒,可以够几个人喝半天了。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92:铜石大集上的网红小胖
摄于2024年5月3日铜石大集。铜石大集上产生了几位网红。捣鱼刺小胖就是其中一位,他不分冬夏,总是穿一件红色的花马甲或者是红色的花布褂,搭上了新媒体这趟高速列车成为了一位网红。依靠着炫炒菜的手法,以及低廉的菜品,快速积攒了大量粉丝。我看到摊位周边有许多粉丝在拍照录像,还有个博主正在搞现场直播。不时还有女粉丝上前合影,小胖也十分配合,挺直了腰板,脸上堆满了憨笑。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93:到达曲阜
摄于2024年5月3日曲阜。离开铜石镇沿高速公路87公里就来到曲阜市。曲阜古为鲁国国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如今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曲阜有著名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是历代儒客朝拜之地,也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旅游途中不进陵园,故这次到曲阜只去孔府、孔庙两地。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94:孔府
摄于2024年5月3日曲阜孔府。孔府位于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坐北朝南,现在占地约 4.5公顷。其布局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有11进庭院。是孔子嫡系后裔──“衍圣公”的府邸。 它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保存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孔府门票价格45元/人。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95:孔庙
摄于2024年5月3日曲阜孔庙。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周,完成于明清时期。孔庙现占地14万平方米,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是世界上两千余座孔庙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全国各地孔庙的本源。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堂、17座碑亭,连同大量书、画、牌、匾等珍贵文化遗存。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96:孔庙的石牌楼
摄于2024年5月3日曲阜孔庙。孔庙作为祭祀孔子的殿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名曰“万仞宫墙”的棂星门为孔庙的正门;金声玉振石雕牌坊为孔庙第一道石牌坊;棂星门石牌坊为孔庙第二道石牌楼;太和元气石牌坊为孔庙的第三道牌坊;至圣庙石雕牌坊为孔庙第四道石雕牌坊;   1961年,孔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97:孔庙的碑林
摄于2024年5月3日曲阜孔庙。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碑林,其中最著名的四大碑林就是陕西的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的孔庙碑林、台湾台南的南门碑林和四川西昌的地震碑林。曲阜孔庙碑林矗立着198块碑刻,记录着元、明、清三个朝代600年来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录取名次。大成门前的十三碑亭中珍藏着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封建帝王的五十多块御碑,其中''清大碑''是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碑石重约三十五吨,赑屃重约三十吨。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98:孔庙的苍柏
摄于2024年5月3日曲阜孔庙。孔子曾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孔子崇尚松柏,相传孔子当年确实在此种植过三棵桧柏树。在曲阜孔庙里,孔庙的古柏主要是圆柏和侧柏,成群的柏树也该是最为壮观的景色之一。伸向天空的枯枝,依旧固执的向上,而柏树身上的树瘤奇形怪状,更是让人心生好奇,长期不断的抚摸使之形成了包浆。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199:孔庙的大成殿
摄于2024年5月3日曲阜孔庙。孔庙的第二道大门,称大成门,大成殿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殿高 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大成殿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大成殿内正中供孔子坐像。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00:吃羊头
摄于2024年5月3日泗水河边。从曲阜出来,我们沿泗河观光路前往济宁泗水县的中册镇,泗河是济宁市的母亲河,泗河观光路是沿泗河的河堤而建成的,路边绿树成行,环境幽静。在一处村庄的对面,我们看到一处干净整洁的两间小店,一间是售卖羊头的作坊,一间是有几张桌椅的小餐亭。我们停车买了一只麻辣卤羊头,老板给我们坼分干净,另外还送了一盘凉菜,味道还不错。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01:菏泽牡丹园
