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836
  • 关注人气: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直想说的(文/钟百迪)

(2010-12-13 18:01:24)
标签:

科技

模仿

作品

摄影器材

暗房

杂谈

分类: 摄影

  一直想说的(文/钟百迪)

一直有人争论究竟是胶片摄影好,还是数码摄影好,拍出来的照片究竟是需不需要后期处理! ­

我觉得今天还有人为这个问题的人,那就是死钻牛角尖!

 ­

可以说传统胶片摄影是我们一路走过来的,现在步入数码时代,我们其实也没有去抛弃传统摄影,传统摄影所最求的手法、所追求的质感,所追求的色彩,也是如今我们数码时代的所追求的,只不过我们是换了工具,节省成本而尔。

 ­

还有人说,我用传统胶片那些质感,细腻多好,你用数码那些灰蒙蒙,一点锐度也没有!听到这句话,我就更晕了,人不怕懂的不多,就怕不懂在装懂! ­

 

如果大家了解到数码得到的影象和在胶片的到影象的原理就会明白了,数码影像按照现在的技术来说,只要你好的前期拍摄,后期精心调整,那绝对是比任何传统拍出来都要好!

 ­

有些人用了数码相机,但是呢?却没有勇气去面对数码后期,他以为数码时代的暗房还可以叫给那个冲印店来帮助,谁知道永远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拿了数码相机,前期做的够好了,照片还是看起来那么平淡呢?原因很大就是后期!

 

以前说过,数码时代,会摄影已经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会摄影和后期才是一个当代合格的摄影师,现在很多的搞摄影的人,包括专业的非专业的,在后期这方面特别的薄弱,薄弱到几乎不敢去面对它,这是个问题。甚至在做印刷的行业,还有很多的人不知道锐化这个方法,其实也很难怪,可能是因为每个人的追求,或者每个人所接触的事情不同吧,我敢相信,我要是不接触摄影教学这个行业,我也不会知道有这么多东西要学的,原来有这么多东西我是不知道的,我是一个摄影专业学生,也是受害者一人,不过我值得庆幸的是我遇到了很多大师,他们给了我很多指点,给我这个什么也不知道的人,学到感悟的东西现在一直为我受用,还有就是因为工作和身边的人的鼓励,他们的要求,他们的需要,也一直在鼓舞着我不断去学习! ­

 

我一直很记得陈老师对我说过的一段话,所以我一直在努力。 ­

 

现在很多人,在网上看到点ps就在沾沾自喜,也经常指指点点别人的作品,我喜欢真心的评价,不喜欢那些不懂装懂的点评,比如前段时间吵的很激烈的蓝猫的事情,我觉得那些所谓的“ps”高手简直是败坏社会风气,一味在显示自己的那点水平,给我们这些菜鸟在一旁看他们观战! ­

    

这些人,无论以前标榜自己是多么高手,在我心中形象全失! ­

 

还有就是现在我看到很多人不是在讨论摄影技术,而是在讨论摄影器材,说我买了XX,哪个的处理器太烂了,说的一边的人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连镜头是多少组镜片,第几组是凹透镜,他的密度,规格是多少,都能说出来,比现在网站试相机的还清楚, ­

 

是的,我知道有时候摄影器材有一定环境,但是摄影器材不是万能的,这么用心去研究器材,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去研究怎么把照片拍好,怎么把照片处理好呢? ­

 

因为你拿起相机是摄影师,不是一个器材制造者。 ­

 

要说器材制造者,你比得过生产这些器材的人?但是他们能够生产出这么厉害的镜头,他们却不是一个摄影大师! ­

 

布列松还常常带个傻瓜相机,依然能够拍出经典名作,你拿一个1D MarkIII竟然对焦不清晰,还说现在拍照基本靠抖,我不觉得搞笑,只是觉得这样的人很无聊! ­

摄影,懂的欣赏很重要,这要我们需要一定的美学理论,需要我们去掌握好摄影的艺术美! ­

摄影,不是拍照片,拍照片是为了我们能够会摄影! ­

 

每次拍回来照片,自己孤芳自赏,永远进步不了! ­

 

但是我也很讨厌一些人,看到新手的照片就那样这样不好,一阵猛的评击! ­

看别人的照片,无论怎样都好,要给予鼓励,说出观点不能太主观了,单丛自己爱好审美来说,未免太草率了? ­

 

虽然说每个人的教育,生长背景不一样,所以审美有一点的差别,但是你说芙蓉姐姐很美丽,那这些审美就是觉得在玷污美!这样的审美,总之很难理解!摄影上其实也存在这样的人! ­

      

在数码相机问世以来,无论你处在摄影的哪一个层次中,对广大的摄友们来说已经是振兴不已了,它不是时尚,而是一种革命,是数字世界的产物,是我们今天必须接受的摄影工具。 ­

但是不要忘记,要想有一个好的摄影作品出来,往往使用一种工具是远远不够的,尽管你的创意大部分已经靠镜头来完成了,除了新闻片得特殊照片要求真实之外,绝大多数的片子你一定想要通过追求某一些效果来使你的作品达到养眼的目的,把自然升华到艺术。玩过摄影的人都知道暗房处理的重要性,而今数码摄影的暗房不就是吗!       ­

­

如果你进不了这个暗房,本人建议你今后不要在人前妄谈什么“作品”一词,按几下快门自己在家中的电脑屏幕闪几下,在自己的妻子、儿女面前炫耀一下就可以了。 ­

 

