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自驾游·崇阳白霓古石堰·通城黄袍村

标签:
崇阳白霓通城黄袍村 |
分类: 2010年的游记 |
5月15日——16日,“通城塘湖镇荻田村黄袍山休闲游”的自驾游的活动http://www.5zls.com/bbs/viewthread.php?tid=6537&extra=page=1发出来以后,一周以来一直是在大雨暴雨的预报声中渡过的,可是在周五那天反而出来了太阳。于是本来预计可能取消的这次活动就如期的出发了。说来也有趣,这两天的天气一直不错,晴天或者多云,当我们回到武汉家里的时候,一场大雨才姗姗来迟。
这次自驾游一共有8台车同行,整个活动过程中间大家充满了快乐,只是因为温泉至崇阳的翠竹岭隧道封闭整修,需要在如要在毛坪的三叉路口时绕道通山,这样才多绕行了60公里。因此我们临时改变了行驶路线:先到崇阳的白霓古堰湾,再沿246省道南行,经过港口镇、金塘镇、高梘镇,翻山到达我们这次的目的地——通城塘湖镇的黄袍村。
周日返回武汉的路线是:黄袍村——塘湖镇——麦市镇——通城——崇阳——赤壁市——京珠高速——武汉市
在白霓镇中心有一家大型的超市,超市门口是一个丁字路口,崇阳至江西修水的246省道就在这个地方与106国道交汇。
沿这条路向南走了大约2公里。有一块“白霓古堰湾生态农庄”的指示牌,再拐进大约1公里的样子,在路的尽头就可以看到一栋楼房和周围的果树满山。这儿就是这家“农家乐”了。据说这家农家乐的“古堰清水鸭”、“红烧梨园鸡是白霓古堰湾生态农庄的招牌菜肴。
虽然我们没有在这里进餐,这家农家乐的老板还是热情地为我们提供开水和休息的地方。我们就在这里用路餐的方式解决了我们的中餐。
古石堰是崇阳九塘十三堰首屈一指的大堰,经查证得知,石枧堰始建于后唐,迄今已有千余年。开始是以巨木垒堰拦水,后来改用方正青石垒堰,历代有识之士多次修缮,尤以明清为甚。
该堰是用条石砌成,用石灰加糯米作粘合剂,建筑牢固美观,全长3公里,水曲如游龙,群山环抱,时至今日,古堰还在发挥它的作用,仍浇灌着邻近几个村落的万亩良田,是一座丝毫不亚于都江堰的水利工程。
高堤、大市两条河在白霓镇内汇合后流入陆水湖,沿246省道的这条河不知道是高堤河还是大市河,在湖北省分县的地图上找不到名字。
这条河一直到港口镇之前,水量还是充沛的,风景也是绮丽的,看起来适合皮划艇漂流。
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武汉叶子失手把照相机掉到桥下的河里面去了,不过由于水清,在桥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掉进水里面的相机,于是……
相机失而复得,武汉叶子乐得合不拢嘴。于是有人建议她把相机放在蒸笼里面蒸一下,说不定就好了。
车辆驶过了金塘住以后,就进入了与江西交界的山区,一片片整齐的良田,依山起势,临水赋形的一座座村落中,炊烟从黛色的木屋和白墙青瓦的缝隙中飘出来,散发着古朴厚重的气息。
一条小河围绕着青山唱着欢乐的歌
在大山的深处,我们看到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水,溪底的鹅卵石历历可见。
车过了崇阳境内最后的一个乡镇高枧镇以后就在一座山上盘旋,转过山梁的最高处以后,一块山谷的平原出现在山下,“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
车回路转,绕过一处弯道,突然看到山对面一条瀑布高悬,道路危险,也就没有停车,直接来到山脚下面的通城县荻田村。因为荻田村旁边就是海拔1380米的黄袍山主峰华罗寨,所以以荻田村为中心的风景区也称之为“黄袍山风景区”。
山下的荻田村有一条200米长的街道,街上据说有3家旅店,但是我只看到了两家,除了有两家做早餐的饮食店外,没有可以吃饭的餐馆,好在有餐馆的塘湖镇离荻田村只有4公里。
包括塘湖镇在内,我们还是决定就在荻田村的这家“旅游旅店”住宿。老板姓廖,电话13972861419
他家有7间客房,分为不同的档次,房价40、30、20元都有,比较干净、整洁,可以洗热水澡,还有大的客厅。
房子窗户后面就是农田,当天晚上田野里面的青蛙声响成一片,“呱呱呱、呱呱呱”,田野里面此起彼落如沸如腾,像是敲着无数面鼓齐鸣,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青蛙奏鸣曲了。
第二天早上,廖老板早早地为我们煮了一锅稀饭,又在街道上买来了当地有名的豆腐,做了一份青椒炒豆腐,我们感觉这里的豆腐的确好吃。
廖老板还为我们要来了开“黄氏宗祠”的钥匙,并带我们参观。
荻田村位于通城县城东部20公里,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凝聚着厚重的红色历史,荻田村有“一村二元帅”之称、古有抗金英雄、大元帅、岳飞之师的宋朝方琼在这里出生;今有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从这里起步。
村口建有“元帅从这里起步”牌坊。
“黄氏宗祠”现在是位于后街的一座老式建筑。也是“罗荣桓元帅早期革命纪念馆”“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黄袍山是湘鄂赣边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中共黄袍山支部、黄袍山赤卫队、县苏维埃、中共通城县首届代表大会,于民国十七年秋至二十年 (1928 一 1931) 先后在此诞生和召开。
“黄氏宗祠”正面是罗荣桓元帅雕像、后面是“黄氏宗祠”供奉的黄氏老祖先的雕像。他们两人现在是和谐地在一起接受人们的礼拜。
古式的木楼上面是记载着那段革命历史的文字与图片,仿佛又将我们带回到那战火风飞、硝烟弥漫的革命时期。
黄袍山当年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一九二七年罗荣桓元帅领导鄂南通城,崇阳农民起义后,黄袍山成为了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时期,在党领导下,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武装斗争,。他们的英雄事迹使天地动容,鬼神黯然。他们的革命精神与日月同光,山河永存!