摄于2024年5月4日菏泽牡丹园。中国欣赏牡丹公认是在洛阳、菏泽两地。菏泽牡丹栽培已有近千年历史,盛于明清至今长达500余年。菏泽素有"牡丹之乡"美誉,城内有数座“牡丹园”,今天是从泗水沿高速返回武汉,顺路180公里在菏泽新东收费站下高速,这里离菏泽牡丹园只有2公里路程了。牡丹的花期很短,单朵花持续一周左右,最长不超过十天,总花期半个月左右。4月中旬看牡丹最好,而五月初看牡丹花只有去郊外的菏泽牡丹园了,这里远离市区气温低,花期晚半月,所以我们正好歪打正着赶上盛花期了。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02:菏泽牡丹甲天下
摄于2024年5月4日菏泽牡丹园。菏泽牡丹园还是菏泽中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有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237个品种。我们看到园中盛开的牡丹花,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红的艳若蒸霞,灼灼发光;黑的端庄别致,姿貌绝伦;蓝的素洁淡雅,神态清秀;粉的妖嫩妩媚,色香兼备;紫的品居中流,华而不俗;白的洁白无瑕,清爽袭人;绿的更是色奇品佳,别具风韵。红、黄、绿、白、黑、蓝、粉、紫八色牡丹竞相开放,各显风姿,一畦畦,一片片,蔚为壮观。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03:荷包牡丹
摄于2024年5月4日菏泽牡丹园。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其颜是“国色”,味是“天香”,被誉为是“花中之王”,历来被人们所喜爱。而我们看到这种玲珑剔透,好像吊着一串小灯笼的花,居然也“混”在牡丹花丛中。看牌子才知道它们叫“荷包牡丹”。荷包牡丹原产中国、西伯利亚及日本,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开出的花朵小巧玲珑,形状很像荷包,颜色比较艳丽,十分具有观赏性,因为荷包牡丹的叶子像牡丹,才被叫做荷包牡丹,但是它并不是牡丹,你知道了吗?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04:鄢陵的胡辣汤
摄于2024年5月5日鄢陵。5月4日下午离开菏泽,上高速行驶218公里后在河南许昌的鄢陵高速服务区休息。5月5日早上下高速进县城给早。许昌地区的胡辣汤是当地特色,而逍遥镇的胡辣汤更是名声在外,胡辣汤的特点是色泽红亮,香气扑鼻,味道醇厚,是中华风味名吃之一。该汤以小麦面粉和熟牛、羊肉为主,佐以30余种纯天然植物药料熬制而成。还具有疏风散寒、醒酒开胃的功效,盛尽中原人的醇厚和浓郁,我们每人一碗(5元),然后才满足的上车回家。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05:进入董寨
摄于2024年5月5日董寨。董寨位于位于河南省南部罗山县境内,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北麓,总面积4.68万h。保护区前身为国营罗山董寨林场,区内分布有植物1879种,兽类37种,两栖爬行类44种,鸟类23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9种,被誉为"鸟类乐园"。是一个集自然保护、生态旅游、鸟类观赏、科学考察、教学实习、休闲娱乐、避暑疗养于一体多功能综合性的自然保护区。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06: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摄于2024年5月5日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有72万亩,其中森林占总面积62%。有6大景区,以其"山秀、寺古、石奇、洞幽、水美、物华"而享誉海内外。这里非常适宜飞鸟禽类生存的好地方,鸟类有237种,其中国宝朱鹮就是在这里首先被·发现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该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朱鹮总数突破300只。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07:灵山寺
摄于2024年5月5日灵山寺。从董寨出来不远就是灵山寺,以前曾经多次拜谒过,这次就没有再进去了。坐落在灵山脚下的灵山寺是中原四大古寺之一,佛教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以"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宗教界独树一帜,被誉为"灵山三奇"。灵山与鸡公山、南湾湖构成了信阳旅游的"金三角",灵山已成为豫鄂皖旅游热点。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08:九里落雁湖
摄于2024年5月5日九里落雁湖。九里落雁湖位于河南信阳豫鄂交界处的罗山铁铺乡境内的九里关。九里关历史上与平靖关、武胜关平行,为天下九塞之一。五、六十年代当地政府在两省交界处的垭口修建了一座水库,库区面积30平方公里。群山环抱,湖光山色,青翠无比,蓝天白云飞白鹭,映入湖中九重天,成为不可多得的风景游览区。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09: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
摄于2024年5月5日何家冲。何家冲位于罗山县铁卜乡的一个村,地处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中,南距武汉市仅130公里。何家冲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领导的红二十五军1931年10月成立于安徽金寨麻埠;原隶属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4年11月从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9月到达陕北。改属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1996年,何家冲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10:雪中的营盘村
