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航
中国地产制度的最大症结,是没有制衡机制。房价超出民众承受所限,官商结合对付购房人,没有机制保护房产保值增值,皆源于此。
政府当前在地产定价和运行中缺乏对开发商的制衡,是弱势。现在时机成熟,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物业税,达到和开发商制衡的作用,取回地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物业税制订得当,会让地产长期稳定发展,解决目前中央政府对地产不可不管,也不得不管的两难。用制衡机制来长期约束,比用一时的政策约束要有效。
物业税的下达实行是一个新的制度的引入,要慎重。而物业税实行以后,是个调理地产的慢药,会在机制上解决地产发展的两难问题。
征收地产税,最大的意义在于引入了行业的制衡机制。征收得当,会引人两个关键的制衡机制,诸多问题迎刃而解。
第一,主要制衡机制,政府和开发商在房价和房产持有税的利益制衡。
这个制衡机制,给了政府对开发商的话语权。
说白了,地方政府房产收入靠卖地,必须依靠开发商,所以半依半就,房价上升,利益是一致的。关键是,在短期利益上是一致的。可是政府还需要长期利益,而开
发商卖了一个楼盘就走,无法有长期利益。今后地方政府可以独立于开发商有地产长期的收入了。有了长期的物业税收入,地方政府就会真正关心本地地产的价值,
而不只是价格。
房产交易时,政府的收入是交易税,开发商的收入是利润。当然大头是开发商的利润。政府是公共机构,其主要目的不是追求最高的房价利润。
房价越高,开发商的收入越高,政府的收入越高。这是让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的主要渠道,所以地方政府会不遗余力,一直推高房价。开发商就更不用说了,房价直接
联系商业利润。
其实政府也愿意平价安民,开发商也想在合理利润范围里从商。不过是当前的没有制衡的利益诱惑下,商业冲动使然。
引人物业税以后,政府每年都可以得到物业税的收入。这部分税,是政府和房主之间的税务,完全脱离了开发商。物业税的引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在官商一体的格
局。
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机制,政府有个不用依靠开发商的房产税收入,就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可以更有力地约束开发商。即使开发商在房产出售环节不挣钱,政府
的财政损失也不大,因为还有后续的每年物业税收入。
第二,次要制衡机制,政府和房主在物业税使用上的制衡
这个制衡机制,给了业主对政府物业税金的话语权。
政府每年从房主征收物业税。收多收少,用于何处,地方政府和房主之间一定会有一个协调制衡机制。业主缴税,一定会要求使用明细去向。
在西方国家,当地的物业税,由当地的委员会决定税率和用途。这个机制给地方政府很大的制衡。
业主有权参与物业税使用的法理和运行机制都很简单。现代税制,”无代议不缴税“(No
Taxation without Presentation)。物业税收,用于当地,代议制度很容易实施。
这里有一个前提,是物业税的主导权在地方。一般国际业内惯例,地产税是个地方税,或者绝大部分是地方税。税用于地方,业主才可以关心并代议自己的税金使
用。
第三,房市长期发展和短期盈利的制衡
这个制衡机制比较复杂一些,主要是因为业主缴纳物业税,地方政府有了财政收入。双方的共同利益是使当地地产保值增值。通过增加服务,增加附加价值,使地产
升值,而不是单纯通过土地的稀缺性提高房价。因为土地的稀缺性依附于外界的市场供求影响因素太大。而自身的价值,比如学区建设,辅助设施建设,物业管理水
平,居民成分,这些都不大受外界影响。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佛罗里达房价大跌,降幅曾经达到40%,而匹兹堡房价不跌的原因也在于此。
此外,物业税还会引入税金使用者(比如学校)和纳税人的制衡,与购房人和开发商的制衡,此处不详谈了。
纵观当前的物业税评论文章,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阵营一致强烈反对征收物业税,种种理由,包括法理不通,产权不明,评估师不够,时机不到,等等。这里有很多人
是因为不了解物业税的运行机制产生疑惑和恐惧。但是也有的是有意愚民,利益使然。更有甚者,复旦大学教授谢百三,更是说物业税会使千家万户假离婚来逃税,
此乃威胁政府,实在可悲。一些冷静的学者,以曹建海为首,都看到了物业税是可能解决当前房产诸多问题的关键。
物业税能够实行得了吗?政府此举,和开发商产生制衡,得回话语权,保护买房人,又增加收入。此时实在不该怀疑政府的能力和驱动力。政府关心的不全是钱和
GDP,还有政府和民众的制衡。商人按照最大利益化抬高房价,百姓买不起房,百姓还是要找政府,会引起社会问题。我们学者现在应该做的主要事情,是如何让此事运行得更加合理,如何让物业税成为于民有益的实在的善税。
一个行业有了好的制衡机制,才能使行业各方,都有自己的话语权,有自己的参与权,共赢发展。一个行业有了好的制衡机制,才不会总出骗子和傻子,豪富和赤
贫,疯子和侠士。
(作者陈航,欢迎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