现在的纪念馆的馆长还亲自为我们当讲解。
漫步在村子里面,古树、流水、小桥、古井、竹林、田园、小路、老式村落等皆入眼帘,好一派美丽的田野风光。
纪念馆对面就是秀美的荻田玉溪。溪水清澈如通透的玉佩,堤上绿树成荫,溪边几处让人洗衣的石条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走过去抚摸清清的溪水,让清凉滑腻的溪水从手指间流过,去感受大山的气息。
出村沿沟前行不到1公里就是号称“华中第一瀑”白水岩瀑布。
清代正位礼生吴镇题《黄袍山石溪瀑布》云:“谁把素丝织缟绫,高悬青嶂漂澄泓。九天飞帛飘风闪,匝地函绢荡日明。划破顽崖联翠浪,皮开迭岫绣红英。珠抛玉翠寒侵骨,灌耳龙雷潄衣晶。”把一幅风光秀丽、气势磅薄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眼前。
白水岩瀑布目测大约有120米,现在在瀑布下方建有一座小水电站,有两台水能发电机组。当天晚上我们一部分同学就住在水电站里面的房子平台上面,据水电站的职工说,虽然有旅游者来过这里,但是还从来没有驴友来到过这里扎过营。
照片中的平台就是我们扎营的地方。
黄袍革命烈士陵园就在小水电站的左侧。
陵园有一座高十多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两座红色革命烈士纪念亭、一幢三间的老式瓦屋及数百棵苍柏、丹桂、雪松等等,陵园前是一座老式的石拱桥。每年清明时节,周边乡镇的群众、学校、县政府等都会前来扫墓祭奠。我们也毕恭毕敬地向烈士献花、致敬。
白水岩瀑布的右侧有一个铁门,过铁门就是数百级的陡峭的石阶,石阶多年无人走过长满了滑腻腻的苔藓,拾级而上,需砍茅草而行,最后穿过林木,支扶石墙,可以攀爬到尽头,眼前会有豁然开朗的惊喜。
也可以开车绕行3公里到达瀑布的上方位置。
路上经过为革命挤尽甘乳的革命母亲黄菊妈的墓,她从1930年起,先后送三个儿子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送两个女儿参加中共通城县委的秘密工作。自己担任红军的秘密交通员。此后,五个子女相继牺牲。1935年红军转移后,遭恶霸地主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后进湘鄂边境的林海山岩中过原始人的生活。建国后,回乡参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和生产劳动,被誉为“革命母亲”。曾多次获省、地、县劳动模范、烈军属模范称号;1959年被评为全国烈属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50年菊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积极投入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运动。抗美援朝期间,她把打草鞋赚的1万多元(旧币)全部捐给国家,用于抗美援朝前线购买枪炮。1959年10月1日,黄菊妈应邀参加国庆10周年天安门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71年,89岁的英雄母亲黄菊妈与世长辞。
千年古寺白玉寺位于面对白水岩瀑布的半山上,该寺源起于宋朝,距今已有1000余年,初时只是由些许石块垒起的小庙,真正初具规模还在明朝嘉庆年间,寺庙那时已有了正殿、偏殿及两处天井等。寺外烟雾缭绕,庙宇倚嫦娥山而立,古柏与山竹傍寺而生,更显其寺庙的神秘与灵气。
站在瀑布前,看到的是好像天际飘来的一段段白绫,似千军万马之势跃,我们看到的瀑布由于刚刚下过一段时间的雨,瀑布比较壮观,让人久看不厌。
接近中午时分,虽然还有一些可以参观游玩的地方,我们还是匆匆地结束了在黄袍的游览,沿着黄袍——麦市——通城——崇阳——赤壁——上京珠高速——武昌下高速,在返回进入武汉市区的时候,一场倾盆大雨终于迎接了我们。
前往黄袍山荻田村的攻略:
1,如果搭长途汽车,可以从武汉的各个长途汽车站坐开往通城的长途汽车,票价好像是57元。通城的长途汽车站每天有20多班车从通城——黄袍,车票7元。
2,如果自驾的话有两条路线可以到达。
3,荻田村地处通城的边缘地区,短时间不会“开发”,所以基本上还是保持原始的状况,吃、住、行、游条件有限,目前还不宜大批人马一起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