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你的校园回忆 是栀子花开还是拳打脚踢?

标签:
紧急校园霸凌美国 |
分类: 教育 |
中关村二小的校园霸凌事件一直在持续的发酵中,事件的真实经过也是众说纷纭。事件中的主角是一名10岁在中关村二小就读的男孩,其母亲自述男孩长期受到校园欺凌,今年11月被同学用装有厕纸和尿液的垃圾筐扣头后,出现失眠、恐惧上学等症状,后被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随后有家长表示,霸凌者也曾欺负过班上其他同学。
但没过多久,针对此次事件又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有网友称事实并非如受伤男孩母亲所述,其实是因为受伤男孩不小心尿在别的同学身上了,别的同学生气才把纸篓扔在他的身上。更有网友称其实受伤男孩才是经常霸凌其他同学的人,这次是被欺负的孩子进行的反击。事实的真相一下自就变得扑朔迷离。
但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孩子在学校被其他同学霸凌的情况必然发生过。而学校这样一份让群众觉得诚意欠佳的官方声明更让孩子和家庭受到了二次伤害,我们不禁需要反思,印象中本该是充满了美好回忆和淡淡心跳的校园,怎么成了流血冲突、暴力与凌霸的场所?
反观美国对于校园霸凌事件的处理与定义,我们值得反思的似乎更多。
首先,美国定义霸凌(bullying)是学龄儿童中不必要的攻击性行为,涉及实际或感知的权力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被重复,或者有可能被重复。被霸凌和霸凌其他人的孩子都可能会有严重且持久的问题。
在美国反校园霸凌的官网,将霸凌归为三种类型:
-
语言霸凌,说或写不好的事情。例如戏弄、恶意的名称呼唤、不当的性评论、嘲弄辱骂、威胁造成伤害等。
-
社会霸凌,也被称为关系霸凌,伤害他人的名誉或关系。例如有目的性的抛弃他人、带领其他孩子孤立他人、散布他人的谣言、在公共场合故意让他人尴尬等。
-
物理霸凌,伤害他人身体或财务。例如打踢捏、吐痰、绊或推搡他人、拿或打破他人东西、做低劣或粗鲁的手势等。
“孩子小不懂事,只是一不小心闹急了!”
“小孩儿之间的玩笑而已,长大就好了!”
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些中国家长们模棱两可的回答或遮掩。
美国家长也是这样认为吗?校园凌霸只是玩笑吗?NO! 在处理校园霸凌事件时,美国学校和社会的态度远比我们想象中的严苛很多。
在美国校园霸凌事件也是时有发生,在2010年一名15岁的女生霏碧·普润斯因不堪被同学欺辱霸凌,而上吊自杀。此次事件在美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更是引起了人们对校园霸凌的关注。两个月后,涉案的九名男女学生受到了警察的逮捕,经过法庭的审理,均为自己的言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治。霏碧·普润斯案件成为了一个契机,将霸凌行为提高到法律高度来审判,更是推动了美国对霸凌定罪法案的通过。截止到2015年3月,美国50个州全部有了反霸凌立法。
美国除了对校园霸凌进行惩治,还对校园霸凌防患于未然,专门建立了网站关注校园霸凌情况。
学校具体的防患措施明确的罗列如下:
1.每所学校都需要对自己进行校园霸凌情况的评估。
评估可以帮助学校确定霸凌行为的频率和地点。还可以衡量当前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知道发生了什么,可以帮助学校工作人员选择适合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策略。评估还涉及向学校或社区成员(包括学生)询问他们与霸凌有关的经验和想法。 评估的进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并且会使用研究工具。
2.鼓励家长和学生参与到反霸凌的活动中。
学校员工可以为防止校园霸凌和保护学生最很多的事情,但是家长和学生需要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去,在防止学校霸凌方面发挥作用。这样对于霸凌的预防才会在关注下在学校积极的进行。
3.建立政策和规定。
学校通过建立和实施学校规章和政策来帮助防止霸凌行为,在规章和政策中会清楚地描述学生们应该如何相互对待,还会明确规定违反规章的后果。
4.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
一个安全的环境可以有效的帮助学校预防霸凌。安全起始于教室,同时学生也应该在校园里的任何地方都感觉安全 ,例如在餐厅,图书馆,休息室,公共汽车和操场上。做到在学校的每个人都可以一起工作学习,创造一个霸凌是不被接受的氛围。
5.对员工和学生进行有关反霸凌的教育。
学校会有反校园霸凌的主题的活动和课程。并且有针对性地教导学校员工和老师学习相关的规章和政策,以保证如果有校园霸凌事件发生,可以有效的解决。
最后,最需要记住的是,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当遇到校园霸凌应该这样做:
1.告诉对方停止他的行为
2.火速逃离,以免受到伤害
3.被困时,要选择适合的方式保护自己
4.向长者寻求帮助,他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5.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不可以跟霸凌者到偏僻角落
6.和好朋友一起同行,不要孤单一人。
7.寻找适合的机会,结交新的朋友。
随着网络的普及,孩子越来越容易的可以接触到暴力的视频和游戏。在他们还不能辨别是非的年纪,家长和学校如果一味的宽容,将“玩笑”和“不成熟”作为借口,必定会让孩子无法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同时,当发现孩子被被霸凌时,学校和法律法规及时的介入,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不必要的校园惨剧。让我们的校园,拒绝暴力!
更多问题,点击链接,专家老师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