摄于2017年2月7日营盘村。营盘村位于陕北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碱镇,绥德前往靖边的G307国道上。历史上随着陕北“四大名堡”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子洲县周家硷镇和绥德县义和镇。周家硷镇三月和十月的骡马会上,甚至有来自内蒙、宁夏、山西的群众前来买卖牲畜。周家硷不只是一座古镇,在战争时期,无数的先驱们曾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红色的印记。这里也曾经是一座古老的驻兵营地。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11:在靖边看沿门子
摄于2017年2月7日靖边青阳岔镇阳坪村。正值春节大年期间,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会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俗称“沿门子”。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秧歌队则踢场子、打腰鼓等表演助兴。陕北人认为,初一是鸡年,初二是狗年,初三是年羊,初四是猪年,初五是牛年,初六是马年,初七才是人年,所以人们等过了初七才开始出门沿门子拜年。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12:在马来西亚加油
摄于2016年5月12日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加油站加油时与国内一样,可以指定加多少钱的油,或者加满了再给钱。因为马来西亚是个产油国,没有加乱七八糟的税费,所以油价特别便宜,每升1.7马币,合人民币2.55元。(1马来西亚林吉特 ≈ 1.5人民币)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13:加里曼丹原始热带森林
摄于2016年5月12日马来西亚。京那巴鲁神山脚下这片的加里曼丹原始热带森林,是进入京那巴鲁神山公园的第一站。公路两边许多地方都被原始森林覆盖着,犹如进入热带动植物园。在这里热带动植物应有尽有,路边的坡地被当地居民开辟成为香蕉种植园,这里非常适宜香蕉树的生长。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14:走进拉瑙镇
摄于2016年5月12日马来西亚拉瑙镇。拉瑙镇是京那巴鲁神山不远的一个小镇,在AH150公路上。当天的天气很热,大太阳晒得人直冒汗,我们直好沿着树阴或者屋檐下走近镇内。镇中心只有一家银行,银行大厅里面还有一位带真家伙的保安在执勤。我们在里面用自动取款机取了一些马币。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15:在马来西亚中餐厅进餐
摄于2016年5月12日马来西亚拉瑙镇。在拉瑙镇看到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餐馆的老板和伙计都是华人,墙上的菜单也是中文。马来西亚是穆斯林国家,餐馆是不卖酒的。但是这家餐馆有啤酒卖,只是价格就比国内贵不少了,大约划人民币二十多元一瓶,菜的价格同样不会便宜。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16:紫薇王
摄于2004年4月18日印江县永义乡。紫薇王坐落在永义乡西去梵净山必经之路上,距离梵净山西门只有5公里。这里生长着一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薇树”,树龄1400多年,树高34米,树干胸径2.8米。此树筋骨嶙峋,每年脱皮一次,开花3次。花色红白相间,朵大色艳,十分美丽。因属第三纪残遗植物,科学界视为活化石。此树目前在国内没有发现第二株,世界上也只在日本福冈发现比此稍小的另一株。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17:护国寺
摄于2004年4月18日护国寺。护国寺位于梵净山西麓的梵净山西门处,当地海拔1400米,地势高矿,视野开阔,坐南朝北,背靠象鼻山。护国寺历史上又称天池院、天池堂,为明万历初年妙玄高僧所建。万历四十六年敕赐为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护国寺宇建筑规模宏伟,雕梁画栋,工艺精湛,规制完整,布局考究,有大堂正殿三重,客房数百间。雕梁画栋,工艺精湛。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18:护国寺的僧人
摄于2004年4月18日护国寺。护国禅寺方丈释佛友字常本,辽宁省康平县人,生于1911年,时93岁。任辽宁兴城市三教寺、湖北孝昌县观山禅寺、贵州梵净山护国禅寺、广东博罗县罗浮山法云寺方丈、任湖北省孝昌县政协常委、印江自治县政协委员、印江自治县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铜仁地区佛教协会会长。跟我们聊天的僧人很多是孝感人,应该是跟随方丈而来的,见到我们湖北的老乡格外亲切。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19:护国寺吃斋饭
摄于2004年4月18日护国寺。当地在护国寺当和尚的湖北孝感籍的老乡邀请我们在寺内吃中饭。我们当时连包车司机共有八人,寺内的伙房为我们安排了一桌斋饭,九菜一汤,付多少钱忘记了,好像是一百二。其中有几盘菜特别诱人:烧鸡块、炒肚片、螺丝肉、红烧肉,它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外形唯妙唯俏,味道也难分伯仲。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20:梵净山西山门
