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游记(一):一路风景到堵河

(2023-01-16 20:29:51)
标签:

鄂西北

桃花源

堵河

分类: 2009年的游记

  没有想到,一个一千六百年前的诗人,引发了我的一千六百年后的一段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的游记。                                    ——题记——

 

  他就是陶渊明。资料说: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陶渊明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中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表述了当时的士大夫的一个理想的梦想的寄托。

 

  东晋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究竟在哪儿?由于作者在文中没有交代,其实也不用交代,但是总是惹得后世有心者便根据《桃花源记》里描述的情景而在神州大地的山川河谷中“索隐”起来,以至于神州大地以桃花源命名的景点就有20多个,它们分布在湖南、重庆、湖北、江西、云南、河南、安徽等省,但最有影响却只有五个即湖南桃源、重庆酉阳、湖北竹山、安徽黟县和江西星子桃花源。

 

一.湖南桃源说
  位于湖南省桃源县城西南15千米水溪附近。号称东桃源。因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而闻名。自唐代开始在此修寺建观。宋时极盛。元末毁于火。明景泰六年(1455)又建殿宇,明末再被毁。清光绪年间复修渊明祠,沿山配置亭阁,按陶渊明诗命名,此后又屡经修葺。现存古迹有桃源佳致碑、菊圃、方竹亭、集贤祠、探月亭,及历代诗人的碑刻题诗。1950年除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维修,并修复了一些亭阁。现桃花源风景名区总面积为157.5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8.12平方公里,有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福地洞天桃花山、世外桃源秦人村四个景区近百个景点。据桃源方面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今桃花源之地被纳入黔中郡,西汉初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桃花源就在武陵郡境内,当时叫乌头村,与历史记载完全吻合。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1982年由黄永玉命名的张家界武陵源也名声在外。

 

二.重庆酉阳说
  位于重庆酉阳县。号称西桃源。桃花源景区离酉阳县城不到500米,有一石灰岩溶洞,高、宽约30米。洞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内流出,清澈见底。溪畔有一个四角木质小亭。传说是当年渔人问津之处,故名“问津亭”。逆桃花溪入洞,洞内钟乳倒挂,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洞中石壁石刻颇多,因年代久远,皆模糊难辨。惟洞尾左侧高处,古朴遒劲的“太古藏书”秦篆大字,清晰犹存。因酉阳与桃源相距仅200公里,且均在武陵山。有专家考证酉阳有6个方面与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相符,而桃源的只有2个方面相似。为国家3A级景区。

 

三.湖北竹山说
  位于竹山武陵峡的桃源村。据考证:东晋时代,今堵河就叫武陵河,竹山县就叫武陵县(县名依水而命名,武陵县是在汉高祖5年设立的,一直到南朝梁才废。而湖南武陵县是在隋朝设立的。)而且武陵峡谷内至今还有桃源乡、桃源村这一地名。

 

四.位于安徽黟县。

  据黟县陶氏聚居地赤岭村《陶氏宗谱》记载:陶渊明为三世组,自第五、六世便移居黟县。黟县至今保存了3500多栋清代以前的古建筑,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缩影”、“古代建筑博物馆”。

 

五.江西星子说
  位于江西星子县。桃花源景区有楚人村、康王谷、恩桃庵、陆羽亭等遗址,有谷帘泉、汉阳峰、乌龙潭、吕洞宾洞等胜景。其中康王谷据宋代《南康军经图·记游集》记载,云楚怀王之子逃难至此,遂隐而不出,这位王子为防搜捕,改姓为康,所以此谷后来称做康王谷。对照《桃花源记》中“避秦时乱”,“遂与外人间隔”等句,很是吻合。康王谷附近就是陶渊明的故乡,儿时和隐居后的陶潜常来这个景色秀丽的地方。这样,康王谷成了桃花源又一所在。

 

六.江苏连云港说
  位于江苏连云港市。该市有两处:一为载入《魏书》的“武陵郡”,故城遗址犹存即今赣榆县沙河城子村。二为连云港市宿城山西麓,至今保留有武陵古邑的地名。

 

七.河南内乡说 
  位于河南内乡夏馆镇北8公里的青杠树村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内。桃花源景区是由桃花谷、桃花溪、桃花源三部分所组成。

 

八.云南广南说
  位于广南县北部的阿科乡和八达乡交界处坝美村(意为美丽的坝子)。属喀斯特地貌,四周被翠绿的群山环抱,境内一年四季流淌着一条名为“驮娘江”的清澈小河。这个村寨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进出村都需乘船经过幽深、昏暗的水洞,与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相似。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桃花源呢?这与各地发展旅游业有关,以至于桃花源不断“添丁”下去。正因为如此,这些被发现的桃花源通过媒体向社会传播后,有的配以仿古建筑和相关点缀,遂以开发的新景点去引去游客。这样一来,“桃花”处处,岂不乱了游人眼?

