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 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2010-03-06 13:46:42)
标签:

庚寅

元宵

孝感

杨店

黄陂

祁家湾

看龙灯

旅游

分类: 2010年的游记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民间娱乐活动高潮迭起的时间。正月十五舞龙灯,这也是咱们中国的传统。舞龙,舞狮不仅是人们闹元宵的一种形式,它还有特定的寓意——“送平安,送幸福”。因此,特别是在农村的人们,为了讨个好彩头都会在元宵节开门迎接龙狮队,寄予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深深期盼。新春舞龙灯,家家祈幸福,这已经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传统。也是热热闹闹过春节的最后的高潮。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什么是我们民族的根本,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从2006年开始,已经是连续五年在黄陂孝昌一带看龙灯了。五年来,虽然陆陆续续地去了好些乡镇和村庄,也不能说已经对当地的玩龙灯的习俗有了深入的了解,越是深入越是感到还有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了解,因为我毕竟只是临时的、表面的、粗略的看到了一些浮光掠影的东西,真正了解龙灯悠久的历史和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领会的。而随着时光的流失,这样原生态的民风民俗会越来越远离我们而去,也许过几年,想去也没有去的地方了!

 

在武汉的近郊黄陂和孝感的孝昌一带,“年半大于年”习俗还是深植于当地人民中中,每年的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必定是当地闹元宵的高潮。本来是计划先在正月十三去黄陂孝感看闹元宵的,可惜一场大雨还是无情地淋去了我们的热情,好在正月十五的天气虽然预报是“小雨转中雨”,但是当天早上的时候,天气还是没有下雨的迹象,于是我们还是按计划出发了。

 

在预定的集合地点——汉口盘龙城大桥,在预定的集合时间——2月28日上午8时50分,已经集合了28台车,一百多人了。从盘龙城大桥出发,经过了黄陂县城,折向孝感方向,一路上有车加入,比如一泊他们头天去了大顶山露营,2台车十余人也在杨店加入了我们的车队。

 

当我们车队刚刚到达杨店镇东边的“天符庙”,把车辆依次停好的时候,第一条龙灯随着一阵阵鞭炮声从镇子的大路上游弋过来了。

 

不一会,各个村湾里面的龙灯一条一条、一队一队,相继来到“天符庙”前,列队等候了。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平时很少看到这么多龙灯,我们无论大人小孩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走进天符庙,里面人头攒动,烟雾缭绕,香客们把成把的香烛插在香案上,大殿中间供的不是佛教的释迦牟尼佛,也不是道教的教主老子,而是一位白面书生。

 

原来天符庙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杨店一带的人们心地恶毒,歪风盛行,玉皇大帝查明此处情况后,认为此地人已无可救药.于是便准备以毒药投入东街古井,除掉以此井水为生的一方百姓.恰在这一夜里,一位私塾的老师突然梦到玉皇大帝要投毒古井一事.天亮以后,这位老师带领着他的四个学生到处劝说周围百姓不要吃古井之水,但没有人听他们讲的话,他们只好守在井旁阻止别人取水.当地百姓认为他的头脑有毛病,无人理会,情急之下,老师纵身跳入古井之中,他的四个学生见老师有此义举,也随老师而去纷纷跃入井中,倾刻即死.人们这才明白他们师生所说的话,井中果然有毒,使当地百姓免于一死.

 

话说玉皇大帝过后得知了师生五人跳井舍命救一方百姓之事,认为此地还是有一些令人钦佩的忠义之士,便放弃了除去此地百姓的念头.同时被五位师生的行为所感动,于是便让他们升天成仙.

 

杨店百姓为这五位师生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出殡的时候,天空中突然出现各种奇翼的符号,不停地交替普烁.人们认为那是几位师生在天上显灵,于是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庙宇来纪念他们,取名为"天符庙"。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杨店的龙灯不同于中国北方的龙灯,北方的龙灯因为龙灯前面有一个绣球在前面逗引;所以龙头是可以上下左右灵活翻飞的;而杨店的龙头是一个“高龙”,体积巨大不便于运动。所以龙头与龙身只是用一条布带相联,龙身舞动时龙头只是配合龙身而仅作左右的摆动。   杨店的龙灯的龙头扎制精细而夸张,龙头是由杨店当地的纸扎铺手工扎制而成,只是头尾的骨架是长期反复固定使用的,这是因为头尾的骨架里面有可以插火烛的地方,而不能危及纸质的龙头和龙尾。龙头的顶部有一只蟾蛛。一对角、一对“翅子”。 “翅子”象征龙的鳃,分为一大一小,大翅子上插有5根长翅苗, 4根短翅苗,小翅子上插有5根短翅苗。,整个龙灯看起来色彩艳丽、姿态灵动、栩栩如生。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杨店玩龙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马角”这样一个角色。他们一般在进入角色的过程叫“上马”,退出角色的过程叫“下马”;关于“马角”的种种神奇的传说在当地人的绘声绘色地描述中,令我惊愕得合不上嘴,大致的说法是平时普普通通的人只要进入了“马角”的角色,就会变成为另外一个摸样,就会神力无比,做出平常人做不出来的有特异功能的动作,就好像在黔西南有的地方的“上刀山下火海”一样,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杨店一带,包括黄陂一些地区都有在每年正月十五玩龙灯的时候必有“马角”出现,好像是因为这个地区有玩“僵狮”的习俗,而玩“僵狮”必由“马角”来玩,还有一个玩“神棍”的角色,也是由“马角”来掌握才行。据说“马角”是由各村指定的传人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在正月十五玩龙灯玩龙灯期间,凡重大的活动,比喻“开光”、“祭祀祠堂”、“拜土地庙”、“上大庙”、“游龙”、“喝彩”、“会龙”、“灿灯”等活动,必须有“马角”出现。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无可否认,“马角”从表面形式上看,他是“神”的代表,他扮演了或者主导了一种“神”与“人”的沟通,从这个意义上说来,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巫”。在盛行巫术崇拜的远古社会,先民笃信巫术具有神奇的超自然威力,把掌握这种威力的巫,视为神的使者,传达神的旨意,是沟通神与人的桥梁,仔细想来,其实在人类共同的历史中,都经历过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的几个自然阶段。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传承中,我似乎看到了有一根脉络从远方上古时代走来:隐隐约约地联系到盘古开天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黄帝、蚩尤、巫、傩、氏族、部族、图腾、神灵、巫文化、楚文化、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节文化……终于,一条中华民族的根就清晰地浮现出来了。