摄于2004年4月18日梵净山西山门。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它不仅以其独特的佛教文化吸引着信徒和游客,还因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上梵净山有东西两个山门。东山门位于江口县黑湾河,西山门位于印江县护国寺。东山门要爬6000级台阶山路(现在有缆车),而西山门则是沿山脊而行,路径比东门轻松得不是一星半点。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21:蘑菇石
摄于2004年4月18日梵净山。梵净山风景区位于贵州铜仁地区的西北部,处于江口、松桃、印江三县交界处,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在主峰的山脊处耸立着一尊高约十米,上大下小,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样,酷似蘑菇,已经在风霜雨雪中飘摇10亿年以上。它亭亭玉立,看似一触即倾,其实岿然不动,是造物主举世无双的一座魔幻现实主义经典雕塑。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22:新金顶
摄于2004年4月18日梵净山。梵净山一共有三座高峰,最高凤凰山海拔2572米,是武陵山的主峰,游客只可远眺禁止前往。新金顶和老金顶指另外的两座高峰。其中新金顶海拔2336米,老金顶海拔为2493米。梵净山的胜景在金顶,有人说到梵净山不登金顶等于没到梵净山。新金顶的上半部分被“金刀峡”隔成两座孤峰,南面建有释迦殿,供奉释迦佛;北面建有弥勒殿,供奉弥勒佛。中间由天桥连接,状若飞龙。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23:石门寺
摄于2017年7月23日石门寺。石门寺位于甘肃天祝县城西11公里的石门河峡口内侧的石门乡,藏语称之为“嘉格让雅尔隆图尔钦噶丹贤巴林”。该寺由明代国师罗桑丹巴曲吉尼玛初建,据传达赖六世仓央嘉措被西藏地方首领废黜后,在押解送往京途中曾辗转来过此寺居住达一年之久。现在在藏区,念的最多的是六字真言,而唱的最多的则是仓央嘉措的情歌。据说仓央嘉措在临押行进京前还写了一首诗赠给他在拉萨的一位情人:“天空洁白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到远处去飞,只到理塘就回”!留下了他最后的浪漫。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24:药水神泉
摄于2017年7月23日药水神泉。沿着上祁连山的公路是逆湍喧不息的石门河而上,路边有一处景点叫“药水神泉”。据说药水神泉有一段古老的传说,人们饮用这里清香甘冽的药水神泉水是相信可以治疗各种疾病,神泉旁边还有一只雄猛的雪狮,常年守护着药水神泉。这样神奇神秘的药水神泉一直流传在这一带。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25:祁连山“小三峡
摄于2017年7月24日祁连山“小三峡”。这里是位于天祝县的一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祝的祁连山里面的“小三峡”指的是朱岔峡、金沙峡、先明峡。这里森林茂盛,花香鸟语。驱车而上,原始森科的气息立即扑面而来,上百亩的原始森林可谓遮天蔽日,松、衫、杨、桦……各种树木、矮小灌木应有尽有。来到三峡之首的朱岔峡,这里的山石通体朱红,造型奇特,移步换景,这里的丹霞地貌景观主要由窗梭状宫殿式和蜂窝式丹霞地貌组成,它的形成约在7500万年的白垩纪时代。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26:天堂寺
摄于2017年7月24日天堂寺。天祝的天堂乡与青海省互助自治县嘉定藏族乡隔河相望,这里海拔2200米,气候宜人,是甘青罕见的风景区之一,俗称“天祝的江南”。镇北的天堂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自唐代初建到现在历时1000多年,号称是“黄河北部地区五大古寺”的寺院之一,盛世有僧人800多名,号称“天堂八百僧”。寺内有保存了大量的塑橡、雕刻、壁画、经典、法器及木版印刷、手抄的藏文经典和历史资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藏传寺庙。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27:门源油菜花海
摄于2017年7月24日门源。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咀镇,从东头的玉隆滩到西端的青石嘴,夹在北依祁连山,南邻大坂山中间的40公里长10公里宽的山谷都是连片的油菜花地。门源的油菜花绵延几十公里,面积达60万亩,在盛夏时节,门源县的万亩油菜花争相绽放,金黄油菜花海绵延数十公里,宛如金黄的大海,与蓝天白云、高山草原交相辉映甚为壮观。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28:永安古城
摄于2017年7月24日永安古城。永安古城位于距门源县城50公里的302省道上,是一座荒无人烟的土夯古城,据说是青海省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永安古城始建于1725年(清雍正三年),是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处理罗布藏丹增叛乱后,在甘肃、青海通道咽喉之畔建立的。该城南北为438米,东西为353米,城墙高7.3米,厚6.7米,宽4.3米,有腰楼2座,炮台8座,城下壕沟深1.6米多,东西两门原各建有门楼,现在古城内已是空城。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29:祁连山草原
摄于2017年7月23日祁连山草原。无边无际的祁连山草原,是中国最美的草原之一。每年七八月间风景最美,绿草成茵,河曲蜿蜒,四周的雪山如同雪白的哈达围绕着草原,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草,远看像是一个个黑白音符,为草原谱写出一曲动人的旋律。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30:刚察县城