 

  林林总总,都是后来之人按图索骥罢了。这与各地发展旅游业有关,正因为如此,这些不断被发现的桃花源通过媒体向社会传播后,有的配以仿古建筑和相关点缀,遂以开发的新景点去引去游客。

 

  特别是地处鄂西北竹山境内的武陵峡的桃源村,自从去年被炒得热热闹闹以来,去竹山官渡镇驴头峡的游客络绎不绝。仔细看了一些能够找到的文章,褒杨之词漾溢于表,但是也没有能够找到文章对那里的交通、线路的了解清楚,怀着矛盾的心情,于是就有了这次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的计划与行动。

 

  玻璃、燕子、青梅,携上其上中学之女,最后还有我——老黄。大家兴趣相同,于是在学校放假中的2007年8月7日,我们自驾车出发了。

 

  出发前加满油,把里程表归零,我们在8月7日早上8时准时按计划出发了。考虑到最经济快速的线路,我们是走汉口的盘龙大桥、天河镇,祝站镇、在孝感三叉港上了高速。

 

12:50,在谷城出口下了高速,收费135元,共行驶了360公里。
12:59经过石花收费站,收费10元,共行驶了371公里。吃饭休息。15:44经过枫桥收费站,收费10元,共行驶了428公里。
17:21经过温泉收费站,收费 5元,共行驶了488公里。

 

  地处谷城西南45公里处的薤(xie)山,正好在我们是我们必须经过的通往保康的公路边上,这里海拔1100多米,此地植被丰厚,古木参天,据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93.%,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游记(一):一路风景到堵河

 

  这里常年温度为25度,清末时即享有“中国南避暑山庄”的美誉,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可惜我们只能在门口看一下,门卫极力动员我们进去玩,而我们只好笑而不答,慢慢离去。

 

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游记(一):一路风景到堵河

 

  站在薤山的山巅,四周望去,这就是山青水秀的谷城风光,群山遥遥相对;山谷底下的溪流如同白练,蜿蜒于千峰绿野之间,恰如一幅绚丽的山水画长卷。

 

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游记(一):一路风景到堵河

 

  公路从离保康还有16公里的过渡湾镇转向房县的方向走不到15公里的地方,前方远远望去,有一座雄伟的大坝,它将上游的河谷造成一个若大的风光旖旎的平湖,两岸奇峰秀山交相辉映,这样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山区的风景。

 

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游记(一):一路风景到堵河

 

  公路进入房县境内以后,先过榔口镇。青峰镇,公路是沿着一条清澈的马栏河走向而行的。整个道路的路面不错,车辆也不多,我们看到有不少的从陕西安康——襄樊的班车从这里通过,看来走安康、平利、竹溪、竹山、房县、保康、南漳、襄樊比走安康、旬阳、白河、十堰、谷城、襄樊要好不少。

 

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游记(一):一路风景到堵河

 

  我们在沿路上看到,从保康—房县一带的路上,河水一碧如洗,清澈见底,两岸连山,峻峭挺拔。

 

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游记(一):一路风景到堵河

 

  这里的溪河皆形成于山壑之中,曲折多姿,娟秀奇丽。仿佛一条条银练在山峦盆地中缓缓流动。

 

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游记(一):一路风景到堵河

 

  远山铺云叠雾,群峰环绕,村庄后面的梯田一层一层地铺到半山脚下郁葱的林边。闲坐静观,则似乎有一番桃花源的韵味。

 

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游记(一):一路风景到堵河

 

   好一个“世外桃源”,绿绿的山、清清的水;奔腾的小溪、高耸的山峰、绚丽的奇石;陡峭的崖壁、幽深的峡谷;恬静的村落、辛劳和谐的山民。虽然我们没有见到山民,但是从他们居住的新楼房、整齐的田园,密布的电线、门口的卫星天线,可以感到他们生活的安详。

 

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游记(一):一路风景到堵河

 

   我们到达房县的时间已经是下午的17:53了。房县素有帝王将相流放地、神秘野人出没地、这里山奇水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山探溶洞、观飞瀑、登险峰、游峡谷、浴温泉的好地方,只是可惜离武汉太远了。


  从这里,东连襄樊、南达神龙架,西通竹山竹溪、北临十堰。

 

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游记(一):一路风景到堵河 

 

从房县到竹山县的道路基本上没有风景,先是平原后是丘陵,两县距离58公里,17:05,我们在城外的山坡上已经可以清楚地俯视这个竹山县城了。

 

 

鄂西北竹山寻访桃花源游记(一):一路风景到堵河

 


 

  让我们永远记住先烈的英名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