 

龙灯实则也是热烈的仪式。村里面凡是10岁以上的男丁才能够参加这项仪式。当小伙子们由上一代的人手里接过掌灯的柳木棍或者龙旗的时候,又何尝不是他们成年的仪礼呢!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18条龙到齐了以后,在天符庙外面操练了一番,走村串寨的“拜龙”就开始了。一条接一条的龙灯队伍,前面看不到头;后面看不到尾,沿着祖祖辈辈龙灯走过的田间小路,蜿蜒前进着。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夏家寨”是第一个作为地主的身份恭迎其他村湾的龙灯队伍,我们到达的时候,一群人正在看夏家寨的马角的“上马”仪式。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夏家寨一共有三条龙,有三个舞龙的场地。头人早就准备好了一包包的鞭炮,在操场的一端放了一张八仙桌,上面放了香案和供品,等待龙灯的到来。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龙灯队伍过来了!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每一条龙进场的时候都要向案首方向点头示意,头人也要作揖致谢。

 

当四条龙完全进场以后,几挂鞭炮在场地炸开,突然一阵众人吆喝,四条龙带着一阵风冲来,这个时候锣鼓喧天,鞭炮震耳,在硝烟中龙灯排成一排,舞龙的小伙子一个个攥足了劲,一声大吼,把一条条龙灯直舞得上下翻飞,眼前只有一片光影在跳跃,不见龙身只见人。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在村子中间的“夏家祠堂”门前,粗犷的打击乐和燃放鞭炮,吆喝喧天,场面十分壮观。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看了龙灯在夏家寨三个场地的舞龙,我们就回到了天符庙,开车前往杨店西南方向的张家大湾的滚子河村。

 

磙子河是孝感六条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牛迹山,自北向南至八龙垸、四联垸、孙家口汇入澴河,全长24公里,河宽10-30米,为季节性河流。不知道这个滚子河村口的河是不是这个滚子河。我也问及这事,村里面的老人把我们带到河边的一片桔子树林里面,指着两个埋在土里面的大石碾子队我说,就是因为这个碾子,这个村才叫滚子河村。

 

他们也说不清这个碾子的来历,只是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埋在这里,还说如果谁“不开窍”就来这里把碾子中间的方孔掏一下,于是我也就失去掏了一下,但愿我能够学会“开窍”一些。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龙灯的队伍一对接一队从滚子河村经过,在村边的场地上,照例是鞭炮炸响和咚锵锣鼓,弥漫的呛人烟味,人声、焰火、鞭炮、喝彩声,人们又一次到达了狂欢的顶点。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看着龙灯的队伍还在各个村子拜灯,我们不能再追随了,就在村子的场地休息。

 

这个时候村子里面正在进行一个马角的“上马”仪式,在场子中间,一个马角正在围着他玩僵狮,其他几个人有的打鼓,有的敲锣,有的上下烧黄表纸。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看来没有能够“上马”,于是就把他关进祠堂里面,进行更强化的“影响”,把大鼓放在跟前敲得震天响,把锣放在耳边敲,把鞭炮炸得硝烟弥漫,计划对面看不到人,上马者看起来丝毫没有“上马”的迹象,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看来马角也是不好当的呀!

 

下午5时,我们来到黄陂的横店,先径直去了老贾家吃了他们的特色菜——鸭子煲,因为已经知道了今天晚上黄陂祁家湾的龙灯是晚7时正式开始,所以乘机休息了一会哦。

 

黄陂祁家湾的龙灯是在祁家湾通往黄陂的路口前面的地方,好像也是元宵节灯会的地方。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这条街道大约有300米长,每一户门口都摆上了香桌,都在翘首等待龙灯的出现。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今年祁家湾有两条龙灯,每条龙灯有24节,从头至尾有近百米长,龙灯里面点了24支蜡烛,远远看去灯火辉煌。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龙灯首先来到路边的香案前面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然后沿马路相对分为两队,

 

一排排焰火放在路边点了起来,一时间硝烟弥漫,烟花四溅、鞭炮阵阵、灯火辉煌,战鼓声声,人声鼎沸。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在硝烟中,舞龙者把龙头上下飞舞,把沉重的龙头掠地而过,鞭炮愈响,愈发舞得精彩,舞得愈有英雄气概。

 

[游记] <wbr>庚寅年元宵节孝感杨店黄陂祁家湾看龙灯

好像是龙王显灵一样,一阵风吹了过来,几滴雨水恰是上天落下来的甘霖,于是我们就赶紧打道回府,因为天气预报早就说今天白天是中雨了。

 

回家路上,刚刚进入市区,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好在今天整整一个白天,老天爷开眼,让我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