摄于2017年7月24日刚察县城。刚察地处全国最美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北岸,清绝挺拔的祁连山南麓,因史称“环海八族”藏族首领部落“刚察族”而得名。县城的海拔是3300米,我们的哪天早上下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走在街道上更加感觉凉飕飕的。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31:环青海湖公路
摄于2017年7月24日环青海湖公路。出了刚察县城就是一条平整的环青海湖公路。环湖公路有360多公里。据说过去骑马跑一圈也得十来天,即使今天的小汽车,环湖一圈也得花一天时间。我们这次是准备环青海湖的西半圈,鸟岛就在这条环湖路上,由于每年的4-5月才是去青海湖鸟岛看鸟的最佳时间,届时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现在则空空如也,道路边的自驾车和房车营地,我去的时候也是空空的。据说现在环青海湖公路上禁止开办“农家乐”了。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32:青海湖
摄于2017年7月24日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达4635平方公里,比洞庭湖大1.5倍还要多。蒙古语把青海湖叫 “库库诺尔”,藏语则叫作“错温布”,意思都是青色的海,与汉语同一意思。环青海湖有着秀丽的湖光山色、肥沃的湖畔草原,草地上到处都是盛开的叫不上名字的野花。特别是7月的油菜花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前来游览。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33:柴达木盆地
摄于2017年7月25日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柴达木"为蒙古语"辽阔"之意。我们把车停在戈壁上,远处的天空正在乌云密布,盆地的天空上可以看到一团积雨云和正在下雨的两处雨柱,大自然就是这样向我们展示着无穷的变幻,这样一望无际、天地合一的景像是我们几乎在其它地方无法看见过。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34:有一条小路通往茶卡盐湖
摄于2017年7月25日通往茶卡盐湖的小路上。茶卡盐湖是环青海湖的一处重要的景点,本来就是一处自然的景点,而现在茶卡盐湖的门票+往返小火车+返程电瓶车套票每人170元,停车费10元。如果我们一车5人玩下来就一共得掏860元,简直是抢钱的节奏。于是我们从公路边的一处老乡把持的地盘进去,老乡收了我们一台车20元,然后车辆一直往茶卡盐湖边的方向开到前面是沼泽的地方停下车,再徒步一段草地即可以抵达湖边了。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35:茶卡盐湖
摄于2017年7月25日茶卡盐湖。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这里原来是海洋,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这块地面抬起变成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一个。盐湖东西长15.8公里,南北宽9.2公里。据说茶卡盐湖现储盐量达4.5亿吨,可供全国人民使用约75年。走近盐湖,近处是洁白的盐层雪白的盐,远一点的是宝石绿丝绸般轻柔的卤水,再远方就是波光粼粼下如烟如雾的盐湖水了。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36:挖袋茶卡盐背回家
摄于2017年7月25日茶卡盐湖。本着“强盗不走空路“”的原则,游完茶卡盐湖再带一袋茶卡盐回去,把每人4元的进湖费补偿回来也算值了。实际还没有回到家中,这包盐早就不知道丢在什么地方去了,白辛苦背着走了好一阵,掉得大!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37:香花高速
摄于2017年7月26日香花高速。香花高速起于香日德镇,终点为玛多县花石峡镇,全长155.19公里。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路段65公里,经过海拔4445米的挝卓依垭口时,垭口风大气温低,感觉好像是过冬天一样。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38:冬给措纳湖
摄于2017年7月26日冬给措纳湖。香花高速上的车极少,在离花石峡路口大约还有30公里的路边,有一处叫冬给措纳湖的观景点。冬格措纳湖”是“黑海”的意思,也意为“一千座山围成的湖”。湖面海拔4117米,东西长45公里,西北宽10公里,面积450平方公里,水深10米。湖水呈深蓝色,遥望湖面如同一块千山环抱的碧玉翡翠。这里自然风光绝美,生活着多种鸟类,据说还有棕熊、藏羚羊出没。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39:玛多县
摄于2017年7月26日玛多县。玛多县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玛多在藏语意为"黄河源头",玛多县城是排名中国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五。(双湖5000米,岗巴县4960米,班戈4739米,安多4680米、玛多4260米)玛多县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黄河源园区,黄河源国家公园包括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个自然保护分区。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40:岭·格萨尔文化博览园
摄于2017年7月26日岭·格萨尔文化博览园。玛多县城在高速出口北3公里的地方,在进县城途中的城东的地藏王经山及周围是玛多县新建的“岭·格萨尔文化博览园”。玛多县是英雄格萨尔赛马称王的福地,这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格萨尔王的动人传说。博览园以《格萨尔》史诗为主题,主要建有各种铜像,佛塔,经筒,煨桑台,神箭,敖包等。莲花生大师在扎陵湖边赐给他一个白度母转生的花容月貌的女儿叫珠姆,让她以后做格萨尔王的妻子。山顶屹立的格萨尔雕像给人一种降妖伏魔、荡气回肠的气势。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41:共玉高速