特别现在,很多人是接受数码了,但是却忽视了后期重要性,一张灰蒙蒙的照片,说很好,一张满脸豆豆的,说真实,我真是服了这些人! ­

 

取景、构图、调焦、平衡用光等等你可以根据主题需要用数码相机实现,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成为硬技术,而后期技术的图像处理包括校色、改善光比、去污修饰、组图合成等等,相对来说可以称作软技术,它具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对作品的服务能力多数情况下显得更加强大。既然你走进了摄影,你必须走进暗室;既然你玩了数码,你必须学会图像处理。 否则,你要不断拍摄出惊人的作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你永远都会比回后期处理的人落后一步,不管你的想法多么好! ­

      

也许会有人反问:那么以前没有photoshop的时候,不是照样出摄影大师吗? ­

      

我回答的是:如果他有了这手艺,会更大师,或许是大大大师~! ­

      

我就是看到很多人认为摄影挺简单的,只是取个景然后按下快门,其实摄影是一种发现与思考,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片子,色彩毫无生气、片子层次很平、锐度不够、主题不明确等等,今天,我不想讨论摄影的前期构思过程和拍摄过程,我只是想告诉现在还害怕,或者不屑一顾后期的人! ­

      

数码后期,相当于传统胶片的暗房技术。数码的后期没有所谓的对与错,通过前期的拍摄和后期的结合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这才是根本的。摄影者,首先是一个思考者。发现、思考、记录、再思考。 ­

      

真正参加摄影教学的这些日子里,也看了很多的图片,感觉在不同的环境和光线下都可以出好片,关键是你想表达什么,你的表现手法怎么样能够让看片者与你产生共鸣。 ­

    

人们认为阴天拍不出好片子,但是这样的环境可以传递更加深邃的意境或是一种压抑的感觉。摄影不光是记录真实,有很多是截取了事物的某一个片断某一个角度,必要的后期仅仅是对图片的再思考和再加工,通过ps来更加突出的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思想。所以我一直是phtoshop的拥戴者,虽然我的后期功力对一些大师来说需要更大的进步和理论来支持,但是我认为我会越来越专业,而也希望把摄影当爱好的人来说,虽然不是你们的专业,但是基本的后期,你是一定要懂的。 ­

      

比如美术,学一点是有好处的。没有谁想让你成为画家,但是学一点素描、水彩什么的,只会对你有好处。不是说要懂一点审美吗?如果你不懂得美术的基本概念,就更谈不上用内行的眼光去欣赏别人的好作品了,因为你不知道一张好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充其量你只能说:这张照片很好看,仅此而已。 ­

    

如何培养提高自已的审美认知呢?很简单,从生活中汲取。艺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观念和对美的感觉,其实主要还是来自于每个人的身边。网络时代,我们可以上网查找到无以计数的相关内容,也可以留心自已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比如去逛超市的时候,请注意一下你想买的CD盒的包装,或者某化妆品的外形设计,再或者抬头时见到挂着的POP吊牌,现在公交车站那些广告,你注意到了吗。这些东西里面往往包含了很多你需要的信息,并可以给你灵感,加以利用。有看电视吗?一场引人入胜电视连续剧放到一半的时候,广告突然插进来了,这是件很烦人的事。别急,某化妆品广告制作得很漂亮,是不是正好是一个数码照片的创意版面?某个明星的MTV我喜欢看,不是她歌唱得好我喜欢,而是她的MTV制作真的很一流,给了我很多灵感。这些可以说我都已经形成习惯,我不喜欢说,但是我喜欢看! ­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明暗对比的关系、色彩搭配的原理以及构图的方式,并因此种种而最终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用内行的眼光去欣赏幅好作品又是如此重要!这是你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思的来源渠道。学会模仿 ­

    

我每一次给学生上课都会一再强调学会模仿。从一个刚开始学习数码后期人员到一个后期高手,一定是需要经过模仿这一阶段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模仿,就没有日积月累的创作经验,光是有一个很好的审美价值观,没有具体的表达意图的手法技巧,最多也只能做一个眼高手低的评论家。模仿有方法。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收集别人的作品。不仅是别人的好作品,别人不好的作品我也会收集,因为我觉得就算是别人做的不好的作品,它总有一两处优点是值得我学习模仿的。成功学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每天进步百分之一!我想这就够了。我会把收集来的作品分门别类地存放在计算机的某一个文件夹里。工作的时候,我会随时打开它,边做边浏览这些作品,并把我认为适合的东西运用到我的作业中去。 ­

    

只要你形成的了习惯了,那就好了,现在看广告牌,收集作品已经是我的好习惯了,你学了吗? ­

    

模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消化各种制作手法,并且在运用这些手法的同时不断地整合变化,把它变成适合自已的东西。要在模仿的同时,努力制作比你所模仿的作品更好的作品。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他人的作品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你在模仿时去糙求精,并加进你自已的改进,为何就制作不了比他更好的作品呢? ­

    

而我现在也研究,如何让学生信服,不管你们水平怎样,只要你相信,按照一定的方法,你会成功的! ­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 ­

    

这是自从教学以来,看到在后期和摄影中,针对很多人的一些看法和想法所做的总结! ­

    

可以说是经过一定的积累,才能一下说这么多,有点长,但是我希望有人看完,看完后,你会学到很多东西,你按照其中的做了,那么你会发现,你已经进步了!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