摄于2017年7月26日共玉高速。共玉高速是玉树地震灾后开工的,历时7年于2017年8月1日才建成通车,全长635公里。很多路段都是来去分为两个路基建设的,再加上另外一条几乎平行的214国道,这样看上去就是有同向平行的三条公路了在一起了。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42:巴颜喀拉山垭口
摄于2017年7月26日巴颜喀拉山垭口。共玉高速翻越了巴颜喀拉山垭口。巴颜喀拉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中部偏南,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藏语的意思叫“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垭口海拔4829米。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43:嘉那玛尼石经城
摄于2017年7月26日嘉那玛尼石经城。嘉那玛尼石经城位于青海玉树结古镇的新寨村,也称为新寨玛尼堆。石经城于300多年前由嘉那活佛创建,嘉那活佛曾修行在峨眉山和五台山,后周游并朝拜藏区各圣地。嘉那活佛来到新寨村时,发现了自然显现六字真经的一块玛尼石,遂以此为缘住在该村,同僧俗群众一起刻凿玛尼石度过了一生。嘛呢石堆东西长283米,南北宽74米,高2.5米,有20多亿块嘛呢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堆。这些经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大的如同桌面,小的仅如鸡蛋。上面均镌刻着佛像或经文,最常见的是藏文六字箴言。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44:文成公主庙
摄于2017年7月27日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庙位于玉树城南沿214国道进藏方向大约20公里的路口左转,进去是一条叫贝纳沟峡谷,山头之间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经幡。文成公主庙又名“加萨公主庙”,始建于唐代,有1300多年历史,是藏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建,也是唐蕃古道的重要的文化遗存之一。藏式建筑的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金光闪闪的屋顶光芒四射,周围幽静,来朝拜的藏汉群众也络绎不绝。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到达拉萨。这里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冬季大雪封山后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45:勒巴沟的巨石
摄于2017年7月27日勒巴沟。沿着文成公主庙门口的水泥路继续前行,慢慢进入勒巴沟风景区。这是一条沟长为20公里的高山深谷,海拔3700米。勒巴沟在藏语中意思是美丽、吉祥的沟,长满野草的半山上凸出一块巨大的石幔,石面上没有一根草,可以看得见石壁上刻有经文。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46:金沙江边的白塔
摄于2017年7月27日勒巴沟。沿水泥路翻越垭口以后,沿着一条由勒巴沟里面的小溪汇成的勒巴河最后注入通天河,也就是长江的上游金沙江。金沙江边有座白塔据说是唐代所建,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从玉树市沿江也有一条公路通往这里,当地的藏民都是走这条路按顺时针方向进沟的,而游客基本上都是走玉树—文成公主庙—勒巴沟—通天河—玉树反方向游览的。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47:勒巴沟摩崖石刻
摄于2017年7月27日勒巴沟。勒巴沟是以其世上独一无二的水玛尼和山玛尼奇迹享誉世界,为纪念文成公主进藏,藏族群众在沟中几乎所有的石头上都刻上六字真言及经文,以表达对公主的敬仰,并寄托祝福、祈祷吉祥。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48:勒巴沟的藏民野餐
摄于2017年7月27日勒巴沟。这里也是当地许多藏民休闲度假的地方。在清澈的溪流旁,在绿草掩映的山坡上,大家搭一顶帐篷,弄一顿野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在幽静的山沟里面尽情享受生活,这也许就是一场安详的幸福野餐。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49:陇上普通农家
摄于2018年10月2日甘肃镇平县孟坝乡。这里是陇东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一部分。塬上有不少村民现在已经搬离自己的祖祖辈辈住的现在已经摇摇欲坠窑洞,搬进了塬上统一建筑的砖瓦房。这是一家只有一位老人的房子,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去了,家里存的粮食足够可以吃好几年了。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50:彭阳战国秦长城遗址
摄于2018年10月2日彭阳战国秦长城遗址。彭阳位于宁夏固原市。县境内古长城分布在2镇2乡全长约80多公里。现存较好的是自阳镇和孟源乡段。残存秦长城高度2—13米不等,基宽7一10米,顶宽2一米,夯土层0·1一0·3米。在县内长城塬、孟塬塬、白岔等地设有多处长城烽火台。路边可见秦长城的遗址已经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古长城两边有铁丝网沿遗址保护。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51:乔家渠毛主席长征宿营地旧址
摄于2018年10月2日乔家渠村。乔家渠位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城阳乡,1935年10月8日毛主席长征时随右路军于傍晚到达乔家渠,夜宿乔生魁家。晚上毛泽东就睡在窑洞中用案板支起的简易床铺上休息,次日毛泽东率红军向陕北继续前进。当年乔生魁的的孙子乔德雄老人已经73岁了,现居住院子里面对面的一排房子里,他在为我们讲述毛主席当年率领中央红军在这里宿营的故事。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52: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
摄于2018年10月3日景泰县城。位于景泰县城的景泰人民公园东侧的一座山坡上,这里屹立着由徐向前元帅题词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纪念1936年进入景泰境内的三十军、五军、九军的2万多名红军西路军,辗转作战14天, 在条山、大拉牌、雷家峡三大战役中牺牲的1300多名红军。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53:“石头瓜”的产地
摄于2018年10月3日景泰县寺滩。在景泰县城南20公里的寺滩,路边有一排排高高的风力发电机和一片片铺满石砾的耕地,这就是有名的“石头瓜”的产地。不曾想到在这样的石砾地里面居然还可以种西瓜、枸杞和麦子,原来它们是靠一根根水管用“滴灌”的方式来生长的。原来夏天市场上卖的“宁夏石头西瓜”就是种在这样的石头地里。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54:永泰古城
摄于2018年10月3日永泰古城。永泰古城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永泰村,又名龟城,是一座明清时期驻军防务的大型土筑古城。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甘肃省境内明清时期具有重要军事战略位置的一座屯兵城。永泰古城东西长520米,南北宽500米,城东、西、北三面筑有半圆形月城门,城四周有护城河,此城被称为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是国家级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55:废墟之永泰古城
摄于2018年10月3日永泰古城。虽然永泰古城是在一片贫瘠的荒原,但历史上古城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兰州参将就驻扎在这个城堡内。当时,城内驻有2000多人,马队500人,还有众多的老百姓居住。而现在永泰古城人去城空,现存的建筑几乎都是破败的土屋。已经成为了一座废墟之城了。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56:永泰小学
摄于2018年10月3日永泰小学。永泰小学建成于1920年,系中西式结合的哥特式建筑。现已经没有上学的学生了,学校失去了教育教学的作用,成为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全国保留完好的民国时期的三所小学校之一。学校后面有一栋教室被改造为一间“景泰县博物馆永泰城址分馆”,该博物馆是政府投资兴建的,里面有近百件文物资料再现了松山大战、万历兴边等历史事件,工艺沙盘再现了永泰古城复原图。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57:永泰古城内的“电影城”
摄于2018年10月3日永泰古城内的“电影城”。今天的永泰古城,凭借其独特的建造形式和西北原始生态,在这里拍摄过《雪花那个飘》《决战刹马镇》等影视作品,这是留下的剧场建筑和拍电视剧用过的道具建筑。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58:永泰古城的水源
摄于2018年10月3日永泰古城城门外。永泰古城城门外是一片荒漠戈壁滩,哪里有一口小水塘和不远的一座小庙,更远处便是苍茫的祁连山余脉老虎山了。作为古城堡,用水肯定是主要的需要,我看到古城里面有若干古井,有地下的水道相连,这是一号水井,井口用铁板盖上并锁着。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59:甘肃中草药博览园
摄于2018年10月3日甘肃中草药博览园。甘肃中草药博览园位于“千年药乡”定西市陇西县。陇西是生产种植中草药的产区,陇西中草药主栽品种有党参、红黄芪、防风、板兰根、柴胡、大黄、生地、当归等,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8.63万亩,中药材总产量30240吨。建有文峰、首阳两大中药材市场,是全国十大药市之一。现在这里每一年都举办“中草药产业博览会”。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60:哈达铺
摄于2018年10月4日哈达铺。哈达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20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从当地邮政代办所国民党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从而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哈达铺镇的老街是由382家店铺组成的一条长约1200多米的街道,现在叫“红军街”,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的最长、保留当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61: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摄于2018年10月4日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哈达铺镇上街,筹建于1978年,1981年10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0月正式建馆。纪念馆内珍藏着52件文物,其中包括1件国家一级文物、8件国家二级文物以及14件国家三级文物。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62: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
摄于2018年10月4日哈达铺。到达哈达铺之前,红军提出了北上抗日的目标,但主要任务是突出重围、不被蒋介石消灭,但北上哪里,一直没有明确目的地。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根据在哈达铺邮政代办所发现的敌伪报纸提供的消息,决定红军到陕北建立根据地,这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的又一伟大转折。哈达铺是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决策地;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红军在哈达铺修整了7天,这里富庶的地理环境极大的改善了红军的生活,也是生活物资的“加油站”。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63:化马神石
摄于2018年10月4日宕昌县。化马神石位于甘肃省宕昌县两河口化马村212国道上,国道正中间有一处叫“化马神石”的石头巍然矗立在路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南来北往的游客都会在这里下车驻足观赏,拍照。让一块挡道的巨石变成了一道风景倒是第一次听说。此地古代是羌地关隘,峡谷险绝,岷江涛涛,傍山临江,千百年来,村民皆认为这块巨石神灵异无比,认为是有神石的庇佑。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6*:昭化古城
摄于2018年10月5日昭化古城。昭化古城位于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昭化古称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和2300多年连续建县史,是名符其实的“巴蜀第一县”。古城风貌依旧,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铺就,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多为木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65:战胜坝
摄于2018年10月5日昭化古城。昭化古城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的一座三国古城,历史上有“蜀汉兴于昭化,亡于剑门”之说,现存三国遗迹俯拾皆是。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于战胜坝,传为千古佳话。位于古城北城门外,传说马超进犯葭萌关,刘备督阵下,张飞挑灯夜战马超,后马超不敌张飞而败降。故后人将张飞战胜马超处的坝子取名为“战胜坝”。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66:昭化古城美食
摄于2018年10月5日昭化古城。昭化古城到处都是吃货的天堂,川味是主打口。当地美食有核桃酥饼、广元蒸凉面、川麻婆豆腐、苏稽牌香油米糖、酥芙蓉等。 竹荪、木耳制作的菜肴是当地的两大特产,竹荪又名竹菌,有“菌中皇后”之称。各自食物多种口味,老少咸宜,可以满足各方食客的需求。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67:恩阳古镇
摄于2018年10月5日恩阳古镇。恩阳古镇坐落于川东北地区的老苏区巴中市恩阳区的恩阳河边,是城市中间的一片老城区。恩阳古镇历史悠久,当下仍然存有28条古街,数百座明清古建筑。窗棂上的漆,早已斑驳成了落痕,却透着岁月的洗礼,古镇小巷的小茶馆里,老人们就会坐在这里,打起小牌。1933年川陕根据地在这里成立,为古镇增添了浓浓的红色色彩。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68:涞滩古镇
摄于2018年10月6日涞滩古镇。涞滩古镇坐落在重庆市合川区渠江之滨的鹫峰山上,三面峭壁一面寨门,寨门外还有一座瓮城,寨门墙上有两棵盘根错节的黄桷树根吸附在古老的城墙上,仿佛在述说着涞滩曾经的沧桑岁月。涞滩古镇山川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巴渝民俗文化风情浓郁,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了清朝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69:涞滩古镇内的三岔路口
摄于2018年10月6日涞滩古镇。进寨门100米就是古镇中心位置的三岔路口,古色古香,仿佛时光在这里凝固了一样。古寨内还保存着狭窄弯曲的石街小巷,400余间清代民居。错落有致的木质结构的小青瓦建筑群,基本上保持了明清时代的原始风貌,古朴典雅。我们进古镇的时候老天正好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下湿润的石板路与古镇和店铺在幌子的摇曳下韵味十足。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 1270:涞滩古镇地方特色饮食
摄于2018年10月6日涞滩古镇。古镇街道上有不少老式的店铺和各式风味的餐馆,餐馆门口挂的这些老腊肉是作为展示品的。镇上土生土长的酱制品反而得到大家的青睐。古镇的特产是阴米和糍粑,所以当街打糍粑在这里也是很平常的事。地方特产还有涞滩米酒、仙人掌面、合川桃片、老腊肉、葛粉、陈皮糖等。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每日一图(1170—127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